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10道魅力成语题

2013年11月20日14:18  中公教育 微博   

  近几年的国家公务员[微博]考试真题,考察成语的题型在形式上主要有单纯成语题、词语(下文均指两个字的词语)和成语结合题两种。其中单纯成语题包括一个成语填空、多个成语填空。针对这两种形式的成语题,中公教育[微博]公务员考试研究与辅导专家给大家建议三种方法,一是高频词汇优先选,语境分析来验证,二是以词语作为突破口去作答,三是告诉大家“活”记成语的方法。

  一、高频词汇优先选,语境分析来验证

  什么是高频词汇呢?高频词汇就是在历年真题中“出镜率”较高的成语,就是出题人很“看重、喜欢考”的成语,那我们就要着重注意了。在做题中,高频词汇作为正确选项的可能性很大,可以优先选。然后代入题干,看是否符合题干的语境,比如解释关系、相对关系、顺承关系等等。

  比如例1和例2,在2013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题中横向出现。

  例1:莫里哀曾说:“喜剧的责任,就是通过娱乐来纠正人的缺点。”近年来的法国轻喜剧,尤其擅长_____,用淡淡的笑声拆解社会难题的九连环,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21】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举重若轻      B。借古讽今

  C。微言大义      D。振聋发聩

  例2:怎么才能让老板给自己加薪?职场上最纠结的事情莫过于此。可是偏偏就有人_______,幽默地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漫画《老板,求加薪》中给我们列出了加薪三十六计,从借刀杀人到 ______,书中的妙计连连,让人忍俊不禁。虽然都是些______的招式,但或许你的加薪之道就在其中。【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36】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知难而上  两面三刀  出人意表

  B。激流通进  刀头舔蜜  出奇制胜

  C。游刃有余  代人捉刀  鸡鸣狗盗

  D。举重若轻  笑里藏刀  剑走偏锋

  答案:例1 A;例2D。

  方法:“举重若轻”是个高频词汇,可以优先选,验证是否符合语境。例1是一个成语填空题。看所填空的下文,有关键句“用淡淡的笑声拆解社会难题的九连环”,一个“淡淡”,一个“难题”,与所填空是解释关系,A项入选。

  例2是多个成语填空题,第一个空的上下文分别出现了“最纠结的事情”和“幽默”这两个关键词,和例1的语境一样,都是解释关系,填入“举重若轻”合适。

  我们再举两个例题,分别是2011年和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纵向出现的高频词汇。

  例3.在金属发展史上,从陨铁的锻制到人工冶炼铁的出现,这一演进绝不是       的,而是经历了长达600年以上的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31】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自然而然   努力               B。轻而易举   发展

  C。一朝一夕   改进               D。一蹴而就   摸索

  例4.怀特海说:科学研究的概率是999个想法会没有任何结果,可是,第1000个想法也许会改变世界。可见,好想法的产生不是 _________的。【2012-国家公务员考试-26】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随心所欲     B. 轻而易举    

  C. 一蹴而就     D. 信手拈来

  答案:例3.D;例4.C。都选的“一蹴而就”。

  方法:高频词汇优先选,再代入验证。例3题干中有“不是.。。而是.。。”反相对关系,“一蹴而就”和“长达600年”反相对入选,而且第二个空“摸索”更合适。

  例4题干中有个“可见”看出是解释关系,由999个到1000个想法,那就不是“一蹴而就”。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高频词汇“优先选”而不是“一定选”,还要结合其他词语和语境来验证的。比如例5、例6和例7。

  例5.什么是人才,可谓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人才应该具备的几点基本素质倒是         的。很多大企业认为,引领未来企业发展的,也是企业最缺乏的人才必须具备三大条件:领导才能、谈判能力和全球思维。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2009-国家公务员考试-34】

  A。众说纷纭 统一               B。莫衷一是 固定

  C。见仁见智 共通               D。因人而异 公认

  答案:C

  中公解析:第一个空的四个选项都是高频词汇,不容易区别,以第二个空作为突破口,下文有个“很多大企业”,不是“全部”,“共通”这个词语更合适,其他三个就绝对了一些,所以选C。第一个空“见仁见智”入选。

  例6.尽管诗歌绝无翻译的可能,却大有翻译介绍的必要。有多位前辈时贤对诗歌翻译理论不乏鞭辟入里的_______。然而,何谓诗歌翻译的理想形式却______。【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32】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易之论 各持己见            B. 远见卓识 众说纷纭

  C. 真知灼见 各执一端            D. 不刊之论 见仁见智

  答案:D

  中公解析:四个选项中的都是高频词汇,先看第二个空,“然而”看出是转折关系,上文是“有翻译的必要”---这是确定一种声音,下文“理想形式却”,应该是多种声音,B和D都可以。这个时候看第一个空,鞭辟入里是“分析透彻”的意思,B项的远见卓识是“有远见”的意思,“不刊之论”是个易错成语,很容易望文生义,不是“不能刊登的言论”,而是“不能更改的言论,正确的言语”,正相对关系,选D。

  从例5和例6来看,“见仁见智”这个成语入选率很高,但是不是一定的。请看例7。

  例7.互联网怎样影响了我们的社会和生活,这看上去好像是个       的话题,每个人都能说上几句。但事实上,有几个人能把这个问题说清楚,说细致,说出点儿新意,说出点儿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29】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见仁见智  理由                    B。众说纷纭  道理

  C。历久弥新  独见                    D。老生常谈  妙处

  答案:D

  中公解析:很多同学看到这道题后,觉得很高兴,直接误选了A,因为有“见仁见智”这个成语。A可以优先验证,但是看第二个空“可意会不可言传”,“妙处”比其他三个选项更合适。所以选D,而不是选A。

  通过以上七道题目的梳理,我们已经知道高频词汇的重要性了,在这里,中公教育公务员考试研究与辅导专家给大家再提供几组高频词汇,大家一定要掌握。比如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断章取义、以偏概全;以点带面、以点概面(注意区别);缘木求鱼、升山采珠;饮鸩止渴、竭泽而渔、杀鸡取卵;毋庸置疑、不容置喙;不刊之论、不易之论;汗牛充栋、不计其数;空穴来风,感同身受....。。

  以上这些还远远不够,还有更多的高频词汇需要大家用方法去寻找、发现、积累,因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中公教育公务员考试研究与辅导专家建议大家“源于真题,高于真题”,深入到历年真题中去,再从真题中出来,其一,从成语的入选率看,我们可以从历年真题的纵向比较和一年真题的横向比较,看看哪些成语的出镜率和正确率比较高(≥1次);其二,也不能忽视除了正确选项的其他三个成语,今年不考,明年或后面还是很容易考的;其三,结合高频词汇学会发散,和已知成语进行比较,比如看见“以点带面”这个成语,那么“以点概面”又是什么意思,区别在哪里,以“拉火车”的形式积累比单个凌乱的积累效果更好。所以要在历年真题里,从两个角度去寻找高频词汇进而积累,在逻辑填空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词语作为突破口

  这种方法适合词语和成语结合的题目,尤其是成语比较弱的考生,可以选择词语作为突破口。见例8和例9。

  例8.古训“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与“蝴蝶效应”         ,两者都告诫要特别注意初始条件,对微小差别应该保持高度的灵敏度和警觉性。事物发展结果往往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其细微的改变,都会在系统后期出现         ,从而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2010-国家公务员考试-11】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殊途同归   问题              B。大同小异   变异

  C。异曲同工   偏差              D。不谋而合   歪曲

  答案:C

  中公解析:这道题是词语和成语结合题目,第一个成语填空几个词语差异不大,不好筛选,那么我们可以以第二个空作为突破口,最后一句话有个“从而”看出是顺承关系,第二个词是“极大差异”,前一个空的程度要轻一些,“偏差”更合适,C项入选。

  例9.现在一些谈中国科技落后的文章,经常以晚清保守派把西方科技斥为“奇技淫巧”的例子来说明中国封建社会        科学技术。这只是一种        的说法。实际中国传统上并不排斥科学技术,中国早期学者对于此前影响生产力变化和社会变迁的重大发明创造都是相当看重的,并对它们给予了没有任何神秘色彩的记述和肯定。【2012-国家公务员考试-33】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排斥  以点带面               B. 抵制  断章取义

  C. 鄙夷  信口开河               D. 轻视  以偏概全

  答案:B

  中公解析:这也是一道词语和成语结合题,第二个空,由“晚晴”得出“中国封建社会”,由个体得出全部,B和D选项都可以,当然如果先看第一个空,结合语境,有个“斥为”,正相对关系,选“抵制”更好,所以答案为B。

  三、“活”记成语----融会贯通        

  如果有高频成语,或者有词语可以作为突破口,那么难度就还好。但是如果难度加大,那还得用常规的方法----辨析成语的意思。见例10。

  例10.舞台上,一个是中国京剧大师,一个是交响乐指挥家;一会儿传来韵味十足的京腔,一会儿又是沁人必脾的管弦乐。面对京剧传承的尴尬和交响乐普及的艰难,这种“抱团取暖”的方式,把两个不搭界的艺术形式进行“嫁接”,究竟是_______还是异想天开?【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23】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相得益彰                    B. 取长补短
C. 推陈出新                    D. 移花接木

  答案:A

  中公解析:看所填空的上下文,上文有“两个不搭界的形式”,如果你知道相得益彰的意思是“两个人或两件事互相配合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那么就很容易宣传答案了。所以,知道成语的意思会让你在做题时更“胸有成与”。

  那么,怎么去学习成语呢?莫非要捧着大字典去学习吗,还是天天背高考[微博]易错成语500例?一是相信很多同学坚持不下来,二是即使都背了一遍估计忘了很多混了很多成语,效果不佳。在这里,中公教育公务员考试研究与辅导专家给大家支一招:“活”记成语,融会贯通而不是死记硬背。

  比如“七月流火”,好多同学望文生义后觉得是天气热,其实不是的,是说天气转凉了。很多同学记成语停留在这个层面上----“死记硬背”,但是这种记忆是暂时性的,不是理解性的记忆就是应试教育。那么如何理解记忆呢,这就需要很多知识来融会贯通了,“七月”是农历的说法,阳历是8月份了,8月份就是秋天了,所以天气转凉了。在这里又引出一个知识点,一年四个季节,四个季度。但季节和季度是不一样的,第一季度是1、2、3月,而春季是2、3、4月,1月份还很冷,是冬天,2月份立春,开始春天这个季节。所以,从农历阳历、季节角度来理解的记忆,记得长久和准确。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对于成语的记忆,大家要学会融会贯通的方法,然后举一反三,相信在成语方面会有很大的进步的。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公务员频道 公务员职位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