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景材料:关于近年来用工荒的资料。问题:你对用工荒有什么看法,并有哪些对策?
【参考答案】
“用工荒”,是指用工短缺现象。用工荒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必然现象,尤其是国内产业结构转型期间,用工荒现象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用工量必然会增长,但是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少农民工被迫返乡。而当沿海经济迅速恢复时,对劳动力需求突然增加,短时间内也会造成需求紧张。
第二,内地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用工数量进行了分流。国家4万亿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需要大量民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显著,尤其是国家一直以来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采取的免收农业税与粮食补贴等措施,使得部分农民工愿意留在家乡建设。
第三,劳资关系不明确。一方面,部分企业为追求利润不顾职工利益,导致很多职工权益受损,如各种职业病得不到医治、拖欠工资、超时间工作等问题。另一方面,从民工自身的认识上看,当遇到利益被损害时不再只是被迫的忍受,维权意识逐渐形成。
第四,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供需矛盾。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劳动力的需求有了明显的变化,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技术和脑力要求。然而,大部分农民工没有受过很好的培训,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例如,长三角、珠三角需要越来越多的数控人才却始终存在巨大缺口。
这些对政府和企业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我们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农民工权利尤其是发展的角度来审视“用工荒”。
第一,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减小宏观经济动荡和形势,改变对用工问题的消极影响。同时完善相关部门监管、社会舆论监督、法律监督等多元化的监督体制。对于企业在用人方面的违规违法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从重处罚。
第二,企业要抓住机遇,率先完成产业结构转型,提高附加值,改变“价廉”的老套策略。规范用工行为,提高工人的薪酬待遇,保障农民工的基本权利。
第三,农民工要加强自身维权意识,同时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使自己成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政府要主动为农民工提供切实有用的职业技能培训。
第四,政府和企业加强就业宣传,提升劳动环境和劳动待遇,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用工荒”的出现,表面上是劳动力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所致,其实质上包含着缺乏长远眼光和创新意识、缺少变革勇气、无视转型要求、突破环境伦理、社会责任淡漠等短视行为,只有坚持将尊重农民工自身的发展权利和转型要求相结合,顺势而变并抓住机遇,才能真正体悟到“用工荒”背后所传达的深意。
2.组织一次对初中生的低碳宣传教育活动,你怎么开展?
【参考答案】
低碳生活、低碳经济时下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为大多数民众所接受。初中生是最为活跃的社会群体之一,他们处于思维活跃期,具有较强可塑性,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组织一次对初中生的低碳教育宣传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低碳的推广,使低碳观念深入人心。因此,我会对这次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使其达到预期效果。
前期准备阶段:成立宣传活动筹备组,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确定这次活动的时间、地点、参加的班级、采取的主要形式,准备好这次宣传活动所需的物品和器材,并与校方做好联系和沟通工作,就一些事项充分征询校方的意见;做好此次活动的资金预算工作,将计划上报领导审批。
中期执行阶段:按照计划进行,维持活动开展过程中场内外的秩序;宣传活动采取的形式要紧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采取多元化的宣传形式,如组织与低碳有关的知识问答和有奖竞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扩大参与度;邀请媒体参与,扩大宣传。
后期总结阶段:做好这次活动的总结工作,总结其经验教训,并将其整理好上报领导。同时将这次宣传活动的有关资料寄一份给学校,将这次活动的有关资料整理归档。
3.某县出现严重旱灾,上级拨来赈灾款和物资,但由于政府部门工作延误导致赈灾款和物资迟迟不能到位,情绪激愤的灾民准备闹事。上级领导派你来处理此事,你会怎么做?
【参考答案】
对于出现严重旱灾的地区,赈灾款和物资事关老百姓的生命和健康,如果延误或者迟迟不到位将严重影响老百姓的生活,政府公信力也会随之下降。所以,我们必须果断采取措施,在最短时间内解决赈灾款和物资不到位的状况,接到这项命令,我会毫不耽搁,立刻处理:
第一,鉴于事态紧急,我会迅速赶往当地,安抚愤怒灾民激动的情绪,向灾民解释政府正在处理赈灾款和赈灾物资的事情,会在最短时间内解决这个问题,并向大家许诺详细的日期。力争缓解大家的激动情绪,疏散人群。
第二,立即联系相关部门,按规定按程序及时发放赈灾款和物资,解决群众生活所需。在处理事件的过程中,随时向领导汇报工作进展,如遇到自己职权范围外的事情,涉及到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我会积极向领导汇报,特别是重大问题和情况的请示。
第三,待事情查清楚后,追究有关部门的责任,以此进行警示。
我会对整个事进行经验总结和反思,写出总结报告,交给领导,报告中我会重点分析赈灾款和物资不到位的原因,并提出合理化的工作建议,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