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挑剔”大学毕业生偏爱国企和事业单位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15日 11:02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本报记者李仁平

  编者的话

  年初,人保部官员公开表示,2012年城镇需就业劳动力达2500万人,比“十一五”时期的年均数多100万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目前又到了新一轮大学生就业高峰期。今年的就业形势如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为此,本报从即日起特推出3篇相关调查报道,敬请关注。

  “很多人就是自己'耗'着,手中有好几个offer,但还在不停地找。”用中国人民大学(微博)2012年硕士毕业生小茜的话说,部分人目前没有工作,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自己理想的工作。

  “挑”--记者走访中,从事就业指导的高校教师们用了这样一个词来解释他们眼中的毕业生。

  然而,另外一些数据又颇让人担心。以上海为代表,截至2011年底,约有8万名35岁以下青年人登记失业,约占城镇登记失业总人数的30%,其中,约2万人失业一年以上。而目前统计的失业人数,仅为主动在政府部门登记的人数,实际的失业人群远比目前的数据庞大。

  就业形势到底好不好?大学毕业生为什么这么“挑”?他们在“挑”什么?

  “手中不止一个offer”

  在华中科技大学(微博)担任过本科生毕业班班主任的邢老师看来,目前的就业形势很不错,而手中不止一个offer,还在继续找工作的学生非常普遍。

  小茜就是一个,她对工作的要求是要稳定,“稳定才能带来安全感,才不会面临二次择业。稳定的工作大多社会地位也高。”在这样的心理期待之下,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成为首选。

  小茜同样不认为就业形势严峻。她说,身边没有签约的同学,有的是一直就想去国企,看不上民企,导致就业困难;还有的是因为一直盯着公务员(微博),没找其他工作。"拿我们学校来说,宣讲会、招聘会很多,但可能是有些人太挑,比如我,想考公务员,一直耽误到现在。"

  小茜说,目前大部分人的三方协议都没有签,表面看是大家都没有找到工作,实际上是大家都在等今年公务员考试的最终结果,结果没全部揭晓之前大家都不会急着签其他单位。

  即将毕业的中国农业大学(微博)人文与发展学院某硕士班,共12人。记者调查,其中1位签央企,5位考上公务员,2位签民企,1位继续读博,3位尚未确定。

  “没有找到工作的毕业生有3位,2位是正在选择,有考公务员的打算,1位是暂时没有找的打算,打算在6月份正式毕业之后再找。这样的情况,都是家里面会在当地帮着找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的。”

  该班的晨晨告诉记者,民企不是大家的首选,有的同学已经在一家民营英语培训公司找到了工作,但还是继续准备公务员考试,最后公务员被录取了,就放弃了民企的工作。

  北京户口成首要标准

  留在北京是小茜的首选。她解释说,在同学中间,大家都会把留京作为首选,因为在北京读大学,这里又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能留在这里是能力的象征,她现在非常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宁要北京一张床,不要外地一套房”。

  不过,多数人的想法是,没有北京户口是不能留在北京的。也正因为如此,能不能解决北京户口成为他们筛选工作的首要标准。

  “民企即使高薪,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也是不会选择的。因为应届当年如果没有解决北京户口,以后就更不可能解决户口了,之后的买房、买车都会受到限制,孩子上学是更大的问题。”

  小茜的解释似乎颇有道理,她说工资低可以通过跳槽解决,没户口是不管怎么努力也改变不了的现实。她告诉记者“前车之鉴”,他的一个哥们当年毕业时进入了一家待遇非常好的民营互联网公司,目前年薪将近20万,但因为没有北京户口,至今找女朋友时,把女方有没有户口作为首要衡量标准。

  今年即将毕业的小孙刚辞去了已经找好的工作,原因同样是因为户口。新闻学专业的研究生小孙本来已经在这家知名媒体入职一个月之久,但不久前被告知没办法解决北京户口,小孙果断地辞职后重新找工作。

  不过小孙手里还有别的offer,她说实在不行就去当社区助理或者村官,虽然专业不对口、职业前景不明朗,但能解决户口,她打算先解决了户口再择机跳槽。

  2010年考取了北京宣武区某社区的小张刚刚跳槽到市交通系统,她说这份工作来之不易,她用两年的大好时光在社区“无事可干消磨时光”,换得了一纸北京户口,有了北京户口,她才获得了竞争目前工作的机会。她说,进社区的大学生基本都是拿户口走人,流动性非常大,但也是他们的无奈选择。

  北京市属某师范大学多年负责学生就业工作的李老师告诉记者,在他们的学生中,如果是北京生源,工作非常好找,基本上都是学生挑工作,一些距离城区稍远的学校即使待遇不错,北京生源的本科生也不愿意去,而外省生源留京非常困难,即使稍偏僻一点的地方机会也非常难得,研究生也争着去。

  李老师说,现在留京指标越来越少,想要留京越来越困难。以她所在的学校为例,2010年硕士毕业生全校留校几十个,其中大量是外地生源,而今年的政策是,留校必须是北京生源。

  “工作好找,北京生源也不急着找工作,另外,家里有的是房子可以出租,也用不着急着找工作。”李老师说,相比较之下,外地生源毕业的时候就比较焦虑,主要是户口留京的问题,如果不考虑户口,北京机会较多,找个工作还是比较容易的。

  偏爱国企和事业单位

  李老师说,在外地生源中,尤其是研究生,因为年龄的考虑,随着留京指标的减少,越来越多的人在毕业前开始主动联系外地的工作,但基本都是大的国企和事业单位。

  曾在上海“蜗居”两年目前进入河南某县级市公务员系统的小赵告诉记者,如果不是公务员,或是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就业机会,他是不会离开上海的,“与其不稳定不如在大城市不稳定”。

  中国农大的晨晨说,周围同学择业时首先考虑的都是工作的稳定性和保障性,因此大部分选择了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大家在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无望的情况下才会选择民企,因为民企的工资水平并不高,并且工作累,还需经常加班,福利待遇各方面也没有保障。

  “在民企工作就好像是把自己卖给了民企,等自己把最宝贵的青春和智慧都献给公司之后,就会面临着失业压力,失去工作以后的生活也得不到保障,再回到家乡的各项成本自己将无法承担。”晨晨算的这笔账似乎不无道理。

  晨晨说,相比之下,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虽然工资水平一般,但维持生活绝对是没有问题的,另外各方面福利待遇很好,还会给解决当地户口,不至于老时无着落。

  来自父母的“建设性意见”很多情况下转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压力。小茜说,每次谈起找工作,父母都是提出要求,把目标锁定在国企、事业单位。

  编制也是毕业生们非常看重的条件。晨晨说:“没有编制,即使进了国企事业单位也还是打零工,而且两般待遇,同工不同酬。考上公务员这些问题就解决了,所以可想而知公务员对我们的吸引力。”

  小捷从某效益非常好的杂志社跳槽到某中央级媒体,满以为端上了“铁饭碗”,但后得知,他们被招聘的这批是劳务派遣性质,在入职的一年中,工作上冲在第一线,但正式员工的不少待遇他们都享受不到,甚至不敌行政闲职的正式员工能享受到的待遇。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公务员频道 公务员职位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公务员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