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吉林公务员申论练习卷:社会心态(2)

2012年11月28日11:44  华图公务员 微博   

  参考答案

  (一)概括“资料6—9”的主要内容。(10分)

  要求:语言精练,层次要点清楚,字数不超过200字。

  【参考答案】

  ——张小龙

  一、社会性焦虑是一种广泛的心神不安和精神浮躁,具有普遍、长期性。

  二、导致焦虑原因有:1、物质长期匮乏;2、精神信仰缺失;3、经济发展同时,城乡、行业和东西部收入差距扩大,使不公平增强,尊严感、满足感降低。

  三、解决焦虑要:1.按劳分配,注重公平;2.加强宏观调控,提高居民收入比重;3.改革垄断行业分配制度;4.规范分配秩序,取缔非法收入,规范灰色收入。5、学习南京路上好八连,增强拒腐防变意识,保持艰苦奋斗作风,加强文化学习。

  (二)《庄子·至乐》中说:“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贵寿善也;所乐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也;所下者,贫贱夭恶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若不得者,则大忧以惧。其为形也亦愚哉。”请将这段话译为白话文,并简要概述这段话给你的启示。(15分)

  要求:语言简明扼要,观点鲜明准确,字数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

  译文:人们都尊崇富有、高贵、长寿和善名;喜欢身体安适、饮食丰盛、服饰华美、色彩炫丽、乐音动听。都鄙弃贫穷、低贱、短命和恶名;都因身体不得安逸、吃不到美味、穿不上华服、看不见美色、听不到乐声而痛苦烦恼;如果得不到这些东西,都会大为忧愁和害怕。这样的想法、做法是多么难以理解啊。

  对《庄子》中观点我们应该辩证的看:

  一、大力发展社会经济,增加群众收入,给予每个人有尊严的生活工作,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延长寿命,提高生活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

  二、保持身心安康要做到:加强引导,节制欲望,合理消费,提升品格,注重内在修养、内心安宁。

  (三)结合“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结合“资料3”,分析一些青年人才“逃离北上广”的主要原因。(8分)

  要求:分析条理清楚,语言流畅,简明扼要,字数不超过150字。

  【参考答案】

  1、政策限制多。北上广户籍、入学、购房门槛高;

  2、生活成本高、压力大。房价高,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成功比例小,回报率低;

  3、区域发展日趋平衡。国家政策向中、西部倾斜,发展机会增多。

  2.参考“资料1” 和“资料5”中有关消费现象:①用一句话对“过度消费”作名词解释;②概括其特点;③指出其危害性。(12分)

  要求:分析条理清楚,观点明确,语言流畅,简明扼要,字数不超过250字。

  【参考答案】

  张小龙

  1、过度消费指超出基本需求、支付和创造能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环境承载力消费。

  2、特点有:盲目、冒险、冲动、虚荣、虚假性,是非理性的消费。

  3、危害性:浪费资源,造成经济损失,败坏个人品格;导致仇富现象,引发社会矛盾,扭曲人民成功观、价值观;拉大贫富差距,破坏社会公平

  4、我们要:要通过调节收入分配,加强引导教育转变这种奢靡之风。

  (四)结合“资料”,就“富了以后怎么办”提出对策。(15分)

  要求:观点明确,语言流畅,对策可行,字数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

  张小龙

  一、保障富裕的可持续性:1、合理运用财富,协调精神和物质财富关系;2、保持创造性,继续增加社会价值。

  二、传承、转化财富:1、加强下一代的教育培养;2、将个人财富转换成人类文明成果。

  三、提高生活品质:1、协调劳动和消费之间的关系,提升生活质量;2、节制欲望,抵制骄奢淫逸,好逸恶劳;3、加强文化学习,涵养人格,丰富生活;4、提升修养和精神品格。

  四、先富带动后富:1、积极参与慈善事业;2、关心社会发展,为更多人富裕创造机会。

  五、平衡差距,促进公平。1、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抑制贫富分化;2、加大二次分配调节力度,让全社会共享财富。

  六、完善保障制度,保证长远利益。在住房、医疗、教育等各方面保障全社会利益。

  (五)阅读“资料”,以“财富”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1)参考给定的资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2)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3)总字数800—1000字。

  【参考范文】

  论对待财富几个错误观念

  ——兼论物质和精神财富的辩证关系

  什么是真正的财富?如何对待财富?对此,东西方文化都不乏经典论述。中国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操守,西方有“在巨额财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的洒脱。这些经典的财富观都影响至深。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过于高调。并不是人人都能达到这样的标准。一味的唱高调和唯利是图都不是我们的选择,理清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关系才是关键。

  ——精神和物质财富的获得没有必然的先后关系。

  追求精神财富并不必然以充足的物质为基础。很多人认为经济是基础,物质是基础,先有物质后有精神,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种极端、片面的理解。马克思本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恰恰是马克思这个穷光蛋创造了巨大精神财富,而那些家产万贯的资本家不过是历史尘埃。很多人追求赚钱,赚更多钱。赚到钱之后呢?

  当今中国不缺钱,但精神财富的缺失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个人、社会的发展。我们对精神财富的追求和创造要分秒必争了。要引导各种收入状况的人,发动各个行业参与到精神文化的创造中来。要形成全社会良好创造精神财富的良好环境和风气。

  ——精神和物质财富之间没有必然的高低贵贱之分。

  中国文化中有重农抑商的传统。这个传统既体现了对劳动创造财富的尊重,但也不乏迂腐成分。一些人,尤其一些知识分子,看不起追求物质财富的人。商人言必称利,往往受到鄙视和嘲弄。我们现在社会中一些仇富现象,仇恨的往往都是商人。但商人对于推动社会进步作用很大,司马迁就写过《货殖列传》记载了商人的功绩。

  我们要警惕财富观上的泛道德主义和唯精神论。不能轻视物质财富的作用,要给予创造者以正确评价。还要给人们创造物质财富提供更好的平台和机会,从而为大家幸福生活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要大力弘扬“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优良传统,大力促进公平合理的财富分配。要坚决反对不劳而获和骄奢淫逸的错误财富观。

  ——物质和精神财富之间没有绝对界限,能相互转化。

  有很多人只承认物质财富,认为精神财富是虚的,是一种自我安慰。但事实上,所有的物质财富最终都会指向精神。买名车、豪宅,主要不是因为要跑多快,或者人比较胖、需要睡大屋子,而是为了追求一种精神上的优越感。其实,人的优越并不必然需要豪宅名车支撑。学问高深,道德高尚,社会认同度高都能使人卓越,积极实现自我价值,从而创造更多物质财富。

  对待财富,我们既需要努力挖掘中华传统文化资源,努力发扬“安贫乐道”、“富而好礼”的精神,还要大力弘扬我党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作风。努力协调好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关系,使它们形成一种动态平衡和良性互动。

上一页12下一页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公务员频道 公务员职位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