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家公务员面试真题详解及实例点评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17日 14:48   中公教育微博

  【试题】小吴原来非常优秀,在找到了一个心仪的岗位后逐渐放松了自己。若干年后,开同学会时,她发现自己已经比不上原来的一些同学了。对此,你认为小吴应该如何保持优势,如何进行提高,谈谈你的看法?

  【试题分析】

  [考点]本题中关键性信息是“原来非常优秀”、“放松了自己”、“比不上原来的一些同学”、“保持优势”、“进行提高”,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一个人因为“放松了自己”而不再优秀、落后了、比不上自己原来的同学了的人,该如何采取措施提高自己。因此本题的考点可以归纳为“一个原本优秀的人因为懈怠而退步,如何才能再次提升”,核心是考察应试者在工作中如何能不放松不懈怠,永葆激情,不断追求卓越。

  [重点难点]重点和难点是明确指出小吴退步的原因后,要能够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措施。当然具体措施是什么,可以见仁见智,只要言之成理,言之有物,自圆其说即可。这也体现了面试题的特点,一方面核心要点是相对确定的,不能偏离,否则就是答非所问,而另一方面对要点如何展开又可以有自己的发挥空间。

  [疑点]中公教育专家认为,本题存在以下疑点,一是小吴落后于自己同学的原因是否可以归结为丧失了忧患意识,诚然,这一思路是可行的,但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担心很多考生的思路会严重趋同,甚至所用的表达方式都相似,甚至可以想见很多考生会用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成语。这就不免会沦为模式化,拾人牙慧,很难给考官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成为“反套路”的牺牲品。在这种情况下,考生能否取得考试成功就不完全取决于自己,而是取决于竞争者的表现,从而就会陷于被动。二是,是否可以将“小吴应该如何保持优势”理解为“小吴一定要超越,或领先于,或比得上”自己的同学。我们认为此处存在“命题陷阱”,小吴保持优势,不能理解为超越自己的同学,而应该是超越自我,同学间可以相互激励共同进步,但不是竞争关系。三是,是否有必要对小吴在哪些方面“比不上自己的一些同学”进行列举、分析。我们认为这不是本题考察的重点,如果在此处阐释过多有喧宾夺主之嫌,也容易考官造成不善于发现问题关键点的印象,从而影响成绩。

  【实例点评】

  对于小吴的情况,我觉得应该全面看待,具体分析。(本题重点因该是如何解决,而不是“看待和分析”)首先,她认为她比不上自己的同学,是体现在哪些方面。(如前所述,这样展开思路并不合适)。

  大学毕业后,每个人的择业观不同,选择的方向也不同。有人进入公司,为生活打拼,为创造GDP而努力;有人进入学校,成为教师,为培养人才而奉献自己的热情和青春;有人选择公职领域,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李素丽作为一名售票员,发扬“一心为乘客,服务最光荣”的行业精神,钻研业务,爱岗敬业,全心全意。汪家社在武夷山奋战25年,克服种种困难,发现了“汪氏新菌蚊”等三种新的昆虫,“武夷山模式标本记录”已收集300种,“武夷山昆虫名录”也已收集昆虫资料4000多种。村官沈浩在安徽凤阳小岗村兢兢业业,鞠躬尽瘁,直到倒在工作岗位上。从某个角度上看,他们只是同龄人中平凡的一员,但从另一方面,他们的敬业和奉献精神则闪耀出动人的光芒。

  在社会上,每个人的价值是不同的,评价价值的尺度也是不同的。梵高活着的时候穷困潦倒,最后选择了自杀,而在他死后20年,他的画的价值才被人发现,他的成绩被后世的人们缅怀。(即便是,沿着“她比不上自己的同学,是体现在哪些方面”的思路展开,以上两段也是与主题脱节,举李素丽、汪家设、陆浩的例子更是“嘴里长脚”,“驴唇不对马嘴”,不知所云。)

  如果小吴觉得自己在经济收入上比不上原来的一些同学,我觉得她大可不必为此而感到困扰。如果她觉得学术成就上比不上原来的一些同学,术业有专攻,她也不必为此而妄自菲薄。

  对于小吴来说,最要的是,她是不是喜欢她目前的岗位,是不是热爱她的工作。如果她是在自己喜欢的岗位上做自己热衷的工作,那她就可以无愧于心。(题干已经交待得很清楚小吴找到一个“心仪”的岗位,就没有必要再去假设她是否喜欢、热爱自己工作了)

  但人在心仪的岗位上是不应该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取得一定的进步后,她不应该把成绩当成一个终点,而应该成为继续进取的起点。(这几乎是唯一可取的一段)

  就我个人的心得,想在生活、事业中保持优势,要慎思、慎独、慎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和以处众。(“慎思、慎独、慎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和以处众”,并不能成为“保持优势”的支撑,将前者作为实现后者的措施并不欠当。)

  【解题思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逻辑规律,中公教育专家建议,首先点明小吴存在的问题,即小吴落后了,退步了,然后简要但又明确的指出小吴退步的原因就是“放松了、懈怠了、不思进取了”,一个原本优秀的人未能慎终如始。因为这是一个“怎么办”类的试题,因此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都要相对简短,重点要放在解决问题上,即“进行提升”的措施上。首先指明小吴进行提升的关键不是超越别人,而是战胜自我。然后分别从“思想”,即自我反思,及“行动”,即勤勉力行,两个方面展开论述。最后提出期待,希望小吴既不要因为优秀而懈怠,也不要因为退步而气馁,关键是有不断追求卓越。

  【参考答案】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因为奋斗,所以优秀”,优秀一定是因为努力过,奋斗过,是不断学习、锻炼的结果。能找到心仪的岗位也恰恰是其奋斗的结果。

  遗憾的是,小吴在自己心仪的岗位上,在良好的平台上,不懂得“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而是陷于安乐窝中,不能自拔,不思进取,这是造成小吴和他的同学们差距拉大的根本原因。

  【解决问题】

  [提出措施]“安以动之徐生”,在安稳的环境下,只有采取切实的行动,才能不断进取。“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小吴要想提高,关键不在于他要超越别人,在自己的同学中保持优势,而在于战胜自己,正如福克纳曾说过:“别自寻烦恼的只想比你同时代的人或是先辈们出色,试着比你自己更出色吧。”首先,小吴要进行深刻的反思,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反求诸己,不怨天不尤人,从懈怠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其次,“强行者有志”,确定了目标之后就要勤勉力行,将思想转化成行动,将行动转化成成果,加强学习,强化锻炼,不断提升。再次,“不失其所者久”, “优秀是一种习惯,而不是一种行为”,只有始终保持一种勇于进取的奋斗精神,才能将锻造出自己良好的习惯和优秀的品格,永远保持一种优秀的状态。

  [总结提升]人生是终点不确定的长跑,而不是终点已经确定的短跑,起点的优势并不意味着永远的优势,中途的劣势也并不意味着永远的劣势。希望小吴能做到“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每日三省吾身,“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永葆激情,不断追求卓越,成为一个曾经优秀,以后更优秀的人。

  有人说:“要有冬天的心境,才能看到被冰雪包裹着的松树的枝桠。”结合你的经历谈谈对这句话的看法。

  【试题分析】

  【考点】本题题干出自美国诗人 华莱士·史蒂文斯的名篇《雪中人》的一句诗,比较抽象,意味深长,因此也较难理解,而本题首先考察的就是对这句话的理解。关键信息有“冬天的心境”、“冰雪”、“松树的枝桠”。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冬天的心境”是看到被“冰雪”包裹着的“松树的枝桠”的前提条件。因此本题重点应该阐释“心境”对于看到“松树的枝桠”这一美景的重要性、必要性、意义,以及对我们的启发。

  【疑点】中公教育专家认为,本题的主要有两个疑点:

  一是可否将答题的重心放在“冰雪”上,由此自然可以引申到大家相对比较熟悉的“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的思路上。而且几乎所有网络上可以查阅的到的答案都是这个思路。但是,我们必须郑重的指出,这一思路不可取,甚至是错误的。“要有冬天的心境,才能看到被冰雪包裹着的松树的枝桠”,这句诗的逻辑结构是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有冬天的心境”是前件,“看到被冰雪包裹着的松树的枝桠”的后件,或者说“有冬天的心境”是“看到被冰雪包裹着的松树的枝桠”的必要条件,根据逻辑的基本知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中,前件是重点。再通俗一点讲,没有“冬天的心境”就不能“看到被冰雪包裹着的松树的枝桠”,因此“冬天的心境”是作者所强调的,才应该是答题的重心,否则就是偏离主题。

  二是在将答题重心放在“冬天的心境”的前提下,是否可以重点谈“要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迎接挑战,战胜挫折,迎接美好的春天”之类。我们仍然不赞成这种答题思路。因为从“要有冬天的心境,才能看到被冰雪包裹着的松树的枝桠”这一诗句中我们体味到的不是“困难”、“挑战”、“挫折”,而是“美”,是“享受”,是“内心的难以言表的愉悦”。而且当我们深入到华莱士·史蒂文斯的哲学思想中,就会发现他的核心理念是“天人合一”,“与现实合一以理解和享有现实”,“只有融于自然,才能忘掉自我,真正地享受自然”。当然,考生在面试现场很难想得这么深入,但是作为事后的解读我们不能因为考生当场想不到就停留在表面。而且这道题给我们的启发意义是至少有但三年点,第一,答题一定要击中要害,这是取得好成绩的基础和前提,第二,逻辑知识可以运用到面试中,特别是审题中,第三,不要停留在表面,尽可能深入实质。

  【实例点评】

  尽管冬天是毫无生机的季节,但一旦我们把自己的身心投入到这个冰雪的季节里,用一种春天的心境去仔细品味冬天的风景,看到春寒料峭后春回大地那种万物复苏的美丽,那被冰雪包裹着的充满生机的松树的枝桠就会呈现在我们的脑海里。正像雪莱说的“既然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越是在困难的环境里,越是要调整好心态,有了好的心态,才能在困境中找到希望,战胜困难。(开头明显曲解诗句的原意,“冬天是毫无生机的季节”更是言过其实,作者明显是有意将答题思路引向“既然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一大家熟悉,但却落于熟套的方向,而且更为严重的是,这种解读完全偏离的诗句的原意和意境。在这种开头引领下答题思路必将越走越偏离方向。)

  人生不是铺满玫瑰花的途径,每天都要奋斗,人生的目的是争取胜利与光荣。在最悲伤的时刻,不能忘记信念;在最幸福的时刻,不能忘记人生的坎坷。正像俞敏洪所说的:“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且不说,人生的目的是否可以定义为“奋斗争取胜利和光荣”,但就其内容而言严重偏离主题。)

  在我以往的经历中,也曾经有过苦若寒冬的日子。在我去韩国留学的那段时间,曾经因韩语水平提升很慢而遭到教授和师兄劝告:“你虽然很努力,但是目前看来,你今年能够顺利毕业的可能性不大。”我听了这句话之后消沉了几天,这几天里我跟自己说:“算了,今年不行就明年,凭我的努力和进步速度,就算今年毕业不了,明年也一样能够毕业”。可是后来我又想,既然我现在一天能够看书10个小时,那如果我再努力一些,每天看书写作的时间增加5个小时,对我来说又有什么损失呢?就算不能顺利毕业,我相信明年我的论文在质量上也能更胜一筹。于是从那天开始我每天睡觉5个小时,剩下的时间就是拼命地看书写作,查找资料,不停地向教授和师兄请教……我就是这样过了近10个月,最终在所有人惊叹的目光和掌声中用两年顺利毕业。当有人问我是怎么做到的时候,我只跟他说:“把自己放入绝地,像渴望生存一样做你的事情,你一定会成功。”

  我坚信,在我将来的工作学习中也会一直保持这种心境和工作态度,将事情尽可能做到最好。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不管我的职业生涯遭遇怎样的低谷和寒冬,我都会坚定地相信未来,热爱生命。(总体而言,这份答案偏离主题,答非所问,犯了面试的大忌。)

  【解题思路】本题的解答思路,首先应该对诗句的内涵和意境进行准确解读,只有抱持着“冬天的心境”才能看到“被冰雪包裹着的松树的枝桠”这一美景,而没有这种心境,即便美景就在眼前也必定视而不见。进而得出“心境”、“心态”、“用心”对于我们观察事物,把握世界,进而对处世为人,工作学习的影响,最后可以联系实际具体谈。

  【参考答案】

  【提出问题】只有抱持着“冬天的心境”才能看到“被冰雪包裹着的松树的枝桠”这一美景,而没有这种心境,即便美景就在眼前也必定视而不见。正所谓“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有人说,世界本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而我要说,世界不缺乏美,缺乏的是感受到美的心境。

  【分析问题】只有具有和冬天一样的思维、一样的心境才能去凝视寒霜和挂雪的松枝,以自然之心以观自然,才能融入自然,只有融于自然,真正地享受自然。要了解世界,就必须成为世界的一部分;要真诚地生活,就必须全身心投入;要想与世界和谐共处,使自己化为“虚无”,从而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解决问题】而我们工作、学习、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用心投入工作,才能在做好工作的同时享受到工作的快乐;只有用心学习,才能在取得好成绩的同时,享受学习的乐趣,只有用心生活,才能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当我们将看到“被冰雪包裹着的松树的枝桠”的冬天的心境运用到工作、学习、生活中,困难将不再是困难、挫折将不再是挫折、挑战也将不再是挑战,它是包“裹着松树的枝桠”的冰雪,是点缀胜利、幸福之花的绿叶。

  同时这一诗句对于我们处世为人,特别是做好群众工作也有深刻的启发意义。只有以群众之心对待群众,全身心的融入群众,才能真正了解群众,只有将自己化为“虚无”,与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才能真正的服务群众,也才能在服务群众中享受生活,实现价值。

  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问他是否能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老木匠每天都在想着要早一点退休,所以没有选用最好的材料,也没有使用他最好的技术。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说:“这是你的房子,我送给你的礼物。”老木匠听了之后目瞪口呆。请谈谈你的感悟。

  【试题分析】

  【考点】本题通过哲理故事考察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及做事、做人的人生态度。一生勤勉颇受好评的老木匠在自己职业生涯的最后一个工作中为了早点退休所以偷工减料、应付了事,可结果却讽刺的发现是老板送给自己最后的礼物。他不再尽心尽力工作的原因看似是因为急于退休回家没能善始善终(每天都在想着要早一点退休,所以没有选用最好的材料,也没有使用他最好的技术),可实际上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责任意识的丧失(这是你的房子,我送给你的礼物。”老木匠听了之后目瞪口呆)——对别人的不负责其实就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难点】中公教育专家认为,本题的难点是准确、精确的概括出这则故事的核心启示。作为故事,它的高潮部分一定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那部分情节,即老木匠没想到的“这是你的房子,我送给你的礼物”,否则就不会是“没有选用最好的材料,也没有使用他最好的技术”,而这背后隐含道理就是,人要对自己所作所为负责,对别人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而所谓“善始善终”、“眼光长远”之类都不能揭示这则故事的核心思想。

  【实例点评】
这则寓言寓意发人深省,从中可以得出很多道理,我对此有以下几点看法(程式化的开头):
第一,做事情要善始善终。对于这个老木匠来说,在工作后期工作态度不好,偷工减料,没有把好的作风坚持到最后,这让我想起了我们的温总理在答记者问时针对十二五规划有这样的答复“政出农工,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就是说我们的工作要善始善终,真正落实到群众工作中去。对于我们公务员来说也是这样,任何工作都要坚持到最后,尤其是和群众利益切实相关的工作更需要我们重视并做好。(论点的提出很突兀,过度联系公务员。)
第二,在工作中要时刻本着负责的态度,来不得半点马虎。我们公务员的优秀代表沈浩同志,不但站好最后一班岗而且时刻坚守为人民负责的态度,最后换来人民的认可。在我今后的工作中我也要抱着对人民负责、对组织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做好工作,不然会给党和国家的事业带来消极影响,尤其会影响到人民的利益。
第三,老木匠最后建的房子成为了自己晚年的礼物,这让人感到悲哀,也启示我们对工作的不负责或许后果由自己承担,因此我们要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做事不要斤斤计较,要有长远眼光,不要把眼前的一点得失看得太重。只有舍才有得,舍得越多,最后往往得的就越多。(从“不负责或许后果由自己承担”,谈到“不要斤斤计较”,缺乏逻辑的连贯性,论点偏颇)

  以上启示会在我今后的工作中不断警示我,提醒我对工作认真负责,善始善终,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才能心安。公道自在人心,吃共产党的饭,就要给党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负起自己应担的责任,对得起群众的信任与自己的良心。相信领导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眼睛同样是雪亮的,我的心也是明亮的。所以,作为公务员,要心胸更开阔一些,格局更大一些,这样对将来不无裨益。(空话、套话多)
(总体评价:各论点的提出突兀,论点之间缺少逻辑联系。过度联系公务员的工作,通篇充满了宣言式的语言,大、空。)

  【解题思路】开篇破题指出故事中所反映的道理,分析老木匠不能慎始慎终的原因——表层是急于回家团聚,深层是责任意识的丧失。简要阐述责任意识在工作生活中的重要性,重点分析责任意识丧失的原因,找到提高责任意识的方法。

  【参考答案】

  【提出问题】故事中那位即将退休的老木匠为了能够尽快的亲人团聚不再坚持自己一生努力守护的原则,用偷工减料、应付了事的态度讽刺性的给自己建了一座“最后的残次品”。他想家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也是他敷衍工作的一部分原因,但是真正让他不再坚持认真的做好最后一份工作的原因是——他没想到房子是给自己盖的。在人生的最后关头失去了坚持失去了人们对他一辈子努力所产生的敬仰,得到的是自己亲手盖的残次品的房子。正是对别人的不负责就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分析问题】

  责任意识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当中都是非常重要的。生活中对自己和周围的人负责,让自己有一个精彩而积极的人生,对周围的人负责给他们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和生活环境。工作中对工作任务和同事领导负责,对工作负责,努力完成工作创造社会价值实现理想;对领导同事负责,保证整体工作进度不负所托。

  但是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往往不能承担起该负责的责任,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责任心严重不足。面对即将离开岗位或为自己找这样那样的理由放任自己不再坚持工作职责,如59岁现象。当然也有让我们温暖的例子,陕西省西安市的公交车司机王炜在上班驾车行驶中突发心脏病,他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所做的是减缓车速将车缓缓的停在了路边。车上近20名乘客、路边行人、其他车辆均安然无恙,而王炜却因抢救无效离世。他生命的最后几十秒为我们最好的诠释了什么叫慎终如始;什么叫竭尽所能;什么叫责任。

  第二个原因就是公德心道德约束的自我放纵,为了金钱利益不择手段。殊不知害人终害己。如近期大量报道的食品安全问题,制假贩假者自身是不食用他们的产品的,但他们或许没有想过天下食品制造经营者都如他们一样的想法和做法那他们吃的任何食品都可能是染色的、添加的、有毒的。

  【解决问题】

  提高责任意识不是一个人、一个团体的事而是需要整个社会要共同关注和努力的。

  对于因为某种原因即将离开工作岗位导致的责任意识缺失,我们可以从感情上给予理解和帮助;在物质上给予一定的补偿;同时调整工作内容发挥余热。通过感情上、物质上、工作上的多重关怀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帮助他们站好最后一班岗。

  对于缺乏自我约束被金钱利益蒙蔽了双眼的人,我们不光要在法律法规上做到有法可依、依法严惩,还要加强司法和社会监督让不法分子无所遁形。要想从最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还要加强公民法律和公德意识建设,养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只有从思想意识上获得根本性的改变才能真正杜绝这些无良行为。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公务员频道 公务员职位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公务员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