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面试:语言表达中“量”的作用

2014年06月11日17:26  中公教育 微博    收藏本文     

  从“量”这一角度讲,在公务员[微博]面试中,考生的回答经常出现两个极端——语量过度与语量不足。这两个极端都会不利于考生通过面试。下面本文通过详细的讲解为考生解答如何在“量”上做到最好。

  一、语量过度

  语量过度是指话语的量超过了所需。体现在回答中,啰里啰嗦,一句话颠来倒去地讲,一个意思翻来覆去地说。曾经有一名考生在回答一道人际关系题时,前面的回答还是可以的,但是结尾毁了一切,一句“领导会信任我的”翻来覆去说了四五遍。回答的时间被拖长了,考官的耐心也被拖没了。

  语量过度完全是“求全心理”在作祟。这类考生唯恐自己说的不够多不够好,试图把自己想到的每一句话都说出来。殊不知,人的语言逻辑性是需要后天组织的,把头脑自动闪现的话不经修饰说出来的结果只能是牺牲语言的逻辑性。大多数情况下,未经周全思考说出来的话对整个答题内容不具备建设性,不是重复就是与前面的内容矛盾,称其为“狗尾续貂”也不为过。

  我们应当做的是在准备时间内把能捕捉住的思想火花形成条理清楚的层次,回答时如果突然间想到一条很好的答案,比如说一点原因,但这个时候你已经答到对策层面了,那么这时就要学会“舍得”,要放弃这点原因,但是可以将它转化成对策的形式说出来。

  另外,答题时要注意语言的精炼,一句话能表达的意思不要用两句。

  二、语量不足

  语量不足是指提供的话语量与信息量均不足。中公教育[微博]专家曾经遇到情况比较严重的考生,一道题说一句话就答不下去了。

  原因很简单——既无积淀,又无思路,也无语言。

  无积淀。对一道题目涉及到的背景知识毫无了解,自然就无从谈起。比如,曾经考过一道 “请谈谈对人肉搜索这一现象的看法”的题目,如果连什么是“人肉搜索”都不知道,语量不足那是必然的结果。

  无思路和语言。“无积淀”尚不足以使你出现只能说出一句话的地步,但是无思路和语言便可以让你陷入无话可说的僵局。良好的思路和语言能在缺乏积淀的情况下,使你的回答听起来还像那么回事。方法的认知是很快的,但是具体内容的掌握却只能靠自己踏踏实实的努力。中公教育建议考生可以多看看面试参考书,里面会告诉考生很多答题思路,同时也有丰富和加强语言表达的内容。考生必须做好这种心理准备——看完有关章节之后,很快就知道什么题该怎么答,但是从知道到能真正运用却有一个过程,而有的人从来就没有完成过这个过程。

  因此,中公教育专家建议各位考生,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同时在面试练习的过程中注意思路和语言组织的训练,掌握好“量”,如此在面试中你的答案才可以完美地传递出来!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公务员频道 公务员职位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