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2012年421公务员面试热点:22岁教授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01日 11:17   华图公务员微博

  马志超

  热点概述

  中南大学(微博)22岁的在校学生刘路成功攻克国际数学难题“西塔潘猜想”,震惊国际数理逻辑界,被称为“数学奇才”。该猜想是英国数理逻辑学家西塔潘于上个世纪90年代提出的,是一个反推数学领域关于拉姆齐二染色定理证明强度的猜想。在组合数学上,拉姆齐定理要解决的问题是要找一个最小的数n,使得n个人中必定有k个人相识或l个人互不相识。3月20日,中南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校长张尧学宣布,破格聘任刘路为中南大学正教授级研究员,并为刘路颁发奖金100万元,表示破格聘用基于对他科研能力的肯定。今年22岁的刘路成为我国目前最年轻的正教授级研究员。

  按照一般晋级正教授职称的“路径”,研究生读3年、博士读4年,成为讲师后再升为副教授、教授,每级认定一般最少都要花掉5年时间,其间还有不少科研项目、教学、发表论文的“硬性指标”。纵观全国,目前正教授级别的学者几乎都在40岁以上,而刘路22岁就完成了从学生到大学正教授身份的跨越,令中南大学这一举措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2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相关评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对于这样大胆的破格聘用,认为并不“草率”也不“离谱”。学校希望用这样的方式,向优秀青年人才发出信号:学校惟才是举,而不是惟学历和资历,开辟鼓励青年才子做研究的学术风气。“聘刘路为正教授级研究员,是向本校大学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相关专家、包括刘路的导师侯振挺教授征求了意见,综合了国内外专家对刘路学术科研能力的评价,并通过校务会统一商讨后而最终达成的决定。”

  @香港浸会大学(微博)数学系讲座教授、理学院院长,香港数学会理事长汤涛:“西塔潘猜想”有一定价值且在一定范围内受到一定重视,刘路作为本科生就能解决猜想不易,但没有必要将其作为“奇才”,夸大此成果的意义。应该“顺其自然,对其给予点鼓励和物质奖励就可以了,领导、院士、舆论还是不要掺和得太多。”汤涛深刻明白,搞科研特别是从事像数学这样的基础科学研究,必须远离喧嚣,耐得住寂寞,潜心钻研,领导、院士的关心介入当然对其学习研究环境的提高有很大帮助,但是要把握好度,否则就只会带来所谓新闻轰动效应、平添浮躁氛围,而这是搞科研的大忌。

  @一些专家认为,以刘路破解“西塔潘猜想”的特殊贡献,学校此前特批他硕博连读是比较妥当的,但如今越过诸多环节直接破格提拔为正教授级研究员,就有点拔苗助长、急功近利了。以前大学“少年班”涌现出的不少天才,曾被人们寄予厚望,但后来的发展并不令人满意。过去也有一些大学破格提拔二十几岁的教授,但其中似乎并没有产生真正的“大师”。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卢晓中:根据正规的评选程序评选刘路为教授级研究员,是对他研究成果的肯定,无可厚非;但学校应该更注重保护他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刘路本人也应该有定力,对接踵而来的无关学术的活动应该适当远离。回到单纯的研究环境中去。“人才需要时间积累,而非一蹴而就的。”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微博)副院长、著名教育学专家熊丙奇(微博):“高校应该致力于学术氛围的培养,土壤没有变化,靠行政手段、体制职称评审提拔人才,可能存在政绩考核的问题,如果土壤培育好了,给每个人自由成长的空间,那么就不存在什么年龄的问题,不存在‘格’的问题。”

  熊丙奇进一步解释,虽然年轻有为的例子比比皆是,但聘请22岁的本科生当教授级研究员不免有揠苗助长、过度炒作之嫌,并非突破遴选机制,而正体现了学术圈内人才引进的方式有问题,体现了“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格”存在问题。

  模拟题

  中南大学22岁的在校生刘路攻克国际数学难题“西塔潘猜想”,被破格聘任为中南大学正教授级研究员,成为我国目前最年轻的正教授级研究员。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2010年,就读中南大学大三的刘路破解了国际数学难题“西塔潘猜想”,震惊国际数理逻辑界,被称为“数学奇才”。2012年3月20日,中南大学决定聘请22岁的刘路为正教授级研究员,刘路成为目前中国最年轻的教授。对于这一事件,一时间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社会各界发出不同的声音。我们应该全面认识这一事件。

  首先,刘路被破格聘为教授级研究员,充分展现了中南大学对人才的重视,打破陈规陋习,破除年龄和资历对年轻人的束缚,让有真才实学的年轻人脱颖而出。学术不应该有什么禁锢,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创造性,只要有利于学校发展、学生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都应该倡导、鼓励和支持。

  其次,刘路事件在相当程度上鼓舞鼓励了一大批像刘路一样的青年研究人员,这样“不拘一格降人才”,充分展现了中南大学对人才的重视,打破陈规陋习,破除年龄和资历对年轻人的束缚,让他们看到了希望,拥有了方向感。如果高校对人才的提拔制度化、正常化,那就意味着我们的学术体制已经进入佳境,必然会有一大批青年研究人才脱颖而出。

  然而,一般科研人员要花十几年、几十年才能评上“教授”或“研究员”的职称,刘路却用了一年的时间,这样“轻易”的路途也难免让人质疑。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待这一问题。

  第一,科研必须远离喧嚣,耐得住寂寞,潜心钻研,社会、学校的关心介入当然对学生学习研究环境的提高有很大帮助,但是要把握好度,尤其媒体应该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避免过度宣传而给学生增添浮躁,影响其后续发展和进步。

  第二,根据正规的程序给予刘路相应的奖励,是对他研究成果的肯定,无可厚非,中南大学直接破格提拔刘路为正教授级研究员,就有点拔苗助长、急功近利的倾向。高校应该致力于学术氛围的培养,单靠行政手段、体制职称评审提拔人才,可能存在政绩考核的问题。

  第三,面对社会媒体的大力宣传,学校应该更注重保护刘路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刘路本人也应该有定力,对接踵而来的无关学术的活动应该适当远离,回到单纯的研究环境中去。社会各界都应认识到人才需要时间积累,而非一蹴而就的。    

  因此,在为大学不拘一格喝彩的同时,也希望中南大学和刘路本人能保持清醒,像刘路本人所说,“人生好比一道数学题,外在环境只能影响你的速度,或牵引加速,或阻碍减速,决定最后终点的人只有你自己。”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公务员频道 公务员职位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421联考 公务员 面试 22岁教授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