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巩固知识 一般来说,在高考前十天这段时间,应主要用来抓知识的主干,进行强化记忆;不必要也不可能再把每一科详尽地复习一遍。到6月25日左右,做为复习,可以说大局已定了。因此,最后十天的复习更应收缩到教材上来。通过看书上的目录、标题、自己平日勾画出的重点等,一科一科地进行回忆,发现生疏的地方,及时重。点补习一下,已经熟练掌握了的内容,可以“一带而过”。还可以看自己整理的提纲、图表、考卷,重温重要的公式、定理等。这十天的复习,就好象运动员在比赛前的准备活动或适应性练习一样。通过这十天的“收缩复习”、“强化记忆”,为高考进一步打下坚实而又熟练的知识基础,以便能在高考答题中,根据主干线索,迅速回忆。熟练地掌握知识的整体框架,才能在答题中做到“八九不离十”。
(2)养精蓄锐 考生经过高中三年的学习,特别是最后半年的总复习,直接的目的就是要以优异的成绩迎接高考,接受国家的考核和挑选,可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如果临考时,突发疾病或体力不支、头昏脑胀,将会造成终生的遗憾。所以,考前要注意“养精蓄锐”,一要注意用脑卫生,不搞疲劳战术,不开夜车、不再演算那些偏、难、怪题,以免搞得精疲力尽;二要注意饮食起居,预防感冒,腹泻等疾病的突发,多补充一些优质蛋白质食品,如鸡蛋、瘦肉、肝、牛奶和豆制品等,多吃蔬菜和水果。这些食品富于营养,有助于增强自己的体力和记忆力。为了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考试前一天不要参加动作较为激烈、体能消耗比较大的体育活动,同时不要到离家太远的地方。适当的放松和休息应是考前最后一天的主旋律。
(3)备齐考试用品 在考试前一两天,要仔细检查一下高考时必备的文化用品(如手表、钢笔、三角板、半圆仪、圆规等),如果用品不齐或有故障,一定要及时解决。高考的前一天晚上,临睡前要将包括准考证在内的所有必备用品,装在一个袋子里(最好是厚而透明的小塑料袋),放在容易见到的桌子上。每次考试出发前,一定要检查一下,必备品是否带齐了。这些看起来是小事,但小事弄不好,有时也会误大事。如每年高考都有个别人忘记了带准考证,从而无法准时进入考场,平添了一番烦恼,延误了考试时间;有时,电子表未及时更换电池,在考试中途,考生的手表停了,很长时间自己也未发现,造成考生不能合理地分配答题时间;还有的考生,只带了一支钢笔,答卷不久,钢笔又不下水了,也十分狼狈……。总之,高考也应象打仗一样,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打无准备之仗。
(4)心理准备 除前文讲到的原则和方法之外,为达到“最佳心理状态”,高考前夕,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在高考前一、二天,考生应该熟悉考场。在通常情况下,一个学校的考生可能到另一个学校去考试,对这样的考生,熟悉考场尤为重要。熟悉考场包括的内容有:所在考场离居住地点有多远?用什么方式抵达比较迅速和安全?在路上要花多少时间?自己在哪个教室?在哪个座位?座位是靠近门窗还是贴近墙角?教室是向阳还是背阴?厕所及其它服务设施在哪儿?附近有无可以休息和饮食的地方?这些问题在临场准备时都应该尽可能弄得一清二楚。否则,临到考试时由于没有准备,一些意外情况可能会让你陷入应激状态,破坏你的注意集中和思维灵活。譬如出发过晚,气喘吁吁地赶到考场再匆匆忙忙找自己的座位,这样会耽误你作答的时间,也影响你作答的质量;如果你在开始考试时才发现窗户透进的阳光直射你的座位,这时抱怨着急只会起消极作用。还有在门口附近就坐的考生,更易受到巡视考官的进出影响。对这些事情早有准备的话,它们所引起的心理冲击和注意分散作用可以减少到最低限度。熟悉考场,早作准备,会给考生带来信心和安全感。
②考试前的几天,要保持自己平时的学习和生活节奏,适当减轻复习的密度和难度,这正是为了收到“退一步,进两步”的效果,保持大脑皮层中等的兴奋度(既不放松也不紧张),要避免和他人进行无谓的辩论和争吵,不搞剧烈的文体活动。这样,就能在考试前夕,创造一个良好的心境。
③高质量的睡眠永远是最有效的休息方式。考前的夜晚有的考生可能会因兴奋失眠。在睡前应该不喝咖啡、茶之类的刺激性饮料,也不看紧张、扣人心弦的故事片。到了正常睡觉时间或是稍早一点(大可不必早早上床等着入睡),躺到床上,全身放松,注意集中,争取迅速入睡。若一时睡不着,千万不能着急,不要责备自己和胡思乱想,只管保持平和心情,重复放松技术,其实只要全身非常放松,大脑不兴奋,完全可以获得身心的休息。
特别说明:由于高考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高考消息可能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手机短信传送天气预报、演出信息、彩票号码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 文化教育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