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理解“给定资料6”中提到的“一场停不下来的金钱比拼游戏”这句话?(10分)
要求:全面、简明。不超过200字。
【参考答案】
这句话用来透析因“就近入学”政策而导致的“天价学区房”热炒现象。由于我国实施“就近入学”的教育政策,以及户籍和房产证的捆绑政策,使得很多家长[微博]为获取名校入学资格而争相购买学区房,加上房产中介和开发商的推波助澜,从而导致学区房价越来越贵,沦为“金钱比拼游戏”。这不仅干扰了房地产市场,还将导致有钱有势者垄断优质资源,出现严重的教育不公平,也不利于教育的良性发展。只有均衡教育资源发展,才能遏制这种“天价学区房”比拼的现象。
二、“给定资料7~9”介绍了一些国家在入学方面的做法,我国可以从中获得哪些启示?(15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250字。
【参考答案】
我国可以从中获得以下启示:一是给学生上学提供切实的帮助。为家庭贫困的学生提供免费、折扣乘车的补助,便于学生上学。二是制定公平的入学门槛。租房居住也享有在该地区入学的同等资格,严惩伪造证件跨学区就读者。三是实行升学“平行制”和“平等制”的教育改革。采取小学生随机投放与老师定时调动举措来统一初中教育,防止出现恶性竞争;实行“公平能力分组”的招生政策。四是设立“特殊初中”,可设置自己的招生方式和入学标准。五是在入学方面照顾低收入家庭,为接收低收入家庭学生的学校提供补贴。
三、有人说“天价学区房更多反映的是教育问题”,如果你是一名负责教育工作的政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汇总一份关于“天价学区房”现象的情况总结,呈给领导审阅。(15分)
要求:格式正确,符合实际;分析深刻、全面,逻辑清楚;不超过550字。
【参考答案】
关于近日市场上“天价学区房”热炒现象的情况总结
各位领导:
市场上“天价学区房”愈演愈烈,房价的畸高引起了社会公众的极大关注。其中有择校而居的良好愿望,也有只为落户获取名校指标的投机行为。
究其原因:一是国家教育政策和制度存在漏洞。“就近入学”政策、户籍和房产证的捆绑规定,以及普通高考[微博]制度的不合理,促使家长不惜高价购买学区房。二是教育资源不均衡。学校之间差距过大,名校资源奇缺,家长为争取名校资格,择校而居。三是部分投资者和房产中介热炒,蓄意抬高学区房售价。
“天价学区房”增加了楼市的泡沫和风险。表面上看是房价问题,背后却是不可忽视的教育公平问题。这种现象违背教育均衡原则。长此以往,富人和有权者掌握社会优质资源,普通老百姓却无法企及,必然会形成“好学校越来越好、差学校越来越差”的恶性循环,从而引发全社会的教育不公平问题。
只有从根本上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才能消除“天价学区房”的市场基础。因此教育部门应采取教师轮转、提高普通学校投入等措施,积极推进学区建设,淡化“名校品牌”,借鉴国外的一些成功经验,如推动初中教育“平行化”和“平等制”、均衡招生等,以切实提高教育均衡化水平。同时,为了遏制学区房炒作,相关部门还要加大二手房市场调控和政府公益性住房建设的投入。
特此汇报。
×××
××年××月××日
四、假如你是B市某名校负责招生的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5”,写一篇短文发表在学校网站上,建议家长理性面对“天价学区房”、详细了解本校入学条件。(20分)
要求:内容具体,符合实际;通俗易懂,表达简明;不超过450字。
【参考答案】
学区房非“万能房” 请量力而行
近来市场上出现的“天价学区房”引起了家长的极大关注。有人为了争取名校指标不惜投入血本,但盲目的购房也未必能达其所愿。目前小学招生实行“划片学区”制度,包括本校招生,并非挨着学校或者通过买房就可上学。因此,家长应理性面对“学区房”宣传噱头,并量力而行。
购房前,要做好充分准备。首先,要了解入读学校的招生政策,包括户籍要求、居住年限、房产要求、入学指标使用次数等。其次,还要关注、弄清入读学校的片区调整。受生源人数影响,每所学校每年招生区域会适当调整,提前购买的“天价学区房”可能并无作用。
有意选择本校的家长请注意,本校的入学条件包括以下四项:1.父母和子女必须是本市户口;2.全家人户口应在一起(父母及子女),并且同在有资格上本校的房产上;3.房产证必须是父亲或母亲的名字,其他人不可;4.在户口所在地居住三年以上。
家长重视儿女教育无可厚非,但应选择符合孩子个性及特长发展的教育环境。与其在未知的学区房上投入巨额成本,不如将其投入到孩子教育基金上或培养孩子课外兴趣的费用上。
五、认真阅读“给定资料”,请以“给‘天价学区房’降降温”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立意明确,有思想性;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内容充实,语言畅达;总字数1000~1200字。
【参考例文】
给“天价学区房”降降温
学区房,顾名思义,因孩子教育而购置的房产。同时,它也是房地产的衍生品,更是目前教育制度下形成的独特现象。随着各种“天价学区房”的不断热炒,获取名校指标的投机行为也屡见不鲜:有人耗巨资买几平方米的“迷你房”;有人买而不住,把房子租赁出去;有人等孩子上完学,倒手就卖……择校而居的良好愿望被家长急功近利的教育投机行为取代,学区房沦为现行教育体制下的畸形产物。
电视剧《中国式离婚》中,当当的妈妈林小枫直言家长之教育心理:“上不了好小学就上不了好中学,上不了好中学就上不了好大学。”加上我国的“就近入学”的教育规定及户籍和房产的捆绑政策,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学生家长倾其所有,房产中介推波助澜。这不但加剧房价上扬,更引发教育资源分配不公。为此,政府需“标本兼治”,给“天价学区房”降降温。
给“天价学区房”降温,转变家长教育观念可治标。如今社会价值观已日趋多元化,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依然是人们固有的思维模式,“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每个父母的教育准则。在社会教育水平总体不断提高的同时,政府需积极引导家长,选择真正适合孩子的教育环境,让他们学有所长。正如歌德所言“我们不能按照自己的观念塑造孩子,我们必须爱他们,任他们的天性自然发展”,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任其翱翔。
给“天价学区房”降温,均衡教育资源发展才治本。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原则”招生政策,使得各小学“划片招生”,首先接受片内学生,保证片内每个适龄儿童都能入学。但不同城区的教育资源相差较大,为此许多优质资源较为集中的片区就成了家长们的首选,学区房价也因此水涨船高。要想治本,就需国家加大力度推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摒弃重点名校品牌发展思路,通过教师轮转、财政公平投入等方式缩小乃至消除学校之间硬软件资源的差距,让校校都是好学校。如此,既防止了学区房价的一涨再涨,也营造了教育公平的良好氛围。
给“天价学区房”降温,“平等化”教育改革是保障。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学校亦然。学校之间总会有优劣之分,初中、高中是学生学习至关重要的两个教育阶段。为了保证学校生源的公平、平等,以及持续的良性发展,可借鉴韩国和英国的成功经验进行“平等化”教育改革,将邻近不同小学毕业班的学生名字全部输入电脑,由电脑随机放到附近的不同中学,以及进行公平能力分组,使每个学校的生源能力素质不会出现较大的差距,保证学校的生源均衡。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全国持续多年的“择校热”是现行教育体制下产生的痼疾,需要政府拿出决心和魄力,改革教育体制和管理思路,要有所作为,真正实现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和正义。同时,也需要社会和个人树立正确理性的教育观念,认识孩子多元发展的可贵性,拒绝盲目追逐名校。只有铲除“学区房”滋生的土壤,才能使高涨的“天价学区房”偃旗息鼓。
本文由中公教育[微博]供稿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