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编辑课程内容简介_新浪教育_新浪网
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中国人民大学精品课程“新闻编辑” > 正文

教学素材库(1)-2002年十大假新闻

  比较而言,2002年的假新闻有几大特点:一是数量多,几乎涉及新闻报道的各个领域。因此,我们的"评假"活动与时俱进,有所创新,即在每个新闻类别中评选出一条最具代表性的"产品";二是完全造假的少,更多的是真中有假,假中有真,让人莫辨真假;三是假新闻的背景复杂,有些假新闻甚至是由一些利益集团直接参与编造。就在本刊付印之际传来消息,一些媒体炒得火热的所谓"三亚有望成为公开品尝虎肉的城市",纯属无稽之谈,有关主管部门认为,这可能只是一条"经过策划的假新闻",可见新闻打假之难,更可见对新闻打假决不能有丝毫懈怠;四是上当受骗的多,如转载国外"造假专业户"制造的假新闻。当然,让我们感到欣喜的是,传媒能正视自己的错误,公开向读者致歉。如《家庭》《北京晚报》《扬子晚报》《华商报》等。同时,对造假者开始动真格,如《家庭》杂志解聘编辑,《华商报》开除记者……为了让新闻造假者遗臭万年,本刊特设立了"客里空最假新闻奖",颁给从每年的十大假新闻中评选出的年度"最假新闻"。经专家学者投票,"千年木乃伊出土后怀孕"当选为2002年度"最假新闻",并授予"客里空最假新闻奖",颁发奖杯一尊。

  有两点需要说明:一、我们所掌握的2002年假新闻有上百篇,但因名额有限,这里所评出的只是同类假新闻中的典型代表,相关的假新闻在点评中有所涉及;二、"十大假新闻"排名系按造假时间先后为序。

  社会新闻类

  女记者与"狼"共穴 61天

  2002年 1月下半月的《家庭》杂志推出特别报道《斗智斗勇:女记者与"狼"共穴 61天》,报道了山西省城某党报女记者吴丽,因写批评报道而被劫持、拐卖到陕北吴堡县朱家坪 61天,最后获救的"离奇"经历。文中说,太原某造纸厂老板马文清因忌恨吴丽曝光该厂污染环境,于是花 1万元雇佣在太原打工的陕北人米二强等两人,于2001年 5月 5日将吴拐卖到陕北。本来马文清要米杀掉吴,但米看吴长得漂亮,想娶吴做老婆,未果,就转手将吴卖给外村50岁的鳏夫老梁。而老梁见吴太年轻,便想把吴丽让给他才上高中的儿子做媳妇。不料善良、懂法的儿子通知了太原那边,2001年7月16日吴丽获救。

  此文刊出后,被国内10余家传媒转载,但《太原晚报》等传媒相继对此文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山西日报》、《太原日报》两家党报经过调查后确认,山西党报记者被绑架事件纯属子虚乌有。于是,山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山西日报社、太原日报社负责人联名对这则假新闻予以谴责。1月29日,该文作者季永峰承认纯属杜撰,并在第二天以传真的方式向《家庭》杂志发去致歉信。《家庭》杂志社随即向山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公开道歉,并从各地收回 10多万本 1月下半月的《家庭》杂志,并将责任编辑艾静解聘。

  【点评】

  从《家庭》杂志发稿的过程来看,其领导、编辑不可谓不认真,但假新闻最终还是出了笼。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总认为,来稿所说的事情是不是真实,什么地方失实,编辑无法一一核实,而且也没必要一一核实。因此,他们着重"细究"作者本人是否可信,反反复复找作者核实。然而,仅"细究"作者是否可信,无异于问道于盲。难道你能指望造假高手良心发现,和你说真话?其实,只要给太原方面打个电话,问问当地党报中有没有吴丽此人,倒可能事半功倍。

  可见,虚假的社会新闻之所以屡禁不止,主要还是与传媒的领导、编辑的认识有关。然而,赞同《家庭》领导、编辑观点的不乏其人。最近就有同仁撰文,认为编辑"证实真实"难于记者,所以往往只能"信人不信事"。但今年的这则假新闻再次告诉善良的编辑,"信人"往往是靠不住的。

  文化新闻类

  诗人汪国真卖字求生

  2002年3月19日,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所属《天府早报》刊发记者杨翘楚的报道《昔日倜傥诗人今日卖字求生》称,据一位自称是汪国真好友的知名杂志编辑披露,曾红极一时的诗人汪国真近来生活窘困,遭遇连串不幸,不仅 2001年复出以后的新作无人喝彩,现在竟连生计也成了问题,原因是投资火锅店失败。该报道还言之凿凿:汪国真由于目前每月收入不稳定,为了改善经济状况,本有书法基础的汪国真开始大练书法,并为京城一些店铺书写招牌,以换取收入。无独有偶,这篇报道也出现在同一天的《江南时报》上,只是稍作修饰,题目改为《昔日辉煌成过眼云烟 大诗人汪国真为钱所困》。

  4月26日,汪国真将两份诉状送至北京西城法院,分别起诉作者杨翘楚和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江南时报社。他在起诉书中称,作为一名公民,原告有自己的正当职业、稳定收入和安定生活。这篇报道完全违背了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捕风捉影,甚至编造谎言,贬低、损毁原告名誉,给他的良好社会声誉和精神造成巨大损害。

  【点评】

  从《天府早报》此后有关汪国真的后续报道来看,先前的那篇假新闻只是鱼饵,目的是钓汪国真接受该报专访以辟谣。于是,神圣的新闻报道便异化为一场游戏。假如新闻报道果真能为游戏,那么,黄毛小儿也可当高级记者。其实,即使是游戏,也有游戏规则。这等不遵守游戏规则之辈,倒是应该去卖字求生,岂能厕身于记者行列?

  政治新闻类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拟改名

  2002年3月22日,《金陵晚报》发表记者刘泱的报道《政协委员建议:"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可更名》称,李洪远、吴野等多位南京市政协委员在前一天建议,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可改名为"中国南京国际和平中心",因为纪念馆在许多场合都被简称为"大屠杀纪念馆",而值得纪念的并不是"大屠杀"本身。随后,该报就此问题展开了讨论。3月24日,《华商报》等传媒发表刘泱的文章《大屠杀纪念馆改名引争议》称,政协委员建议纪念馆更名一事"经当地媒体报道后,在市民中引起强烈反响, 80%的市民坚决反对纪念馆改名。"

  3月25日,南京市有关部门表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不会改名,也没有让该馆更名的动议。与此同时,南京市有关市政协委员认为报道曲解了其发言的原意,他们从未建议纪念馆改名。3月27日,《人民日报·华东新闻》发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改名?不!》一文,披露了事情的经过:" 3月21日,南京市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就保护和利用 4处文物遗留(不含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问题进行视察。在随后举行的座谈会上,有委员说,遇难同胞纪念馆占地太小,建议在保留现馆、现名的前提下,征地100亩建一个公园,名称可考虑叫'世界和平中心公园'。"

  【点评】

  按照正常人的逻辑思维,新建一个"世界和平中心公园"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更名",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搞混的,因为这是风马牛不相干的事。但是,偏偏就是这样一个风马牛不相干的事,居然就相干起来。经过传媒的炒作,从政协委员提出要建"世界和平中心公园",变为政协委员建议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更名,再变为大屠杀纪念馆改名引起争议,原本子虚乌有的的事炒得就像真的一样。只是害苦了善良的读者,竟然当起真来,居然引起"强烈的反响"。

  当然,我们更愿意相信是《金陵晚报》记者听错了,或是理解错了,而决不是有意造假。

  卫生新闻类

  微波炉是恐怖杀手

  2002年4月23日,《生活时报》发表短文《莫忽视微波炉的危害》称:"微波炉的微波在人身体上沿神经纤维造成乙酰胆碱(一种激素物质)的积累,即使微波炉的微波发射极其微弱,也会引起许多疾病。……微波炉的电磁外溢(由于采取了安全措施,这种外溢量很小)能造成永远不能愈合的烧伤,……微波炉对食物的破坏十分可怕,'煮'过的或仅仅回了一回锅的、解冻过的食物,就不再有任何活性维生素了,只剩下一些热量在胃里'滥竽充数'。"该文先后被全国近六百家媒体转载,使许多消费者认为微波炉不再是厨房帮手而是恐怖杀手,因此不愿购买。这使得微波炉生产行业陷入困境,五六月份全国微波炉销售同比下滑 40%。

  7月8日,微波炉龙头企业格兰仕紧急进京,就该文进行辟谣,并将矛头直指美国某跨国公司,称其为谣言散布者。全国家电标准委员会副主任王世和这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微波炉工作所产生的辐射比手机还要小。"他还说:"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家家都使用微波炉,但从来也没有听说过他们出现缺营养的现象。"

  【点评】

  从严格意义上说,《莫忽视微波炉的危害》并不是真正的新闻,充其量只能算是"卫生知识普及"文章。但是,该文却给人以新闻的错觉,因为字里行间似乎表明,根据最新研究成果,微波炉有害健康。而且,在以后的扩散传播中,就是作为一条惊人的新闻来传播的。因此,将其评为假新闻并不为过。

  其实,像"微波炉有害健康"之类的伪科学,在中国早已不是第一次出现,如"饮隔夜茶容易得癌症"、"用铝制品盛食物会得老年痴呆症"等等。 2002年还有"甜菊糖有害论"风行一时。可以断言,随着中国进入小康社会,人们对健康越来越关注,虚假的卫生新闻和伪科学普及文章也会越来越多。作为记者,除了自己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外,还要不耻下问,虚心向专家学者请教。当然,还必须防范某些利益集团为了挤垮竞争对手而不惜编造虚假的卫生新闻和伪科学普及文章。对此,传媒一定要多长个心眼,以免被人当枪使。

  经济新闻类

  央视全面封杀米卢广告

  2002年5月25日,《南方体育》刊登文章《米卢广告泡沫即将破灭》称:"5月22日,一位米卢的广告主打电话给记者,说刚刚接到中央电视台广告部口头通知,要求广告主作好准备,撤换正在播映的所有米卢广告片。记者随即向中央电视台广告部证实,一位广告部的先生告诉记者,确有其事,米卢的广告片必须停播,广告主必须重新开发新广告片。这位广告部的先生还告诉记者,通知并未要求立即撤换广告。由于事发突然,考虑到广告主更换广告片需要一段缓冲时间,央视决定在 6月世界杯赛事后,全面禁止以米卢形象拍摄的广告片。" 5月 27日,同样的报道略经修改,又在《 21世纪经济报道》、《天府早报》、《华商报》等报纸上发表。于是,一场有关"米卢广告"是否应该禁播的大讨论就此轰轰烈烈地拉开序幕。

  6月4日,"米卢广告被禁"的说法被中央电视台广告部主任郭振玺明确否认。他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外国人给中国产品做广告怎么能说是坏事呢?加入世贸组织的中国,要的是依法办事。法律不禁止的,当然可以做。"与此同时,国家广电总局也明确表示,此事纯属谣传,该局从未下达过这样的通知。国家工商总局广告司有关负责人则回答说:"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消息,更不会是我们发出的通知。"

  【点评】

  或许是为了表达对米卢大做广告捞钱的不满,或许是为了迎合一些人的喜好,或许是出于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米卢广告被禁"这样的假新闻便应运而生。如今,新闻造假者已跨过了低级阶段而向高级阶段迈进,越来越懂得受众心理。受众喜欢什么,他们就编什么,而且编得合情合理、天衣无缝,让人无法不信。即使被揭穿,也不至于遭到受众痛斥,因为他们表达了受众的某种潜意识。

  体育新闻类

  意韩赛主裁判惨死于乱枪

  2002年6月27日,《新快报》刊发报道《意韩赛主裁惨死于乱枪?》称:"据中央电视台网站体育频道'网友评论'栏消息,厄瓜多尔国家电视台当地时间 6月 23日晚 8时报道:在本届世界杯赛中执法意大利与韩国一战的厄瓜多尔籍主裁判莫雷诺,于当地时间 23日晚 6时左右在厄瓜多尔首都基多被人连开数枪后当场死亡,终年 33岁。"报道还附有莫雷诺惨死车中的照片。一时间,此报道引起中国球迷的广泛关注。

  人民网编辑立即进行多方核实,结果发现厄瓜多尔当地各大新闻传媒都没有报道此事,世界各大新闻网站也没有相关报道。当天,人民网发表《"厄籍主裁被杀"一事纯系无中生有的谣言》一文,肯定此报道是无聊之人编造的假新闻,而照片也是从别的新闻报道中移花接木而来。7月5日,中国新闻网报道:"莫雷诺在接受《海峡时报》的长途电话采访时说,他正在和家人于美国度假,根本没有受到任何生命的威胁。"

  【点评】

  经多方查证,这条消息最早出现在6月26日中央电视台网站体育频道的电子公告板上。《新快报》编辑如获至宝,仅在正文中加了句"该消息至今尚未得到官方证实",就被隆重推上报纸版面。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作为一个新闻编辑,理应知道必须对所报道的内容负责,新闻事实必须核实无误后方能报道,因为这是最基本的新闻常识。既然未经任何核实与证实,又为何要将其推上版面?

  近年来,虚假的体育新闻层出不穷。 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期间,许多记者干脆就成了"故事大王",今天只要和哪个国际球星点了下头,明天就能洋洋洒洒地写出一篇专访;实在没有消息,干脆就自编自导自演。

  科技新闻类

  地球生命只剩50年

  2002年7月8日,《江南时报》刊登《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一份报告称:地球生命只剩50年!》,《江淮晨报》也刊登《 WWF观点耸人听闻地球 2050年灭亡?》。两篇文章的作者署名同为"子非",内容大同小异,都声称:"人口的急剧增长以及对资源的掠夺性使用使得地球的生命可能只剩下50年,除非从现在开始就找到办法,在 2050年之前将地球人大量移民到其他星球去。上述观点是于 7月9日公布的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WF)的一份研究报告提出的核心观点。"消息甫出,国内传媒你载我转,又是发消息又是配评论,忙得不亦乐乎。

  7月9日,《北京晨报》发表《地球只剩50年?世界自然基金会称消息不实》,该报道将 WWF的译名纠正为世界自然基金会,并报道"昨天记者就此事向被宣称是发布此信息的某国外机构求证。得到的答复是,他们没有这样预测。……记者从该组织驻中国办事处核实时,有关人士表示,……中文消息与他们将发布的新闻稿有较大出入。……中文消息的许多内容,如"森林的消失和鱼类的绝迹"在英文稿中并不存在。"

  【点评】

  出于职业习惯,新闻编辑必须对所有的消息都持怀疑态度,只有经过广泛的求证,排除疑点之后,才能予以发表,否则宁可放弃。常言道,两害相权取其轻。当发不发,固然是失误;但不该发而乱发,则是更大的失误。其实,像这类报道,只要核对一下原始报告,就不难发现差错。原始资料可以让作者提供,编辑也可以自己上网、到图书馆查找。工作难度并不大,但却无人去做,硬生生地让假新闻蛊惑人心,实在发人深思。

  发布科技新闻,必须遵循新闻规律和科技自身发展的规律。编辑不但要了解科技新闻的原始资料,而且还要了解原始资料的来源。按国际通行规则,严肃的新闻媒体都不采用非权威来源的科技新闻。国外严肃的媒体对于基础科研成果的报道,大多来源于英国《自然》、美国《科学》等权威科学杂志。相比之下,国内一些媒体就显得不够慎重,如 2002年有报道说科学家宣布将用 5年时间完成复制人体的 206个组织器官,就不是出自权威的消息来源,遂引起广泛的质疑。

  娱乐新闻类

  宋祖英要揭央视"老底"

  2002年7月22日,《华商报》刊登记者肖东的报道《宋祖英要揭央视"老底"》称:"经央视领导和大赛组委会研究决定:宋祖英、成方圆、腾格尔、李双江、邹友开、金铁霖、阎肃等人近日已被取消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专业组评委资格,……本来被定为评委的歌手宋祖英,现在也是满腹委屈,她对央视的这一举措极为不满。"报道引起强烈反响,宋祖英的演出经理及律师亲赴华商报社,说明报道内容纯系捏造,要求查清消息来源,澄清事实真相。

  7月23日,《华商报》刊登声明,承认这篇报道的内容与事实不符,向中央电视台及宋祖英致歉。7月25日,《华商报》刊登《"宋祖英要揭央视'老底'"纯属子虚乌有--本报向中央电视台及宋祖英郑重致歉》道出其中原委:" 7月 21日,华商报文化新闻部记者肖东收到一封寄自北京的来稿,标题为《成方圆、腾格尔、李海鹰遭质疑被取消全国青歌大奖赛专业组评委资格》。其中涉及到许多所谓青年歌手大赛内幕及对宋祖英个人的中伤之词,并打印有作者和稿件提供人的姓名。记者在未与中央电视台及宋祖英本人核实、且未与发稿人和作者核实的情况下,将稿件加上《宋祖英要揭央视"老底"》的标题配以宋祖英的大幅照片,予以发表。后经核实,来稿中记载的作者和发稿人均否认其曾发过这封信。"《华商报》并宣布:"对于发表该报道的记者肖东予以除名处理,对报社其他有关责任人予以严肃的行政处分。"

  【点评】

  不知从何时起,从事娱乐新闻报道的记者被称为"娱记",而"娱记"又逐渐成为假新闻制造者的代名词。在中国新闻界,"娱记"现象已逐渐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娱记"们在新闻炒作方面颇有心得,屡有创新。先前曾听说,某地有甲乙两报,互为对手,然而两报的"娱记"私下串通,今天你刊发某明星的绯闻轶事,我明天刊登该明星的严正声明;后天你再予以反驳……如此这般,笔仗不打上两周半月,是断断不会完的。报纸的销量大幅上扬,记者的发稿指标也超额完成。这么多编造假新闻的"娱记"都平安无事,唯独肖东被开除,是不是有点冤?其实,说冤也不冤。你编辑别人的稿件,既未与报道对象核实,又未与发稿人和作者联系,却署上了自己的大名发出去。结果贪功不成,反遭除名,也是咎由自取。只是在中国新闻界,像《华商报》这样敢于清理门户、杀一儆百者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据我们所知,有些老总认为,娱乐新闻追追星,造造假,搞搞笑,无伤大雅,何必当真?因此," 2001年十大假新闻"的炮制者"江东子弟今犹在",也就不足为怪了。

  法制新闻类

  刘晓庆在狱中有空调有淋浴

  2002年7月28日,《重庆商报》发表报道《记者乔装探秘刘晓庆捕后生活》称:"门卫向记者透露,刘晓庆的待遇要比一般的罪犯高,因为考虑到她是一个名人等种种角度,看守所给她安排了一个人的单独房间,而且房间里可以洗澡,还有空调,一天三顿饭,生活上应该不错。"同一天,《新快报》发表文章《刘晓庆有钱补税交罚款吗?》进一步描述:"据值班人员透露,刘晓庆现在单独住一个房间,由专人负责 24小时看护。房间内有空调、卫生间、淋浴房,刘晓庆的三餐也很正常,只是看守所没条件专门为她做正宗的川菜。"国内新闻传媒纷纷转载,并冠以类似《刘晓庆关押地点实地探访:有空调有淋浴情绪稳定》的标题。

  7月30日,北京市公安局就有关传媒报道刘晓庆羁押失实之事举行记者会。新闻发言人刘蔚在记者会上表示,近日不断有媒介称,刘晓庆现在单独住一个房间,房间内有空调、卫生间、淋浴房等,受到了特殊的待遇。这些报道严重失实,纯属炒作。发言人证实,刘晓庆目前和几名其他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共同羁押在一个监室内,接受同样的管理,没有任何的特殊待遇。

  【点评】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看守所条例》等法律法规,看守所依法履行职责,保护所有羁押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但同时任何犯罪嫌疑人都要遵守监管规定,所有的犯罪嫌疑人均享受同等的生活待遇。耳闻刘晓庆受到特殊待遇,不加核实,就从正面宣传这种涉嫌违法的事件,这样的新闻工作者不但缺乏新闻常识,而且缺乏法律常识。

  如今,违反法律常识的法制新闻确实不少。当然,这些新闻不全是假新闻,但其中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让人笃信不疑,其危害程度更甚于凭空捏造的假新闻。如6月11日《西安晚报》发表的《死刑 4分钟前中止》一文,便是如此。《西安晚报》的竞争对手《三秦都市报》记者对此深入调查,发表长篇文章《"枪下留人"调查全记录》,证实"枪下留人"确有其事,但《死刑 4分钟前中止》中的许多细节纯属编造。这也是今年许多假新闻的一个共同特点。

  国际新闻类

  千年木乃伊出土后怀孕

  2002年11月7日,新浪网推出一则报道《美传媒称千年女木乃伊出土后怀孕》:"据美国《世界新闻周刊》报道,一埃及考古小组今年 3月在开罗发掘出一具已逝世超过 3000年的经防腐处理女木乃伊。但该学院负责人塞尔德最近获得一个惊人发现,证实这具木乃伊竟在出土后怀孕,至今其腹中胎儿看来已有 8个月,经超声波检查后得出胎儿正常成长。该学院看守人西塔尔被指是胎儿的父亲,而他也承认自己难以抗拒女木乃伊的美色,不禁对她表达爱意。"虽然内容荒诞,但是仍有一些传媒转载了这则报道。

  11月8日,南京博物院院长徐胡平研究员接受《扬子晚报》记者采访时说,他看了这则报道,评价是 12个字:惊天之作,违背常理,不可思议。他说,木乃伊已经过古代人为防腐处理,其大脑、内脏均已拿掉,人体活的细胞已不复存在,而且木乃伊只有在干燥的特定自然环境中才能存在,怎么可能受孕?南京妇幼保健医院生殖不孕中心李红霞主任医师指出,"怀孕"必须具备几个最基本的条件,女性卵巢功能正常、正常体温,以及维持胚胎生命的液体、激素等,而木乃伊只是一个"标本",已经没有生命了,根本不能提供怀孕的基本条件,又怎么怀孕呢?

  不过,公允地说,这绝非新浪网编辑故意造假,而是上当受骗。因为美国《世界新闻周刊》是一份专门编造荒诞故事博读者一笑的"超级市场小报"。但把国外荒诞小报刊登的东西当宝货贩卖到国内来,却实在有损新浪之声誉。

  【点评】

  这则报道一推出,立即遭到众多新浪网友的揶揄。有人在"斗牛士" IT写作社区中写道:"新浪编辑已经将这条新闻从'科技新闻'变成了'社会新闻',再变成了'搞笑新闻'。这三变非常之搞笑。看来新浪编辑的神经顶不住咱老百姓的幽默啊。哈哈!"令人瞠目结舌的是,事发之后,新浪编辑居然大言不惭地在这则报道后面加上了一行字:"声明:搞笑新闻,不必认真",以遮人耳目。殊不料这一遮,更是暴露出更大的无知。作为国内外著名的门户网站,从事新闻登载业务,竟然"不必认真"地刊登"搞笑新闻",叫人大跌眼镜。

  随着国际新闻交流的增多,国内传媒编译的国际新闻也越来越多。如果传媒不了解新闻来源的背景,就难免闹出"木乃伊出土后怀孕"这样的世界级笑话。 2002年 6月 3日,北京市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北京晚报》报道:美国国会威胁说,如果不能重建一座崭新的、豪华的国会大厦,国会将搬出华盛顿。说来令人哭笑不得,这则假新闻是直接从美国《洋葱》杂志抄来的。而《洋葱》是纽约出版的一份讽刺性"新闻"周刊,专门编造时事新闻逗美国读者一笑。《洋葱》还配发了一幅设想中的未来国会大厦的设计图,《北京晚报》也全盘照搬,甚至没有说明这张图画的是什么。 2002年6月11日,《北京晚报》就此向读者致歉。《洋葱》的总编罗伯特·西吉尔( Robert Siegel)对《北京晚报》如此容易受骗上当感到惊讶:"如果我是北京的一名记者,发现了类似这样的故事,……我也许要进行一番追踪,查核其来源。读者从来就容易受骗上当,但是我以为记者会聪明些,也许我太天真了。"

  《新闻记者》2003年第1期




评论】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