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国考笔试大纲已发布,华图在第一时间给大家带来关于行测大纲的解读。从整体来看,行测大纲还是延续了过往几年的大纲内容,只是部分例题稍微有所调换。对于备考的考生而言,还是应对大纲有一个准确的了解。
国考大纲中的第一部分是笔试内容的介绍,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第二部分为作答要求,报考者务必携带的考试文具包括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2B铅笔和橡皮。报考者必须用2B铅笔在指定位置上填涂准考证号,并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本或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那我们能不能在试题本上涂写、验算呢?当然可以,但千万不要撕卷子。第三部分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介绍,包含测试内容和题型介绍。测试内容中各位考生应重点关注每个模块对于能力的要求,题型介绍则重点来看,每种题型具体的题目要求以及大纲样题。
下面进行一个分模块的解读:
常识判断的题量为20道。常识的题目包罗万象。常识考查的是“知道”与“不知道”,对于备考时间比较充裕的人而言,可以结合真题专门腾出时间来复习常识;但由于所涉及的常识很广,所以很难做到每个选项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因此,对于多数题目而言都是通过一些知觉的判断按题目要求选出一些错误概率或者正确概率最高的选项,这就需要一定的推断能力,结合排除法。不必在一道题目上纠结太久的时间。
言语理解与表达在历年国考中的总题量为40道,主要包含的题型有片段阅读、逻辑填空、语句表达和篇章阅读,其中篇章阅读是在副省级试卷中的特有题型。言语理解与表达的整体难度不高,但特点是文字量大、阅读时间较长。这一模块主要考查的是考生对于文字材料的准确理解能力与恰当规范的表达能力,所以与考生自身的语言学基础有很大的关系。借助方法与技巧可以在分数上有一定的提升,但一定要与自身的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相结合,同时在备考当中也可通过阅读一些官方的或影响力较大的报刊、杂志等不断提升阅读能力与阅读速度,加强表达的规范化。另外,考生一定要有这样一个意识:言语理解与表达这一题型都是偏主观的题目,由于个人思维方式与理解角度的不同而导致产生争议也是在所难免的,所以对于个别题目来说,一定不要钻牛角尖,以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掌握方法即可。
数量关系分为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两种题型。大纲中虽然给出了数字推理这一题型,但从历年的真题的题量统计来看,近五年均未考到这一题型,因此,大纲对本次的考试题型并不能做出必然性的预测,考生还是要从过去的考题来进行一个趋势的分析。从题量上讲,数量关系在地市级试卷中有10题,副省级当中有15题。在整套试卷中的分数比值并不高,所以一些放弃数量关系的考生确实能取得不错的分数。但每个人的特点不同,结果必然因人而异。数量关系的题目特点就是如果是分析出来的,算出来的,一般都是能做对的,答案不会有争议性。这意味着掌握了方法完全可以在这部分拿到全部的分数,当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影响其他模块的进度和准确度是前提,如果花掉过多的时间,显然也是得不偿失的。
判断推理的题型较丰富,题量合计40题,分值大约占到行测总分的30%。图形推理的题量一般为10道,看出规律的话往往就是一个秒杀的过程,由于图形的规律很发散,因此,不是每次都能全部做对,但在保证速度的前提下答对多数题目还是有规律可循的;而定义判断是题干中给出一个定义,要求考生完全按照这个定义来判断选项中的事例是否符合,这就需要考生具备一种现学现用的能力,所以练习的时候应该从能力出发,也不必做太多的练习,注意总结即可;类比推理的阅读量较少,涉及到的逻辑关系包罗万象,更多是要提取中题干中两组词间的关系,要想深入的挖掘,也是通过分析选项的区别得出来的,往往可以通过排除法来快解;逻辑推理的题目有些考查的是必然性的推理,需要学习一些基础的逻辑学常识,而一些加强削弱的题目考的是人的批判性思维,备考的重心也可以放在这一思维能力核心上。
资料分析通常有4-5篇资料及题目构成,大多数时候每篇资料包含了5道题目,合计20题。这些统计资料是由文字、图形、表格材料构成的,既可以单独构成,也能几者混合起来形成较为复杂、互相联系的材料,而从这些材料的来源上,多数是来自各行业的年度、季度、月度的统计报告等等。毫无疑问资料分析也会考查阅读能力、理清数据关系的能力、计算能力。相比而言,各种材料的区别主要是要求的阅读方法有细微的差别,而理清数据关系的能力,无非是要求考生将问题中所涉及的数据从材料中找出原始的数据对应,列出求解的式子来,最终通过计算选出选项。通过耐心细致的计算,不难做对题目,但要想快速的做对题目就涉及到了计算技巧方面的问题,所以对于后期的提高而言,一定要掌握几种自己容易熟练运用的方法。资料分析对多数考生而言是容易拿到分数的题目,但通常放在试卷的最后部分,按顺序做题,很可能做不完资料分析,这时候结合自己的情况,可以调整做题顺序,把资料分析放在前半段时间来做或者提高解题速度,总结一些速算的方法。
(来源:华图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