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名公职人员享受低保待遇,这件不可思议的事是谁干的?昨天,记者从河南省纪委监察厅预防腐败局网站获悉,郑州市通报4起懒政怠政为官不为典型案例,登封市民政局低保科原科长荣钢建失职,被给予党内警告处分。(1月7日新华网)
低保本是国家体恤民生疾苦、保障低收入家庭维持基本生活的一项社会救济制度,低保资金也常被人们喻为困难群体的“保命钱”,而如今,低保却在一些良知缺失的人员中饱私囊中变了味。公务员(微博)吃低保,暴露的正是监管“黑洞”。
有饭施给饿人,有钱施给穷人。救贫扶弱的低保款,只有流入困难群众手中,才能发挥最大效用。公务员吃低保,不啻为一瞒天过海式的黑色幽默。实际 上,登封这7位公务员“吃低保”并非个案,郑州市核对城市低保申请家庭14849户33811人,查出问题并退出低保的就有282户463人,其中不乏公 职人员及其亲属。放眼全国,这样的案例也并不鲜见。审计署日前审计发现,内蒙古自治区从2014年至2015年6月,14个盟市的81个旗县(区)民政局 审查把关不严,为884名不符合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财政供养人员发放低保资金1076万元,数额之大,令人匪夷所思。同样在河南,洛阳市某民政所所长 张景华就有267本存折仍冒领低保金,蚂蚁搬家式的贪腐让舆论哗然。
困难群体“保命钱”被蚕食,监管缺位乃必然。从程序上讲,各地应该通过严格民主评议、张榜公示等方式,把群众公认的确实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纳入 保障范围,而一些干部却大玩“人情保”,不讲程序暗箱操作滥用权力,既破坏“公开,公正,公平”原则,更损伤政府公信力。低保资金来自公共财政,低保审批 不能层层把关,才导致明显“不符合条件”的公职人员吃低保,这说明一些地方已经让低保审批和监督变了空气。登封市公务员吃低保现象,就暴露出当地民政局领 导责任,领导若能够认真核实低保申请人的具体情况,公务员享受低保待遇便不会存在。
对困难群体来说,低保是救命钱,而在民政部门的某些官员眼里,低保金俨然就是一块不吃白不吃的“唐僧肉”。“人情保、关系保、错保、漏保、骗 保”等现象的频繁出现,一方面说明一些“官保保”在利益面前的财迷心窍和胆大妄为,他们视国家政策于不顾,铤而走险谋私利。另一方面也说明,对“官保保” 监督机制的管理缺位。长期以来,不少基层管理部门或个人当审核的“裁判员”、又当申请的“运动员”,他们本该做好“承上启下”工作,却在实际操作中变成了 “欺上骗下”,从而“私吞”低保。而由于对他们的监管存在漏洞以及处罚不严,导致这些基层管理干部的权力太大。
对“官保保”的处理,当从重。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第十三条明确规定,对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家庭故意签署同意享受意见的,应给予相关 人员行政处分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好制度还需要好执行,查处各地公务员吃低保现象,不该止于让他们“把吃进去的吐出来”,而需从严追究其法纪责任。同时, 阳光是天然反腐药,将基层低保管理部门和干部的权力关进笼子里,亦需要畅通观众举报通道,只有完善监督机制,使低保信息公开透明,才能实现操作制度化、管 理规范化、结果公平化,才能发挥国家对低保的原始初衷。
文/姜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