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大学自主招生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09日 14:20   中公教育微博

  (一)背景链接

  自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高校自主招生探索人才选拔制度改革以来,每年的自主招生考试愈演愈烈,在这种竞争形式下,很多高校组成考试联盟,比如目前的“北约联盟”(以北京大学、复旦大学、香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为主)、“华约联盟”(以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为主)、“同济联盟”(以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为主)。

  2011年9月9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迎来11岁的新生许恒瑞。据悉,他是从云南自主选拔录取的,为人大近十年来最年轻的学生。紧接着,包括许瑞恒参与自主招生是否暗箱操作,11岁读法学本科是否资历尚浅,以及在中学就读期间是否符合学籍管理规定等问题,令这名小“神童”遭遇广泛质疑。

  2011年,北京大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规定,不孝敬父母不得上北大,引发社会热议。

  (二)怎么看

  1.大学自主招生的意义

  自主招生是对选拔优秀创新人才的新探索,能够不拘一格降人才,能够选拔特殊人才,能够突破高考的“一考定终生”。在中国考试制度改革过程中走出了坚实的一步,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对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教育强国有重要意义。

  2.大学自主招生可能存在的问题

  (1)在“效率”层面上,自主招生只是换个马甲“掐尖”,甚至已成为升级版“高考”,并没有真正实现“不拘一格降人才”。

  (2)在“公平”层面上,自主招生为经济困难学生、非城市学生设置了隐形门槛,缩小了农村生源进入重点大学的通道。

  (3)在“选择”层面上,自主招生与高考集中录取制度相嫁接,自主招生不是学生和学校真正意义的双向选择而仅仅是学校“抢生源”的一种手段。而且,学校在“抢生源”的竞争中,用的不是学校的教育质量、教育服务(奖学金),而是用录取优惠,即可低于本校在当地的录取分数线若干分。

  (4)在“公正”层面上,自主招生是学校的自主权,但这不意味着学校可以闭门进行自主招生,高校必须向社会公开信息,公开的信息应包含除学生隐私之外的所有材料,包括中学学业成绩、中学校长(老师)推荐语、大学笔试成绩、大学面试教授评语、评分等。据此,公众可以了解大学的自主招生标准,同时,也可监督大学是否执行这样的标准。而学校在面对类似问题时,却鲜有公开回应。

  (三)怎么办

  大学自主招生选拔工作遵循“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程序,德智体美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

  第一,完善自主招生的测试方法、测试内容、专家选聘、审核程序、评价录取、监督机制等方面,学生除了通过考试取得成绩,以接受相应的高等教育外,还能凭借出色的创新能力与优秀的综合素质自主地选择具有专业学术优势的重点高校,主动地为未来发展创造机遇与条件,与此同时,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也就有了更广阔、更富创造力的发展空间。

  第二,逐步取消一些条件限制,如地区条件限制、高中生源条件限制、分数条件限制、特长项目的限制等。现在部分高校的自主招生划定了一定地区,只招收指定省市的学生。以后可逐步由指定部分省市范围的自主招生改为全国范围的招生,中西部学生、农村学生可以多一些脱颖而出的机会,对高校来说可能会增加一些人才选拔与培养成本,但对整个教育事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贡献,能从某些方面促进中西部的科技产业进步与发展。

  第三,为了保证自主招生的公平公正,应常设自主招生工作的监督机构,除招生院校自己的招生举报与监督机制外,上级主管部门应经常监督指导,社会与媒体也要予以监督,加大招生透明度,提高自主招生的地位,扩大院校的知名度。从公信力的角度维护自主招生的权威性,保证自主招生的公平合理及健康成长。

  (四)怎么考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大学自主招生成为热点事件的关键在于,在推行的过程中,如何保证自主招生的公平公正。可以综合分析题的形式,考查考生对大学自主招生的认识,特别是如何避免出现公众担心的“暗箱操作”等不公平现象;可以计划组织协调题的形式,考查调查研究问题的能力,调查各大学在实施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自主招生推行之后的效果等。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公务员频道 公务员职位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公务员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