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国考申论:申论写作当巧用模糊语言

2014年10月24日11:37  京佳教育     收藏本文     

  俗话说:“要想甜,加点盐。”这话好像有违常理。甜和咸是截然相反的两种味觉,增加甜度只能加蜜加糖,加盐不是适得其反吗?事实证明并非如此。厨师在烹饪过程中,为了增加甜味的浓度,不是无限度的加蜜加糖,而是适量添加一些盐,做出来的菜才更加甜蜜可口。

  申论写作对于语言的基本要求是: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准确”是其主要要求。然而,在写作实践中,使用模糊语言不但可以使文章形象生动,而且还能够增强语言的概括力和表现力,对事物的表现会更为精准。

  所谓模糊,是指事物的差异在中介过渡地带所呈现出来的“亦此亦彼性”:既彼此联系、又相互区别。人们对事物的感知,受到感官的限制,大脑的反映不可能绝对准确,在信息的传递和转换中,免不了出现不同程度的模糊。在表达时,使用表现客观事物意域不确定、不明晰的词语,与含糊不清、模棱两可是两码事。

  在申论写作中,模糊语言经常应用于以下情景:

  一、表示主观态度与评价

  用判断的语言形式表现主观对客观的态度、认识时,常常具有较大的模糊性,运用这类模糊语不仅不会使文章的内容含糊不清、出现歧义,反而能准确地表示对某个问题或情况的主观态度和评价。如:

  为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我们将继续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江主席的八项主张,进一步全面发展两岸关系,更加积极地推动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各项交流,争取早日实现两岸直接“三通”。我们愿意在一个中国原则下,同主张发展两岸关系的台湾各党派、团体和人士广泛交换意见,积极创造条件,进行两岸对话与谈判。(2000年2月21日《人民日报社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早日实现和平统一)

  这段话中的“继续贯彻”、“进一步发展”、“积极创造”等词语均有一定的模糊性,但听者都明白。这样的词语形象生动、含蓄有力,充分表明了我国政府的立场和态度,收到了精确词语无法取代的效果。

  二、反映事物的变化,留有余地

  公务活动所涉及的人和事,总是在发展变化中,由量变引起质变,在质变过程中,要经历若干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阶段又有不同的情况。这些,无法用精确语言来一一表述,只有模糊语言才能担此重任。表达分寸、程度时,虽然可以用不同等级予以表示,但仍难做到准确,而用模糊语却能给人以定向认识,把握住一定的准确性。申论写作根据表达的需要,不可把话说死,要留有一定的余地和分寸,让人有变通的可能性。如:

  到本世纪末,要使国民经济达到小康水平;到下世纪中叶,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中共中央关于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本世纪末”、“下世纪中叶”都是反映时间的模糊语词。“本世纪末”是指本世纪接近2000年的最后几年;“下世纪中叶”是指下世纪2050年前后。这其中有个时间推移过程,反映着时间的发展变化。“小康水平”或“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的时间,都不会是具体的某个时刻;达到的标准,也不会是绝对化的数量,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模糊语词才能对这一发展变化过程作恰当的反映。

  三、表示事物的普遍性,高度概括归纳

  应用文体的内容涉及的事物多带有某种普遍性,而且所涉及的人和事都处于发展变化的现实中,精确词语无法反映这个变化过程,只有模糊语才具备反映事物变化的性能。如:

  从中央到基层的各级党组织,必须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是全党的事。“从中央到基层的各级党组织”成千上万,不可能也没必要一一列举,只用这样一个概括性的模糊语词就全包括了,这是对“党组织”范围的概括。“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是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领导所用时间、精力的数量,不应少,而是“更多”,这样概括,突出了问题的重要,引起人们重视。

  另外,申论写作常用词汇中,常用的副词有:“大力,逐步,坚决,严厉,高度,切实,扎实,着力,强化,突出抓好,加快,着重,严格,继续,积极,要进一步,深入”等;常用的动词有:“确保,提高,推进,增强,加大,制止,坚持,杜绝,严禁,提倡,加快推进,大力开展,夯实(基础),严格执行,着力推进,重点突破,推动,建设,完善,促进,建立,着力加强,强化,健全,落实,高度重视,抓好”等。这些词语具有较强的概括力,具有一定的明确性、严密性,能较恰当地表现客观事物的亦此亦彼性。

  模糊语言在申论以及实用写作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恰当使用,比精确语言更能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但是我们要清楚,模糊是人们有意为之或不得已而为之的,要充分认识模糊语言的存在价值,同时又要遵循写作的基本规律,该模糊处方可模糊,把精确语言与模糊语言有机结合,不断增强申论写作语言的准确性,符合行文的实际需要。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公务员频道 公务员职位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文章关键词: 国考申论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