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备考之“综合概括”题型判断及技巧点拨

申论备考之“综合概括”题型判断及技巧点拨
2019年11月18日 15:19 新浪教育

  “归纳概括题”在各类申论考试中一直是重点题型,而作为对于“阅读理解能力”的最直接考察题型,这类题目也是备受命题人的关注与青睐。从“问法”的灵活到“作答对象”的灵活,近几年的申论试题一直在试图对“归纳概括题”进行创新性地考察。如今,无论是在国考还是各地方省考的题目中,出现了一种难度较高的题型,即“综合概括”。

  “综合概括”题型不同以往“归纳概括题”的 “准确”——即尽量使用材料中的原词原句;而是需要考生结合材料内容自行提炼要点关键词。如2018年江苏省考A类卷第一题:“概括材料中体现的优良品质及其具体体现”,就是需要考生自己结合材料中的具体事例,用自己的话概括材料中人物身上所具备的精神品质,而这些品质的关键词在材料中并无“原词原句”的明确表述。总而言之,这类题型难度较大,且对考生的积累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需要引起广泛关注。那么,如何才能判断一道题究竟是常规的归纳概括还是综合概括呢?

  一、看作答对象

  首先需要根据题干的提示:看一看题干中的“作答对象”与材料中所找的“要点内容”在表述上是否一致;若是不一致,则可能是需要考生自行结合“要点内容”提炼关键词。如2014国考(副省级)第一题要求“概括社会心理方面存在的若干缺失”;而材料中所找出的其中一个要点为“心理压力大,且没有宣泄和排解的渠道”。“缺失”一词的本意是“缺少了某些东西”,而“心理压力大”则是意味“有很多的压力”,两者在表述上是完全相反的。因此,需要考生自己根据要点内容提炼出如“放松感缺失”或“轻松感缺失”等关键词,既能体现出材料内容,也能与“作答对象”保持一致。这就要求考生在审题过程中对于一些“特殊作答对象”要尤为关注,需多加思考。

  二、看材料提示

  看材料中是否有相关提示:如2017年国考(市地)第一题“简述城市水系的功能”。这道题虽是一个“特殊作答对象”,但是材料中对于“要点内容”的表述与“作答对象”一致,从题干中无法明确判断;可若是梳理材料则会发现,材料中对于部分要点则给出了如“美学功能”、“生态功能”等关键词,这也是告诉考生需要将其他要点也以此形式概括,如“疏通古代运河以供城市间输送游客和农产品所需”则需要提炼出“运输功能”这类关键词。

  三、自行提炼关键词

  另外,有些题目则是需要自行根据“作答对象”,并结合材料提炼出关键词。如2019年国考(市地)第三题需要概括“小吴的变化”,则是要求考生自己将从材料中找到的“具体变化内容”自行提炼概括。如材料中提出的“从以往的不分配活儿,到如今的能够帮村民们解决各种问题困难”这一答案要点,就要求考生根据自己的积累,结合对材料内容的理解,提炼出如“工作内容变化”这一关键词。而这也是“综合概括”中最难的一类题型,需要考生勤加练习。

  总而言之,“综合概括”作为一种考察题型,反映出申论考试对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了更高要求,而这一趋势不出意外也会逐渐与其他题型的作答相结合,所以必须要多加练习,跳出原先的思维框架,不再完全依赖材料,而是需要有更多自己的理解。

  (来源:中公教育)

公务员频道 公务员考试微博 国考职位表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