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围:年轻公务员越来越有紧迫感了

2015年12月12日 19:36 新浪教育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文/闲月

  我硕士毕业后通过考试进入东部沿海某市一事业单位,从事研究类工作,不知不觉浸淫其间已七年。由于工作关系,近距离接触和观察机关事业单位这一群体,对其中的生态虽难说有深刻认识,但至少也有些直接的观感。

  1。谁是领导谁是兵

  要说金饭碗,肯定谈不上;说起铁饭碗,非机关事业单位莫属。一旦入了“公门”,只要不犯大的错误,每天朝九晚五,这个职业可以一辈子拥有,而且 福利待遇有保障,堪比日本企业的终身制。至于工资收入,在我所处的城市来看,还是颇为可观的,至少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虽说现在公务员(微博)热有所退潮, 但仍然是报考的热门,特别深受女生的喜爱,大部分家庭都会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和我硕士同一个导师的3名女生,就有2个现在是公务员。

  然而“稳定”也是一把双刃剑,因为“稳定”还表现为上升空间的狭窄。除非特别优秀,再加上各种机遇,一般都是论资排辈,苦熬资历。以我单位所在 的市局机关为例,年轻人进来从科员干起,然后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两三年一个台阶,这一阶段都还是可以正常晋级的。从副处级干部开始,就有竞争了,越往 上竞争越激烈,最后到副局长一级的,都是体制的佼佼者。

  有竞争就有淘汰,为了保持大家工作热情,对于任职到了一定年限、实际职务又没有晋升空间的,可以聘为副调研员、调研员、副巡视员,分别享受副 处、正处、副局级待遇。有一个处,总共5个人,处长是党委委员,一名副处长为实职,其余三个都是调研员,相互称谓也是客客气气,调研员管副处长尊称为某 处,因为对方实际管事儿;副处长管调研员也尊称某处,因为对方虽不管事论级别还比自己高。很难说得清谁是领导谁是兵。

  我做了个初步统计,局机关公务员编制近60人,副局级以上领导10人(含副巡视员),主任科员和副主任科员10人,其余全都是处级干部(处长、副处长、调研员、副调研员)。等级结构不是金字塔型,竟然是橄榄型。说起来,全都是领导。

  2。围城现象

  兴许是受传统文化和社会心理定势的影响,“干部”在人们眼里成为特权阶级的代名词。从我的观察来看,我周边的公务员群体,从穿着打扮,到行为举 止,都非常的低调。局里更是经常有地方居民过来上访,局里的工作同志只能以礼相待、反复解释。为做好群众工作,各级领导还反复强调,碰到老百姓打电话询问 或过来咨询的,不管是不是相关工作领域,态度一定要好,不得不理不睬,更不能生硬拒绝。总之,在新一届党中央和政府领导下,在舆论监督越来越强势的当下, 在市场经济和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公务员群体正在去特权化。

  不仅如此,公务员的“围城现象”也越来越值得关注。

  不少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年轻人越来越有紧迫感。主要有几个因素:

  一是公务员工资太稳定。我所在的城市市级机关公务员一年能有10万出头,部分区(园区)甚至更高些,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这个起薪绝对可以称 得上是高起点,然而工作了四五年,房价物价飞涨,而工资基本不变。我一朋友L君在一区级部门办公室工作,就感叹硕士毕业四五年,在外面企业工作的同学不乏 工资达到二三十万水平的,而自己还在原地踏步。

  二在担心自己技能的退化。因为公务员的实际工作大部分是处理一些繁杂的琐事,办好领导交办的任务,协调各种关系,就说前面提到的L君,在办公室 工作,每天要应付各种材料、各种检查,揣摩领导的想法,协调各科室的关系。据他说,加班也是经常的事,他说这话的时候,我注意到了他头上几缕发梢已经发白 的头发,虽然他才三十,小孩才牙牙学语,无论是硕士还是博士,工作几年之后,专业必定生疏,如果在相应的年龄窗口期内没有完成相应职务的爬升,可能就过得 没那么有成就感了,而且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万一哪天辞职了,都不知道可以去干什么工作。

  我身边的年轻的公务员朋友们,不少已经透露出要学点什么,或去考个什么证书的想法,在寻找着围城的突破口。

  3。公对公与私对私

  工作当中免不了有些事情要涉及部门之间的配合,要个数据、要个资料什么的。按理讲都是市政府机构,说起来也是一家人,但事实上部门之间的工作配合则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容易,特别是对于具体办事人员来讲。

  部门之间的交往也有一些规则,一般是正规渠道和非正规渠道并行。

  所谓正规渠道,就是公对公。A部门要办一件事,需要B部门配合,如果走公对公的渠道,就需要发一份正式函件(通知或者调研函),既然是有求于 人,为表尊重,一般也要由某领导带队上门对接一番,而对方也会由相应级别的领导接待,座谈之后,双方指定联系人,进行后续衔接。一般来说没有问题,但也有 碰钉子的时候。比如有一次,为了完成局里一个调研课题,去函到市电业局(电力公司)调查一些数据,但电业局认为数据很敏感,表示需要向省电力公司打报告请 示,最后结果是不了了之。

  所谓私对私,则是凭个人关系,以非正规的方式进行沟通。这也分很多情况。第一种,是部门高层领导之间打个招呼,指定具体人员直接办理,这一般发生在事情 比较紧急的时候,当然,效率也最高。第二种,是两个部门具体办事人员之间由于平时工作联系频繁,已经建立了相互协助和信任关系,有时候相互需要什么资料, 可以直接沟通解决。第三种,则是全凭私交,通过同学或朋友,直接获取部门资料,当然,这里面的度,全靠自己把握,不能出现违反工作规定或者泄密的情况。

  一般来说,公对公的渠道稳妥可靠,工作交往中也讲究对等接待,但效率较低;私对私的渠道则自由灵活、效率高,但要注意度的把握。当然,对于工作时间长、资历老、人脉广的老机关人来说,这两者也并没有绝对的区分。

  本文选自《不是官话》的专栏,点击查看原文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公务员频道 2016国考报考指南 国考职位库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考圈”微信,随时提醒报考动态。扫描二维码关注“公考圈”微信,随时提醒报考动态。

标签: 年轻公务员

高考志愿通(收录2553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57名专家为您服务)

三步报志愿

1
专业定位
适合专业测评
3166人已测试
2
海选学校
录取可能性报告
3166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2014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理科

  • 文科
  • 理科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