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热衷挤进“艺协”背后的真实目的

2015年02月05日16:14  新浪博客 微博    收藏本文     

  本文选自《承上启下》的博客,点击查看博客原文

  近日,在京召开的十八届中纪委五次全会上王岐山“怒批”书协“官气”太重,让官员兼职书法协会这一现象再次引起社会关注。19日,人民网又刊文,点名道姓将十几个省份书协领导中的官员公布于众,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此前,曾任陕西省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长的周一波在《人民日报》撰文,批评某些领导干部,热衷于挤进艺术家协会兼职的怪现状。周一波随之主动辞去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一职。周一波的文章与行动,当是直接推动了这次“书协风波”。

  其实,地方官员兼职“书协”何止省一级,又何止“书法”这一艺术门类。没办法作具体调查统计,但据笔者的所见所闻,至少在省以下的地、市、县等,凡成立有“书协”的地区,官员兼职实是一种普遍现象。兼职也不只限于“书协”,其它如摄影协会、美术协会、以及名目繁多的“研究会”等,都有官员的身影。其中“书协”与“摄协”最多,因为“书法”与“摄影”门槛最低,且艺术品位最能糊人,大凡会书写汉字、能按相机快门即可“登堂入室”,甚至还能冠上个“书法家”、“摄影家”的名头,有人捧就成。这中间,真正在职而兼职的官员并不多,多的基本上是退休退职官员。

  为什么退休退职官员都喜欢挤进“艺协”捞个“一官半职”呢?窃以为因素很多,不可一概而论。简单说就是“三有”:有气候、有土壤、也有利益需求。

  所谓“气候”,就是整个社会存在的“官本位”意识。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念,“艺术”、“艺人”其实地位很低,别看有的名气很大,但总被视作“下九流”,入不了社会正统。中国社会崇尚的是“官位”,古今区别并不太大。中国古代的书法家,凡能留传后世的人物,大都出身于高官,纯“布衣”的几乎没有。只有艺术与官员“结合”,“艺人”地位方能提高,官员“品位”也可以拔升,双方当称是相得益彰。所以,艺术家在骨子里都向往“官位”,希望沾些“官气”;官员、特别是那些有点“素质”的官员,更希望与艺术“牵手”,附庸风雅,装点门面。这些应该是当今众多官员乐于挤进“艺协”的思想基础。

  所谓“土壤”,就是“艺协”对官员的需要。说起来也是受大气候“官本位”的影响。各类“艺协”,包括书协、摄协、美协等,都属民间社会团体。这“民间、社会”总让“艺术家们”底气不足,腰杆不硬。加之全社会都只认“级别”、“官位”,“民间”不仅代表地位低,而且办事极难,几乎到“寸步难行”的程度。各“艺协”既是官方承认的民间团体,就得要配上相应的“级别”才算正统,才“理直气壮”。最好的方式就是找几个“官员”来撑门面,“级别”有了,往往还属“高配”。据笔者了解,不少文艺协会的“领导”或“名誉领导”,都是“艺术家们”三番五次“请”来的。自然,官员也乐意,尤其那些刚退出领导岗位的官员,更是“正合吾意”求之不得。

  所谓“利益需求”,当是新时期的新发展,代表着“艺协、艺术家”和相关官员的双相利益需求。其腐败也往往由此而生。“艺协”请来官员一般有两大好处:一是提高协会地位,在社会上吃得开。二是能争取到官方支持,要钱方便,办事方便,组织活动方便。艺人们写字画画之余,也能用公帑吃吃喝喝、游山玩水,何乐而不为?

  官员任职“艺协”,则至少有三大收益:一是延续权力感觉。刚退出领导岗位的官员,一般都很“失落”,进入“艺协”,则又能有一帮人前呼后拥,说话也有人听,虽不及在职时的“显赫”,但多少能找到点“为官的感觉”,究竟比纯当老百姓要强的多。二是收获经济利益,或可称延续腐败。官员有余威,容易向财政或相关单位要钱;“艺协”又是一民间组织,财务管理可不受或很少受监督,自收自支方便,官员想干什么都行,甚至进点个人腰包也不碍事。三是官员背靠“艺协”,写写画画玩玩,作品还能出版卖大钱,名利双收,很好的实现了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利。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公务员频道 公务员职位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文章关键词: 公务员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