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浙江省考试申论冲刺试卷(A类)
适用于综合类职位
(满分:100分 时限:15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3.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填涂准考证号。
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5.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二、给定资料
1.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
2013年2月,国家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公布了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全国共有646个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列入该名单中,浙江省上报的桐庐县江南镇深澳村等43个村落全部榜上有名,位列全国第五。
在浙江省入选的43个古村里,金华和丽水所占比例较高,分别有11个、9个古村入选,其他为杭州市3个,宁波市6个,温州市5个,绍兴市3个,衢州市2个,台州市2个,湖州市1个,舟山市1个。
类似上述的村落在中国还有很多,密集地分布在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安徽、湖南、贵州、云南、山西、甘肃、宁夏、湖北、河北等省份。这些村落大多始建于明清时期,还有的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它们是中国乡村社会的缩影,因其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历史信息、意境深远的文化景观而具有“史考”的实证价值、“史鉴”的研究价值、“史貌”的审美价值。
然而,这些历史文化村落现在却面临着毁灭性灾难。2012年,我国政府正式启动了传统村落的全面调查,同时进行了专家审定与《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甄选工作。调查显示,我国现有约60万个村庄,其中古村落大约有5000个,占全部村落数量不足1%,不少专家学者感叹,古村落的保护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2.在由农耕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中,村落的减少与消亡是正常的,世界各国都是如此,中国也不例外。
调查显示,中国城市化的步伐正在急迫地进行,城市化率已经从1991年的26%发展到2009年的46.6%,应对经济发展的建设用地需求在这一城市化的进程中,既有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也有不可回避的新问题,“古村落”的急剧减少、萎缩衰败和被乱更新,就是其中之一。
“十一五”规划出台后,各地又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部分地方把新农村建设片面理解为新村建设,结果许多古村落在盖新房、建楼房的大拆大改大建中遭到破坏。
有评论指出,人们很容易把新农村的形象等同于华西村(华西村是全国农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典型,2009年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第一村),这是错误的。中国城市已经遭遇了“千城一面”,如果不抓紧的话,这种悲剧会在农村上演,很多古村落可能我们还没来得及认识它,就要失去它。
调查还指出,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城镇化拓宽了农民的眼界,导致了新旧观念之间的差异,而差异也间接威胁了古村落的生存状况。农民通过电视、网络和外出打工,了解到现代生活应该是白瓷砖、水泥地和沙发。考虑到通风,他们会把精美的窗花去掉;考虑到美观,他们会把木墙拆除;考虑到更好地改善居住条件,他们会把整个房子拆掉重建。
3.湖南浏阳龙伏镇新开村的占地面积近万余平方米的沈家大屋,是晚清南方民居标本。如今,昔日气势恢宏的老屋满目疮痍,岁月久远,加上懒于修葺,精美的木雕褪了色,墙壁上的大洞十分醒目,往日的居民也早已搬走。
“人去村空”不止发生在湖南。我国现有保护比较完好的古代袖珍城堡——山西省张壁古堡中,也正面临这样的困境,尽管原因有所不同。张壁古堡村外投资1亿元建设的古堡新村工程已接近收尾,搬迁工作将展开。大张旗鼓发展旅游业,通过发展旅游业促进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似乎已成为各地政府采用的普遍办法,不少村落,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被人为“掏空”,成为没有原住居民的“空心村”,有的出现了形、神均不复存在的情况。日前,55亿元建山寨凤凰古城的消息曾一度引起争议,但这则消息,着实反映出了凤凰古城人满为患的现状:原本充满厚重文化底蕴、古色古香的小城俨然已成为摩肩接踵、车水马龙的闹市。
4.古村落的消亡引起了专家学者的焦虑。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曾撰文,希望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加大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
冯骥才在奥地利萨尔茨堡办画展时看到,沿着多瑙河边的山顶上有一个城堡,非常漂亮。后来一个女读者请他到自己家做客,冯骥才一看,就是那个城堡,屋子里到处都是古董。后来,冯骥才才知道,这个古堡按照奥地利政府的规定,他们只花了一个先令买下来。这些古堡没人继承,维修和居住使用的经济负担很大,政府后来象征性出售,但房主买这个古堡有一个条件限制,要修理、保养好古堡,按照政府的法律修理和使用,用原来的材料,由政府指定的工匠来修理,屋子里面的东西都统计过,只能使用不能卖,所有的物品坏了都要赔偿,用于建筑保护。
与萨尔茨堡的保护不同,在我国,物质文化遗产归国家文物局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归文化部非遗司管理,村镇建设归建设部村镇司管,有些业务又归农业部管。而村落本身既包含物质文化遗产又包含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此一来,传统村落的保护哪头都不靠,也没有一个明确的部门专门负责。
“多瑙河边上的古堡就这么保护下来的。关键是地方政府官员懂得不懂得文化,爱不爱这些东西,如果政府不热爱它,不是从文化的本身去为它想办法,只是拿它赚钱搞商业开发,或者视为封建落后的产物进行改造,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强迫他们搬到筒子楼里,这些古村的消亡势必不可避免。”对部分地方政府一味追求GDP的做法,冯骥才痛心地指出:“最大的文化遗产是古村落,一个地区的经济有兴衰,但唯有文化是永远攥在手中不变的王牌,是永恒的资源。”
5.“有族必有祠,无庙不成村”。在国家历史文化名村陂下古村,最出名的就是大规模、密集型且具有特色的祠堂建筑群落。为保存这些文化遗产,“修旧如旧”的“时尚风”也刮到了这片古村。在一处号称“修旧如旧”的清朝祠堂大门前,建筑上配的却全是简体字。
古村落翻修涉及传统文化和古建筑方面的知识,而且需要相应的历史学、文化学、美学等方面的知识做背景,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程。缺乏专业性的指导,翻修必将对古村落造成极大的损害。不过“修旧如旧”也有成功的。在政府斥资建造、专家参与的仿古建筑中,江西省吉安庐陵文化生态公园算是一个成功典型。园中充满了庐陵风格的仿古建筑,也置入了不少从古村中收来的楹联、匾额、花轿等文物。一位工作人员说:“新墙中嵌着的那块老墙,就是从村民推倒的老宅中‘捡’来的老古董。这里很多仿古建筑中都有真文物,让‘修旧如旧’更有参考模板。”她认为,文化园极力仿古,就是希望以此把祖先的智慧产物保留下来,至少把外观保留下来,供后人观瞻。
6.浙江是我国历史文化村落保有数量较多的省份之一,坐落着609个历史文化村落,其中古建筑村落324个,这些文化村落年代上起南宋,下至新中国成立前后,或古韵悠远,或景观独特,折射出浙江丰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近年来,浙江省致力于传统文化保护,在保护历史文化村镇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谈到浙江古村落,乌镇是一个不可能被遗忘的名字。乌镇历史悠久,人文渊薮,几千年来,乌镇人民创造了丰富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镇景区秉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及保护”,经过多方努力恢复众多濒临消亡的传统民俗和传统工艺,2012年,乌镇香市、花鼓戏、姑嫂饼制作工艺正式新入为省级“非遗”,这为乌镇璀璨的“非遗”宝库中又添瑰宝。
据了解,乌镇景区作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经典景区,一直秉承着“历史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原则,恢复多项文化遗产,除了乌镇香市、花鼓戏、姑嫂饼制作工艺,乌镇还有其他多项“非遗”,如惊险刺激的“高杆船技”,颇具传统智趣的“乌镇童玩”,酒香四溢的“乌镇三百酒”,急速如风的“踏白船”,最后的枕水人家的“乌镇水阁”……正因为乌镇注重对历史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才有了今天如此丰硕的“非遗”成果。
与乌镇一起扬名中外的是西塘。位于江浙沪三地交界处、现属浙江嘉善县所辖的西塘镇,从春秋时伍子胥在这里兴修水利算起,一直是吴越文化的交汇处。古镇历经千年沧桑,至今还保留着25万多平方米的明清传统建筑群,然而,更大的惊喜还在于:在这古老的明清建筑中,至今还居住2800多户居民,保持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古镇内可见炊烟,可闻鸡鸣,可以与生活在景中的居民交流互动,可以捕捉到飘逸在古镇内的江南风情和文化风韵,感受到活着的江南古镇真实的状态。据悉,近年来,西塘镇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以及国内有关方面的帮助下,先后投资4000多万元开展了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目的的环境综合整治,完成古镇老宅内电力、电信、和有线电视等设施建设,并增设污水管道,为街区居民享用现代卫生设施提供便利条件。
7.形为八卦图的金华诸葛村被称为我国古村落保护的典范。在诸葛村,文化保护观念深入人心。《文物法》被印在挂历上进家入户;《村规民约》中规定,村民中如有毁坏或破坏文物行为的,村民委员会将中止该户的福利待遇。如今,建筑设计时纳入的防火、防水、防盗功能保存完好。村里人人都知道,村内的道路、古井、驳坎等古建筑是古村落中不可缺少而需要保护的。村中如有文物破坏行为,村民会互相监督和检举。有人评论说,在诸葛村,连6、7岁的小孩都知道:“我家的房子是不能随便修的,那是国家保护的!”
然而,诸葛村的保护并非一帆风顺。1996年,诸葛村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时的诸葛村需要修缮整治工作非常多,如村落环境整治,濒临倒塌的老房子要调查维修,要疏通水塘、水道等等。然而,当保护工作还没理出头绪时,为了尽快发展旅游,一位市里有身份的官员在考察诸葛村之后,便灵光一现地将诸葛村“编造”改成了“诸葛八卦村”,并通过媒体宣传了出去。为使编造能自圆其说,下指示将诸葛大公堂前的钟塘水塘,强行填掉了一半,还加上了一个水泥盖子,以扮演村落结构上“太极阴阳八卦图”。由于缺少文物保护的知识,村民也只好听任其编造假村名、假景观,原有村落的真实面貌丧失了,破坏了。这一造假的做法让大量的游客,甚至一些专业工作者们上当受骗。以至全国上下众多村落一时间纷纷效仿,仅诸葛村附近就生出好几个太极星象村,阴阳八卦村,影响极坏。
看到诸葛村遭到肆无忌惮的破坏时,从1992年就在诸葛村进行乡土建筑研究,并在1993年出版了《诸葛村》一书的清华[微博]大学[微博]建筑学院陈志华教授非常愤怒,多次发表文章呼吁保护古村落。为有利地保护诸葛村,1997年陈志华教授率团队,为诸葛村制定了全国第一个古村落保护规划,并制定出恢复上塘原貌的修复计划。之后陈志华教授及浙江省的一些专家被诸葛村聘为保护顾问,每年到诸葛村进行一到两次的指导,提出建议。
诸葛村保护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诸葛村书记说:“由于这几年理清了古村内建筑的产权关系,明晰了集体、个人的产权,产权和经营权统一后,解决了产权经营层面上的矛盾,因为集体资产和经营权都是集体的,利益分配纠纷不易产生。村民既是公司的股东,也是古村落保护的受益者。由于它的收益是用在对自己家乡的保护、建设和旅游利用上,村民对古村落保护和村规民约的遵守十分自觉。据悉,诸葛村保护力量主要由4个部分构成:文保所、村委会、旅游公司、村民。
8.和睦村瓦窑自然村,是一个不足600人的小村落,在商代就有比较成熟的制陶工艺,至今保留着60多座“馒头窑”,被誉为中国古陶的“活化石”。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土陶村慢慢沉寂。为拯救制陶工艺,江山市政府及时启动了和睦彩陶文化村的保护与开发项目,成立和睦彩陶文化保护开发有限公司,政府出资2000万元,同时吸引了6000万社会资金,整合村庄整治、幸福乡村建设等资源,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有力地保护了传统工艺。
踏着青石板和鹅卵石铺就的小路,依次走过清漾祖宅、国学大[微博]师毛子水故居、清漾毛氏名人堂等景点,游客络绎不绝。这是江山市清漾村的美丽景致。清漾村是江南毛氏发祥地,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祖居地,也是江山市重点保护的村落之一,据悉,全市92个市级机关部门和部分规模骨干企业结对帮扶共建,到位帮扶资金500多万元。目前,清漾村已能借助强大资金优势,利用村内原有自然环境和历史遗存的建筑景观,进行了适度旅游开发,如举办“毛氏旅游文化节”等活动。
9.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看,古村落的消亡是人类社会必须面临的难题,但我们不能因此对村落的文明财富就可以不知底数,不留家底,粗暴地大破大立,致使文明传统及其传承受到粗暴的伤害。五千年的中华民族基本处在农耕文明时期。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地域多样,在漫长的岁月里形成了姿态万千的村落,造就了中华文化的多样并存与整体灿烂。如果传统村落消失,中华文化的灿烂将无根可寻,进一步说,传统村落的消失还不仅是灿烂多样的历史创造、文化景观、乡土建筑、农耕时代的物质见证遭遇到泯灭,大量从属于村落的民间文化——非遗也随之灰飞烟灭。
传统村落还有另外的意义——它是许多少数民族的所在地。不少少数民族没有文字,没有精英文化,只有民间文化。他们现在的所在地往往就是他们原始的聚居地。他们全部的历史、文化与记忆都在世代居住的村寨里。村寨就是他们的根。如果传统的村寨瓦解了,这个民族也可能就名存实亡,不复存在。一位政府官员还指出,我国传统村落的核心是宗族祠堂,这与西方村落以教堂为核心截然不同,祠堂是连接家族血脉、传承族群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广大华侨、港澳台同胞寻根问祖的归属地。尽管他们远在千山万水之外,但总要回来找寻自己的根。
10.每个古村都是一个文化艺术的博物馆,近年来,不少古村落都进行了规划,设立了博物馆向外界开放。比如,广东梅县南口镇侨乡村聚集着31座清末民初兴建的百年客家围屋,曾一度拟规划为“客家民居建筑博物馆”加以开发,却引来学术界不同的看法。某专家提出,古村落的这种“博物馆现象”不可能真正保护这些古村落。传统村落的建筑无论历史多久,都不同于古建,古建属于过去时,乡土建筑是现在时的,所有建筑内全都有人居住和生活,必须不断地修缮乃至更新。所以村落不会是某个时代风格一致的古建筑群,而是斑驳而丰富地呈现着它动态的嬗变的历史进程。
这位专家还进一步指出,古村落价值不只体现在凝固的建筑上,更体现在由民间文化传统及风俗礼仪等构成的生活方式上。单纯将传统村落作为博物馆供起来,这样造成的后果是只注重保护乡土建筑和历史景观,忽略了村落灵魂性的精神文化内涵,徒具躯壳,形存实亡。此外,固态的保护方法还会带来另一个问题,传统村落不是“文保单位”,而是生产和生活的基地,是社会构成最基层的单位,是农村社区,它面临着改善与发展的难题,否则农民改善生活水平的要求永远难以实现。
从目前状况看来,旅游业是传统村落得到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传统村落的旅游经济开发模式从来不少争议。反对者指出,一个村落进入旅游开发程序后,不可避免要按照商业规律来进行改造,这就极有可能导致文化被肢解。一些被当做旅游开发项目保留下来的村子,不少已被弄得面目全非。这是一种目光短浅的做法:在城镇化进程过程中,村落无疑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一大优势资源,排除古村落的历史、审美等价值外,这也会让不少地方失去吃“祖宗饭”的资本,最终会阻碍农村地方经济的发展。
作为吴文化的发源地的苏州,近年来在文化保护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苏州苏州市出台《关于加强苏州市古村落保护和利用实施意见》,规定5年时间内,完成三山岛、明月湾等11个古村落保护工程;完成下辖张家港恬庄、常熟李市村、吴江龙泉嘴村等6个古村落保护工程,形成苏州市古村落群。同时,苏州市将建立公布古村落名录制度,根据名录将古村落分成一级保护、二级保护和三级保护,并不断健全完善古村落保护利用评估制度、古村落古建筑修缮技术标准和新建建筑技术标准等,以期合理利用古村落、古建筑作为民俗展示、历史文化展示和参观游览场所,展示苏州乡村文化个性和魅力。同时,苏州还将改变当前古村落保护的策略和模式中倾向于对古村落里建筑物本身的保护的做法,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人的保护。
11.近年来,浙江正按照因村制宜、彰显特色,保护优先、适度利用,以人为本、合理整治,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原则,以整体推进与重点保护相统一、保护物质遗产与保护非物质遗产相统一、保持历史面貌与改善人居环境相统一、保护优先与有序利用相统一的古村落保护理念,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把历史文化古村落培育成为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美丽乡村,使浙江的古村落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2012年9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在官网上挂出了关于公开征求《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草案)》意见的公告,这是继1999年出台《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后,浙江首次结合本省实际,对“条例”进行的一次全面修订,修订章节涵盖了全省古村落保护规划、合理利用和法律责任等内容。
2012年10月25日,浙江省委副书记李强在温州永嘉县调研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时强调,村落是人类的摇篮,是人类文明的根脉,是农耕文明的精粹,是田园生活的守望地,一定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深度发掘文化村落中凝结着的优秀文化元素,努力把延续千百年的历史文脉传承好、保护好,让传统文化在与现代文明的交融中不断继承创新、发扬光大,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浙江作出贡献。
三、作答要求
(一)文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历史发展的见证。当前,我国古村落急剧消亡,请根据给定资料1~5,指出出现这种文化悲剧的原因。(20分)
要求:准确、全面、简明。不超过300字。
(二)给定资料提到了浙江的某些在文化保护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村落,请就此对浙江省如何保护历史文化村提出你的建议。(15分)
要求:对策具体可行,有针对性。不超过250字。
(三)某学者指出,对于传统村落,最有效的保护方式是“必须在保得住的同时,让传统村落活起来”,请根据给定资料9、10,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5分)
要求: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观点明确,分析恰当,语言流畅,350字以内。
(四)请你根据给定资料,以“守望田园居”为题,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
1.观点正确、结构完整;
2.有真情实感;
3.字数1000~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