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会城市主官何以成“高危”职位?

2015年04月14日11:04  新浪博客 微博    收藏本文     

  上周末,中纪委网站发布信息:云南昆明市委书记高劲松被查。高劲松任昆明市委书记才只有短短8个月,别说工作如何,连部下人员恐怕就没怎么认清。可毕竟倒在市委书记任上。连同高劲松在内,昆明市这一年就倒下三位市委书记。前一任是张田欣,2014年被查;再前一任就是仇和,一月前被查。

  有网友盘点,省会城市“主官”频频倒下的远不止是昆明市。山西太原市也相继倒了三任书记,2014年被查的陈川平,同年被查的上任书记申维辰,早先被查的更上一任书记侯伍杰。还有南京市原市委书记杨卫泽;南京原市长季建业;西宁市原市委书记毛小兵;广州市原市委书记万庆良;济南市原市委书记王敏。更早些的有兰州市,前后也倒下了两任市委书记:前些时被查的甘肃首虎陆武成,就曾任过兰州市委书记;因内斗与腐败轰动一时的兰州原市委书记王军。辽宁沈阳市曾经发生震惊全国的慕、马腐败大案,原市委书记张国光、原市长慕绥新、原常委副市长马向东,均相继被绳之以法。

  人们惊呼:省会城市市委书记都快成了“高危”岗位了!仔细想想,也不值得惊奇:省会城市主官岗位确有一定的“风险”性,其“高危”背后实是多重因素在“发力”。

  其一,掌握的权力资源丰厚,比较容易“陷落”。大凡省会城市,几乎都是一省的经济中心,发展的重头,GDB在省内所占比重多数堪称“一家独大”。与经济重镇相应的就是权力“含金量”高,权力寻租、权力变现的机会多,个人财色、享乐的诱惑大,城市主官被老板们“围猎”的“遭遇”频繁。这些,对于信念、意志不够坚定的官员而言,无疑是一道道陷阱,稍有不慎即可能落入“腐败”的泥坑。虽说眼下地方城市都在高速发展,但省会城市的发展速度,受投资商家青睐的程度,绝对在一省范围内是首屈一指。省会主官岗位的“风险”大实为地域位置所决定。

  其二,省会城市主官受关注的程度高。省会城市及其主官,在一省范围,受关注的程度肯定最集中,稍有些动静,即可能造成巨大影响。站在全国的高度看,除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之外,各省会无疑也是最受关注的城市,在很大程度上,又往往代表一省的地位与形象。一省会城市主官被调查,相比其它地市主官而言,负面影响很容易被放大。查处三五个或连续几任地、市主官,局外人看来也许很寻常,更不会生发地市书记“高危”之感。但省会主官被调查,特别是一旦有连续几任书记相继落马,即无异于发生一场“官场强震”,不仅“震中”动荡剧烈,并且还波及省外,乃至全国。“高危”特征凸现。

  其三,省会城市官员多怀有“自负”、“自大”的心理特征,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危及到主官的安全。省会城市块头巨大、经济繁荣、地位重要,很容易滋生省会城市官员的优越感和自负意识,不大看得起或服从于同为一城的省级部门与单位。有信息显示,不少的省直机关与省会市直部门形成矛盾,官员相互不大买账,省直政令难以畅通,市直机关频频分庭抗礼另搞一套。有时候,省会城市主官也抱有同样心理,对同是副省级的省“四大家”副职不理不睬。据说仇和在昆明市委书记任上就常常口吐狂言,与很多省级官员不睦。原沈阳市长慕绥新就是一土皇帝,独来独往,谁的账都不买。官场历来忌讳“独大”、“自负”与“出头”,俗话说“出头的椽子先烂”,“墙怕众人推”,官员一旦成为“众矢之敌”,也就离垮台那天不远了。

  自然,无论省会城市“主官”这个岗位多么“高危”,关键还是要看你自己是否“行得正”?是腐败还是清廉?假如你搞腐败,屁股不干净,在目前的反腐高压态势下,你处于任何岗位上都会“高危”,在省会城市主官位置上则更危险,倒台更快。假如你真的勤政廉洁,两袖清风,权力再大也不乱用,诱惑再多也能坚定地站稳脚跟,那么,即便处在任何“高危”岗位,也会很安全。“半夜敲门心不惊”,谁也不会对你怎么样。所谓“高危”岗位,其实并不准确。是否“高危”岗位,说到底还是取决于官员个人的信念、态度和行为。

  本文选自《承上启下》的博客,点击查看博客原文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公务员频道 公务员职位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文章关键词: 公务员反腐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