【背景链接】
西安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一半孩子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另一部分孩子则戴着绿领巾。戴绿领巾的孩子都是被学校认定为学习品德表现差的学生。并且要求上学放学都不能解开,不然就在班上点名批评。对于家长的愤怒,校方辩解说:绿领巾的含义,就是要告诉他加油努力,下次争取戴上红领巾。(2011.10.18《凤凰网》)
试题预测:据了解,上海、北京、武汉一些地方也曾出现过“绿领巾”,作为少先队员预备期的教育形式。但红领巾有其特定含义,两者本来不是同一事物,这些做法已经被叫停。据媒体报道,共青团中央曾在2004年已开始在全国追查“变色红领巾”。但是此次出现在西安的“绿领巾”事件,目前虽已被撤,但仍引起人们极大关注。针对这种现象,请谈谈你的看法。
【京佳答题框架】
首先,为小学生中所谓的“差生”戴绿领巾,也许意在激励他们上进。但这种做法缺乏依据,且违背现有法规。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章》摘录
第六条:中国少年先锋队的标志:红领巾。它代表红旗的一角,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每个队员都应该佩戴它和爱护它,为它增添新的荣誉。
第十条:凡是7周岁到14周岁的少年儿童,愿意参加少先队,愿意遵守队章的,向学校少先队组织提出申请,经批准,就可成为队员。
由上述可知,并没有孩子可以戴“绿领巾”的规定,这可以看做是个别学校一厢情愿的做法。
其次,给“差生”戴绿领巾,在客观说变相地把孩子划分等级,有歧视之嫌。
由于遗传、生活经历、社会环境等的不同,学生们之间存在着或大或小的个性差异。而学习的好与差,那只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暂时状况。从教育的角度讲,学校给表现、学习不好的同学戴绿领巾以示区分,是一种教育的失败行为。给部分学生戴绿领巾,不论解释多么冠冕堂皇,老师多么“苦心”,也是对“差生”的歧视,教育者失掉了师德与责任。在客观上人为地将学生划分了层次。而给所谓的“差生”佩戴,更是忽略了孩子们的自尊心,很容易让孩子幼小的心灵产生自卑感,不利于心理健康。
同时,佩戴红领巾是一项严肃神圣的行为,尽管佩戴绿领巾的出发点是激励孩子成长。但红领巾、绿领巾都在校园内出现,不利于孩子对红领巾的认知与尊重。
最后,教育公平——应从娃娃抓起
学校仅仅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就给做一个明显标记——戴绿领巾,这是对孩子不平等、不尊重的表现。同时,这也是对工作,对家长,对社会极不负责的表现。渴望尊重、平等、公正,无论孩子还是成人,无论在学校还是其他单位、场所,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这种待遇。
“绿领巾”现象表明,学校对教育方法形式上的变革,掩饰不住实质的尴尬。“缺乏尊重、缺乏人格教育,即使学校成绩再好,品德素养不健全教育仍然是失败的,同时也给教育工作者如何改变教育理念和方法,提出更高的要求。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塑造、发展人,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地,其任务是使受教育者得到人格和素质的完善。学生作为人,享有每个人都享有的尊严、人格、人身、名誉等权利。教育领域的工作人员,在其工作过程中都必须尊重学生的以上权利。
“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承认并尊重学生的这些个体差别和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有个性的人才,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