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原卫生部2012年统计显示,全国共发生恶性伤医案件11起,造成35人伤亡,其中死亡7人,受伤28人。2013年10月,是让全国人民都记忆深刻的一个月。10月17日,多名患者家属打砸上海中西药大学附属某医院,并拉扯打骂医务人员;10月21日,医生熊旭明被患者家属围殴,眼角受伤、脾脏破裂;10月25日,浙江温岭第一人民医院,一名医生被刺身亡,两名医生受伤……据中国医师协会统计,10天里全国共发生6起患者伤医事件。
王云杰医生的离世与去年哈尔滨王浩医生的事件相比,更加发人深省。在11月1日的《新闻1+1》节目中采用了“救医生的命,治医生的心病”这样的标题,引起了所有人的思考,换了救命治病的对象,只是这一个小小的改变,就显示出了大家关注的主题。
医患关系是近几年大家关注的重心,医患关系已经不是紧张,而是要用崩塌来形容。患者不再相信医生,医生也在岌岌自危中工作。双方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病人不能理解医生的工作。11月1日,上海一些医生的微信朋友圈里,流传这样一段话--今天我7:20开诊,共看诊192个病人,到最后一个病人看完离开是17:18,一共是598分钟。出去四次上厕所共8分钟,中午吃饭10分钟,数次喝水耗时约6分钟,用于看病人的时间是574分钟,平均每个病人用时2.99分钟!检讨一下,如果能再压缩难为情的吃喝拉撒的生理需求,这样就能给每个病人3分钟了--段子据传是以骨科诊疗见长的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医师所写。从这一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来,医生的日程表是如此的紧张,尤其是体现在一些二级以上的医院,医生的工作压力之大是其他行业无法比拟的。但是病人却认为医生是轻松的高收入群体。
病人认为医生是万能的,病人与医生之间是一种金钱关系。我们国家的西方医疗起步较晚,日常的百姓的医学常识可为少之又少。在病人就医过程中,认为既然我已经付钱,就一定要得到对等的成功的救助这种错误的医学观念,也造成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就如温岭的事件中的事情一样,连某某因一个微创手术复诊,并且经过了多家三级以上医院复诊无事,但却因自己不满意治疗结果,就将责任全部都归结到医生的身上。
市民的冷漠是让医护人员最恐慌的事。在此次事件中,在抢救王云杰医生的急救病房外,有围观的群众说:“医生没有给病人看好病,就应该被捅”。“出现这个事,下次再来看病,态度肯定就好了。”听到这些话,相信不只是医护人员,就是任何一位都会心寒,胆颤……这是一种怎样的想法,医生下次会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去给患者看病?再试问一下:“我们真的希望医生都被杀?我们谁又能离得开医生?”
但是,暴力伤医的事件,毕竟是极少数发生的。患者对于医生的误解有时也源于医生的态度问题,在很多地方的医院我们经常会听到三个字“不知道”,患者的基础问题的询问,都会给予这三个字的答复。其实只要多一个微笑,多一个解释,医护人员良好的态度本可以避免很多悲剧。一位温岭的市民在采访中说到:“我就希望大家都平平安安,说句难听话,医生和患者,就像亲兄妹一样,把患者当兄妹,当父母,那样就什么事都不会发生了。患者也拿医生当亲人,什么事都不会发生了,但愿悲剧以后不发生。”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医生也不应是无所作为,无所改变的。
当然,医患问题的产生,责任不能归咎于医生身上,更不能全部归咎于患者身上。媒体的捕风捉影,媒体对于事件的放大更进一步的激化了医患矛盾。但是最根本的问题的原因还是在于以药养医的医疗体制。政府在近几年的医改中,对医院的财政支出越来越少,使得医院不得不采取一些特殊措施才能够继续维持下去。在很多地方基层的卫生部门,很难去解决这个问题,现在需要的是我们国家的更高层次的部门来考虑这个问题,促使医院回归公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