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6月20日,“接待就是生产力”,一则甘肃省天水市接待办公室的标语在网上热传,引发广大网友的围观和热议。许多网友调侃说,“这绝对是个天才般的创新,此语道出了接待办的心声。”“接待就是生产力”,听起来有些别扭,却是通用的逻辑思维,是一句不择不扣的“实在话”。
【标准表述】
[原因]
中国是礼仪之邦,重礼尚往来。在经济交往活动中,接待是一项正常工作。接待方态度热情一些,多点诚心,多点礼貌,多点热情;工作实在些,多点细心,多点周到,多点方便,让被接待方充分感受到尊敬、礼貌、友好、热情、方便,心情舒畅些,这是应该的。这样当然有利于合作,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这无可厚非。下级对待上级领导,也应该如此。
然而中国人讲礼尚往来,更提倡一个“俭”字,重君子之交,有“君子之交谈如水”的美好标准与境界,反对一个“奢”字。基层有所求,上级有所需,让接待成为了天大的事。手握实权的上级部门,哪怕是科长、处长或司长到了下级单位检查指导工作,或者是观光旅游,只要招待到位了,无论是显性的生产力、还是隐形的生产力都会接踵而至。相关领导回到单位后略作协调,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项目和配套资金接踵而至。
因此,所谓“接待也是生产力”,其潜台词是:接待好了,可能获得上级单位的资金支持或者是项目支持;接待不好,可能会失去这些潜在好处,甚至可能带来其它不良后果。中公教育(微博)版权。如果接待单位怠慢了这些人,后果不仅可能是对负责接待的当事官员的未来发展不利,而且所在单位想获得有关部门的支持也可能会增加难度。
[本质]
由此可见,所谓“接待也是生产力”,其实是一种变相的“跑关系”,是一种变相的送礼、给好处。它损害了一些地方政府部门的形象,违反了国家有关财政支出的规定,造成了不同消费主体的不公平待遇。同时,加重了公务接待单位的负担,造成了财政资金的浪费。
坚持所谓“接待也是生产力”,是官场的一种陋习。其实,对于公务接待,2006年制定的《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中有明确规定,党政机关不得违反规定到风景名胜区举办会议和活动,严禁以各种名义和方式变相旅游;接待单位不得以任何名义赠送礼金、有价证券和贵重礼品、纪念品等。这些规定之所以没能令行禁止,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接待单位不敢、不愿得罪上级单位的因素,有接待单位主动讨好上级领导和官员的因素,有上级部门考察过多、会议过多的因素等。
虽然不少领导干部对“前呼后拥”和“迎来送往”非常反感,虽然一些官员也认为应该规范公务接待,但囿于惯例、碍于情面,多数是说了不做,没有认真对待。
[对策]
一是建立健全相应的行政预算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让每项政策制定、项目实施、资金拨付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不为某位官员的个人因素所左右,而是严格依法办事、按章理事;
二是公开透明,财务公开、项目公开、接待公开,凡事不涉及国家重大机密和安全问题的事项,都应及时准确详细的公开。
三是群众监督,畅通社会各界和普通群众参与监督的渠道,让老百姓参与社会管理,甚至参与政府相关治理,发挥最多人的聪明才智,相信会更好些。
只有有关规定能够得到严格执行,接待单位才有勇气顶住不正当公务接待的压力,所谓“接待也是生产力”也就不会再有市场。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