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为”何以成为一种职业优势?

2016年04月22日 08:48 红网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网传黄陵县安监局职工聊天信息,抬头称呼为梁海宁,延安黄陵安监局的网友,在与女网友聊天过程中声称,“我这几年几个月去单位一次,偶尔喝喝茶逛一下就可以了,其他时间自由支配。”“每月7000多的工资一毛不会少。”(4月21日《华商报》)

  村民、干部说法不一,领导、本人极力辩解,网络上大肆吹嘘,一经曝光立即成了“缩头乌龟”,且暂不计较事实,其本人作风优劣已然呈现。从一个职 业的“德”字而言,“八荣八耻”早有明确:“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这名普通科员非但不“脸红”,反而把“吃空饷”“不作 为”当做一种向女网友炫耀的资本,似乎庸懒恶习还是机关“福利”,巴不得越闲越好、工资越高越好。

  就事论事,是否涉及“不作为”是其个人的事、机关的事,可放大了说,这种以好逸恶劳为荣的思想,却是一种广泛存在、屡禁不止的负面现象。周边人 何尝没有议论,某某当上公务员(微博)如何之好,整日里清茶一盏、赋闲悠哉、工资照拿;不乏一些考生报考公务员的初衷是“稳定”和“清闲”。但再从以往查究的不少 案例来看,“不作为”几乎成为各地方或多或少存在的“慢性病”,特别是屡屡曝光的负面典型,总要牵动公众愤怒的敏感神经,原则上本应明辨是非,到了现实中 却成了一些人眼中的“利大于弊”,“不作为”难道还有理了?

  诚然,“不作为”是一类思想痼疾,从这名职工的行为来看,已然无视违纪违规的事实,甚至加以渲染、夸大,无非就是想说明这样很了不起。不妨扪心 自问,这样的“尸位素餐”,群众能否接受、媒体能否接受,假设“不作为”真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职业优势,谁还愿意养下一群庸人。在这炫耀的背后,俨然是一 种扭曲的价值观作祟,《礼记》有言,“知耻近乎勇”,放在今日,竟能品出些别样酸涩。

  所谓“枪打出头鸟”,一个行政记大过处分也算给这无谓的吹嘘买了单,可那些仍旧占位不为乃至“吃空饷”者,总不能也要等“女网友”将其曝光。李 克强总理曾严辞批评:“不作为的懒政也是腐败!”既是要治,就得往根上治,既猛药去疴,叫其“职业生涯”抹黑乃至丢“铁饭碗”,也得分析原因、扭转风气, 营造一种人人为耻、人人知耻的环境。当然,空想无益,关键还是要有实实在在的做法,其实在笔者看来,从大方向上“兜底”和“盼头”都少不了,既需要严规重 责预防和惩戒,更要让公职成为一种生机勃勃的职业。积极性从哪里来?就是俗话里的“升职加薪”,下有庸懒严惩、上有天道酬勤,而不是“铁饭碗”牢牢端住, 勤奋无用、不如懒罢,如此自然人人相争“闲岗”了。

  吹嘘庸懒受罚,对涉事人是一个教训,对公众更是一个教训,游手好闲还能吃饱喝足、心生优越感,所凭借的难道只有错误的荣辱观么?那些人前夸着公务员、人后敲着键盘骂,亦或无事则鄙弃、有利则攀附者,不也是造成这种窘境的一份子么?

  文/余祖欣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公务员频道 2016国考报考指南 国考职位库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考圈”微信,随时提醒报考动态。扫描二维码关注“公考圈”微信,随时提醒报考动态。

高考志愿通(收录2553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57名专家为您服务)

三步报志愿

1
专业定位
适合专业测评
3806人已测试
2
海选学校
录取可能性报告
7252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2014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理科

  • 文科
  • 理科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