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公务员论”算不上信仰

2016年08月18日 08:18 红网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公务员是我的信仰”。河南青年孙海岩8年花费八九万考公务员62次。因为以笔试第一的成绩入围浙北某市法检部门岗位面试,于是他撕粹了第63张准考证。8月1日,孙海岩把他的经历分享到了一个公务员考试论坛,迅速成为热帖。(8月17日南方网)

  作为一个年轻人,为着实现当公务员的梦想而矢志不渝,八年时间坚持“全国巡考模式”(其实包括多次事业单位考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种精神和韧劲的确令人感动。但把考上公务员当成自己的信仰,这似乎并不恰当。

  信仰是什么?信仰指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对某人、某物的信奉和尊敬,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中国公务员虽然带有中国特色,但本质只是一种职业。执着一种职业也不为错,但对于现代大学生来说,它未必值得自己付出“洪荒之力”的代价。

  不否认当初人品正、口才好、乡亲赞的驻村乡干部张峰成为孙海岩的偶像,其中包含着价值选择,是一种可贵的“初心”,但2011年,孙好不容易当上了保 定安新县的公务员,工作一年多就辞职,他“坦率地说,浙江经济发达收入相对较高。浙江的这个岗位年收入预计超过十万。”跟许多年轻人一样,当上公务员已经 不是他的目的而是手段。

  用一种手段掩饰真实的目的本身没有必要,更不能把手段当成信仰。这对于一个无数次参加笔试面试的考生,不能不说是政治理论基础与行政伦理修为的瑕疵。 在体制内一次次地得陇望蜀、不停地考试创下的纪录,恰好说明一个人对自己的定位、对机会的把握、对职业认知与规划是缺乏理性的。对曾经供职单位的忠诚度, 对亲人感受的体谅,都因为对所谓“信仰”的固执而显得相当不圆满。

  今年七一央视《开讲啦》节目中,有位大学生党员这样表白自己的信仰:“当你面对一些特殊的复杂的情况,甚至面临困难的时候,你仍然保持着希望、保持着 善良、保持着客观公正、保持着智慧。”信仰不是某个符号,更不是哪种职业,而是核心价值选择。如果这位“考霸”不定位好自己的信仰,即使他不再“公考”, 还将会以其他方式折腾自己。一个善于识人用人的单位一定会对这样的考生保持审慎观察的态度。

  文/易国祥

高考志愿通(收录2595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提供29省专家服务)

三步报志愿

1
专业定位
适合专业测评
42627人已测试
2
海选学校
录取可能性报告
87762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2015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理科

  • 文科
  • 理科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