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政策】
2012年1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讲话时强调,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发达国家一两百年间逐步出现的环境问题将集中显现,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改变。作为经济增长、结构调整、民生改善的汇聚点,我们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方针,把环境保护作为稳增长转方式的重要抓手,把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环境保护的各领域各环节,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环境效益的多赢,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三个转变”——一是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二是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三是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
【标准表述】
[专家观点]
环境污染制约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但产业结构偏重和过于依赖物质资源消耗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资源环境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
——环境保护部总工程师万本太
目前中国环境污染问题已经相当严重,以前过于依赖资源、以环境破坏为代价的发展方式,已经到了资源环境不可承受、非改不可的地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环境污染的程度不一样。虽然国家可以对不发达贫困地区的环境保护问题进行适当政策倾斜和扶持,但这对环境保护问题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更多需要地方政府的努力。另外,在我国,环境污染是个历史遗留的复合型问题,这样就导致环境保护问题需要长时间、不断深化,而不能一蹴而就。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于越峰
从“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到“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发展”,这个转变实际上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一个变化。在这种新型关系下,环保不再是被经济发展所牺牲、排斥的因素,相反成为促进和改善经济发展的因素。
——人民日报
要把发展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有一定的承继关系和交叉重叠,并在技术层面上是一致的。要以节能减排为抓手,推行清洁生产,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形成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生产生活新型态。
——湖南日报
环境保护成为经济发展有力推手
让环保成为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
——环境保护部部长 周生贤
目前,中国绿色GDP核算既有四大机遇,又面临三大挑战,针对这些机遇和挑战,必须采取“搭建统一的工作平台”等五大对策,来推行中国绿色GDP核算,迅速建立一套集环境与经济为一体的绿色GDP核算体系已是当务之急。
——中国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研究员王金南
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可兼得。环境保护之所以能够优化经济发展,是因为环境保护要求把环境承载力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要求经济发展走少排放、低排放、最好是零排放的道路,这对经济行为主体是一种外在的强制约束条件,促使他们努力进行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尽量循环利用再生资源,而且还能激励他们通过发展绿色产业而获得新的经济效益,这在客观上都会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增强国家经济竞争能力。
——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
[优势]
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环境保护要求把环境承载力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促使经济行为主体努力进行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尽量利用循环再生资源,激励其通过发展绿色产业获得新的经济效益。中 公教育版权
另一方面,环境保护制约的是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而不会阻碍经济发展,这一结论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中得到了印证。瑞典、德国、美国等国家都经历过用严格的环境政策促使经济转型的历史阶段。那些经历了严格环境政策“洗礼”后生存和发展的企业,很多已发展为先进生产力的典型,成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同时,环境保护的要求改变了市场准入条件,使那些落后的技术和产业被淘汰出局,从而使先进生产力得到更大的发展机会。
[深度分析]
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需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战略思想。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我们不可能用停止发展的办法来解决环境问题。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所在。这就要求我们努力做到在发展中保护。
发展的目的是为人民谋福祉,环境问题已成为重大民生问题,绝不能为了发展而宽容污染。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加强环境保护是稳增长的重要引擎,是转方式的重要推动力量,可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努力推进在保护中发展。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需要把优化产业结构与推进节能减排结合起来,把企业增效与节约环保结合起来,把扩大内需与发展环保产业结合起来,把生产力空间布局与生态环保要求结合起来,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国民经济体系,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多赢。
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需要不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环保新道路。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但是由于人口众多、资源禀赋差、生态环境脆弱,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随着环保实践的不断深入,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保新道路,不仅成为环保系统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而且已经上升为国家意志和人民意志,成为全社会共同推进环保工作的旗帜。
探索环保新道路的根本要求,是大力推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融合。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始终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大难题,两者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离开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脱离环境保护搞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目前,中国正在实施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这个规划体现了中国政府的坚强决心: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一定要走出一条生产发达、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措施]
首先,要积极调整经济结构。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也是从源头上防治污染的根本之策。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形成一个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体系。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产品的循环利用。严格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其次,要大力推进环境科技进步。国际经验表明,保持或改善环境质量,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已经把发展环境保护相关技术放在优先位置。必须加快落实防治水、气、重金属污染等重大环境科技专项,力争在共性技术、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加大环保技术装备研发力度,提升国产化水平,不断降低治理成本。
再次,实施排放总量控制。“十二五”期间,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都制定了削减指标。现在关键是真抓实干,把工作落到实处。严格落实总量减排目标责任制,以削减氨氮等四项主要污染物为中心,以减排项目为依托,大力推进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坚决完成总量削减任务。
此外,还要发挥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作用,把好“入口关”。要严格项目环评,从严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项目,以及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建设项目。大力推进战略环评,加强流域、水利水电等领域的规划环评,推广应用环渤海沿海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等五大区域战略环评成果,促进区域重点产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