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让儿童不再沉迷手游

2017年08月06日 10:52 中公教育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热点背景]

  伴随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手机应用的不断升级,手机游戏日益成为现代人生活中的重要休闲方式之一,越来越受到关注和欢迎。然而,无论是“深圳11岁男孩玩手游花光家中3万元积蓄”,还是“武汉10岁男孩玩游戏充值5.8万元”,亦或是“西安11岁男孩为买手机游戏装备,3天之内偷偷用爸爸手机发了近万元微信红包”,青少年沉迷手机游戏的事件屡见不鲜,甚至让一些家长不得不诉诸法庭,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急需严肃对待。

  [综合分析]

  各类制作精良的手机游戏让青少年感受到虚幻世界的精彩与神奇,成为游戏的“粉丝”,但当个人爱好成为“沉迷”的时候,会产生诸多的后遗症,危害不浅:一些孩子沉溺其中,影响学业,伤害视力和身体;不断升级的游戏耗费巨资,辨识能力差的孩子盲目支付,产生巨大的费用,加重家庭负担;另外,一些手游为了吸引人气,故意添加一些暴力、色情,甚至违法赌博的内容,威胁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第20条规定:“网络游戏虚拟货币交易服务企业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交易服务。”但是,这一抽象禁令却没有在实践中有效落实,产生实际效果;加之网络游戏的虚拟性,平台掌握的主体信息有限,虚假身份信息难以监管,更让法律制度形同虚设。此外,一些家长平时忙于工作,疏于对孩子的关注和管教,让自制能力不足的未成年人沉迷于手机游戏中,难以自拔。

  为此,破解儿童沉迷手游的困局,让孩子不在沉溺其中,关键是要依靠立法发力。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禁止未成年人接触不适宜其接触的游戏或游戏功能,限制未成年人游戏时间等,到《文化部关于规范网络游戏运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实行“网络游戏实名制”,都为规范和管理孩子使用网络和手机游戏奠定了基础。此外,探索采取“指纹开锁”“声纹解密”“相片比对”“充值、打赏的天花板或延迟到账程序”等技术手段,加强网络监管和责任追究与处罚,也能防范孩子偷用父母名义登录游戏,及时发现和处理非常规交易行为。唯有在有效立法、严格监管的基础上,督促家长承担家庭教育之责,才能营造良好网络环境,治理儿童沉迷手游的乱象,让孩子安全、适度使用网络。

高考志愿通(收录2595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提供29省专家服务)

三步报志愿

1
专业定位
适合专业测评
47011人已测试
2
海选学校
录取可能性报告
100107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2015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理科

  • 文科
  • 理科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