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个面向大学生村官招录的公务员(微博)岗位,竟有两个岗位因报名人数未满3人而未能开考。在江苏扬州,原本想象中应该“热门得不行”的公务员定向招录工作,如今却变得有些“冷清”。
公务员招考季节,以往本是扬州市委组织部青干处处长陆志林忙得焦头烂额的时节。按照以往惯例,这段时间,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人员的电话咨询一个接一个,“按道理,应该忙得不得了,因为很多人都想考公务员。”
而在今年的招考季节,他不得不拿起电话,主动给自己相熟的、平时表现不错的大学生村官打电话:“公务员定向招录的短信收到没有?有没有兴趣报考呢?”
电话那头,是2008年上岗的大学生村官、高邮市卸甲镇虎头村党支部副书记邹主东,他婉言谢绝了陆志林的好意:“我觉得在村里待着挺好的,没有必要再去挤这‘考公’的独木桥了。”
小邹此时尚不知道,今年的扬州公务员考试,对于大学生村官而言,早已谈不上“挤独木桥”了。
“170多名符合报名条件的、服务期满的大学生村官,只有大约50人报名这次定向招录考试。”撂下电话,陆志林算了算,只有约30%的服务期满大学生村官报考公务员,岗位的报名、录取比例约为5∶1,录取成功率为当地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公务员的10倍。
几通电话打下来,陆志林心里暗暗高兴。在扬州的大学生村官心目中,公务员考录正从原来的“香饽饽”朝着“少人问津”的方向发展,“说明我们多年来对大学生村官的扶持起到了作用,有效果了。”
如果离开,“对不起组织部门,对不起老村支书,对不起自己的事业”
与那些毕业后无论如何都要“守”在城市的同学相比,如今,当年毅然决定回农村的郑福源的日子显然要“好过许多”。他现在是仪征市大仪镇路南村党委书记,手头有两个创业项目,一个是金针菇工厂化生产,一个是大棚蔬菜基地,年收入10万元起。
他用3个“对不起”来讲述自己未报考市直机关公务员的理由“对不起组织部门,对不起老村支书,对不起自己的事业”。
3年的村官生涯,留给他印象最深的就是组织部门、村支书对自己的帮扶,点滴小事他都记在心头。
刚进村时,组织部门给每一名村官都配备了“5个1”硬件一台笔记本电脑、一部电动车、一部手机、一间宿舍、一个大学生村官驿站,此外,还有两年免费上网服务。
“当时刚毕业,就算是考进外企的同学,也没见过这么好的待遇!”郑福源最喜欢“村官驿站”,那里有图书室、健身房、计算机室,还有带卫生间的标准间,“就在仪征市里,我们大学生村官常在那里聚会。”
紧接着,时值村两委班子换届,老村支书力挺他当村党委副书记。村支书向参与投票的80多位党员重点介绍了新来的郑福源。
郑福源是个能干的小伙子。在组织部门统一发起的大学生村官“百户调查”活动中,他主动与百余户村民建立联系,并撰写了民情日记和调查报告。村里那个过去戴着有色眼镜看郑福源的有钱人,在享受了他数十次无偿上门维修电脑的服务后,称赞说:“这种技术活儿,不是一般人能做的”;村里的老大妈、老大爷,常常能搭上郑福源的电瓶车去镇上买东西;还有那些来村部办事儿的村民,他们发现,把事儿交给郑福源总能得到“回音”:他能办的事儿会直接给你办妥,不能办的时候,会亲自带你去能办的部门办妥。
再后来,就是创业。创业过程中,小郑记得最多的不是多少“艰辛坎坷”,而是各方对他的“帮助扶持”。他心中有一本清晰的、接受帮扶的账本。创业初期,组织部门介绍了一个金针菇大户给他,指导他,并最终实现合伙;拿过若干次政府贴息的贷款,总计24万元,两年还清;大棚蔬菜基地起步时,农委资助了价值10万元的大棚;每月都有经组织部门介绍来的种养殖专家,上门进行技术指导;2009年年底死了一批西红柿苗,组织部门搭桥介绍了姚老师、萧老师前来帮忙,以优惠价卖了一部分蔬菜苗给他,还送了一部分苗子。
如今,3年服务期满后的郑福源,实在“不好意思”离开基层,“得了那么多帮扶,又夯实了自己的事业,为啥还要走?”
据悉,扬州1500余名大学生村官中,像郑福源一样形成一定规模创业者有287名,担任村、社区两委正职的有115人,9人进入乡镇两委班子。这些人中,绝大多数都是即将或已经服务期满的“老村官”,选择留在基层是他们不二的选择。
在基层“有朋友”、“吃得开”、“有干头”
一个月前,大学生村官、江都市邵伯镇许庄村党支部书记秦杰养殖的第一批扬州大白鹅出栏,共有2000只,目前尚未盈利。下一步,他打算再搞一个有机蔬菜种植基地,“70亩地,用鹅粪当肥料”。
在扬州的大学生村官中,秦杰算不上创业最成功、挣钱最多的一个,他甚至尚未开始盈利,但他同样放弃了在旁人看来非常“宝贵”的公务员定向招录机会,理由是“不实惠”。
农村工作,给秦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比如招商引资,比如拆迁造路,比如与人相处,“一个村书记接触的人和事儿,要比市直机关一个科级干部接触的多得多,也复杂的多”。
基层3年,秦杰最突出的感受是“有朋友”、“吃得开”、“有干头”。
一些朋友,尤其是投缘的好朋友,不在基层是交不到的。就拿“省级公路通过许庄村”这个项目来说,秦杰要接触交通局、测绘局、土管局等各个部门的人,还要回村里跟百姓宣讲、解释,“接触多了,大家就都成了朋友,以后有啥事都好办;但如果在市里,一个科级文员,能做什么?能接触多少人?”
他在地税部门有个好朋友,是一名局长,“他会告诉我一些对村里创收有帮助的政策,让我申请。”最近一次,村里的企业缴纳地税,根据政策,村集体能从中扣下一部分使用,“比如企业交5万元地税,政策范围内,我能申请将其中的3万元给村集体。”
如果小秦不是大学生村官,是无论如何也交不到这样的好朋友的。根据扬州市委组织部的规定,每一名大学生村官都能与市级或县市级两套班子成员结对,还能与各职能部门的相关负责人结对,“局长朋友”其实就是小秦的结对对象之一。
今年5月,小秦还与自己的村官女友一起,参加了由扬州市委组织部安排的大学生村官集体婚礼,“我俩都是大学生村官,都在农村,都不想离开。”
明年将要服务期满的、目前暂无创业项目的大学生村官李娟也不愿意离开基层。她是仪征市新集镇花园村党支部书记,她的父亲也曾经是一名“老村官”,父女俩商量了一下,“还是待在基层好”。
按照父亲的说法,国家重视“三农”工作,大学生村官又是农村建设的重要后备力量,“肯定有前途”。
“城里的办公室工作你能做,别人也能做;农村的工作,就未必人人都能做了,如果你能做,就是一把好手。”李娟认为,考上市直机关公务员最多只能接触一条线的工作,接触的面不广,锻炼的机会不多,“我在村里,对上要争取政策支持,对下要鼓励大家干活,还要得到村民认可,难度大多了。”
大力扶持大学生村官,是否有必要?有效果?
看到扬州大学生村官的生活、工作现状,一些人不禁会问,创业有贴息贷款、财政拨款,农业技术有专家指导,生活有待遇优厚的“5个1”撑腰,工作有市领导、各部门负责人结对帮扶,组织部门如此大力地扶持大学生村官是否有必要?效果又如何?
对此,扬州市委组织部青干处处长陆志林认为,组织部门大力扶持大学生村官的目的就是希望他们在农村成才,并且留在基层,为基层服务。从效果上来看,今年的公务员定向招录“遇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效果,“大学生在农村感到有用武之地了,他就愿意留下。而且今年有很大一部分人愿意留下。”
高邮市卸甲镇虎头村党支部副书记、东北小伙子邹主东的“举家迁徙”就能说明问题。2009年3月,邹主东就将父母一起从吉林农村接到虎头村“定居”,“打算在扬州安家了”。
因为是大学生村官,干活儿又勤快,这个东北小伙子迅速地在扬州农村“吃开了”,他在虎头村办起了一个170亩地蔬果种植基地,雇用工人58人,每人每天50元工钱。
邹主东说,农林局蔬菜处处长是他的技术指导老师,广电、税务、工商、司法等部门都有他的结对老师,高邮市委书记也是他的结对老师。
有一次,他的大棚因天气不好、缺乏水利灌溉系统而欠收,与他结对的相关单位领导几天时间就批了10万元给他,用于修缮水系;合作社要办营业执照,普通人去办怎么着也得一个星期时间,他以大学生村官的身份可以走“绿色通道”,一天就能办完;创业初期缺乏担保,贷款无望,乡镇党委书记和组织科科长带着他去银行贷了5万元;一个月前,组织部门还带着大学生村官们去了趟台湾,学习那里的现代农业建设。
组织部门的这种大力扶持,落到每一名被扶持的大学生村官身上,就是一股暖暖的“基层情”,这份情成为他们选择留在基层的重要原因,“干得那么开心,还要走?”
陆志林介绍,组织部门的帮扶实际上也是“张弛有度”的。以扬州市财政拿出的500万元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来说,分为10万元、8万元和4万元三档,要求借款者分3年、按照30%、30%、40%的比例还清,也可循环续借。
这笔钱的使用,将直接受到扬州“大学生村官创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以及所有与该村官结对的县(市、区)、乡镇领导的监管,“如果经多方证明其创业失败,且无能力偿还借款者,会酌情免还部分或全部借款。”
据悉,扬州市170个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中,目前已有73个项目得到该笔资金的扶持。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