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家:把奥运“后劲”带入社会角色
武警广东总队医院心理科主任李炜对此现象表示:“这种‘后奥运’的失落感是国人的集体情绪,在心理变化上来说再正常不过的。我们对自己国家举办的奥运会有多自豪、多欣慰,对它的闭幕就会有多不舍、多留恋。”她表示,奥运会同时也如同一场心理上的“节假日”,能让很多现实生活中面临求学、跳槽等各种难题的人群暂时卸下沉重负担,单纯享受作为旁观者为运动员加油的快乐。但奥运会闭幕意味着必须重新面对现实,所以心情低落在所难免。
“实际上,每个人在此时都会不同程度产生迷茫和感觉空虚,但绝大部分人能平稳过渡,恢复平静,完成角色转变,‘该干吗干吗去’。”李炜主任指出,第一大失落人群应该是学生,因为紧随奥运会闭幕而来的就是开学。“父母应该做好孩子的‘收心’工作,转移法是不错的办法。”李炜介绍,心理学上经常通过转移注意力来“潜移默化”帮助实现角色转换,如不再让孩子每天守候在电视机前、带其购买学习用品以做好学前准备等,这些行为都能影响心理,让其逐渐“淡忘”奥运会,关注新学期。
“很多都市白领也会非常迷茫,此时最好梳理一下自己的工作,制定一些新目标。”李炜主任介绍,不少人喜欢将奥运赛事相关内容写成签名档,但这会不断提醒自己“忘不了”奥运,最好将签名档换成与工作内容或目标相关,它能不时提醒职场人士——你现在不是观众、是在工作状态。
李炜表示,奥运其实可以给生活、学习、工作带来很多积极的影响,运动员的人生梦想、拼搏精神都可以转化为“后劲”,刺激普通人树立和追求自己的理想,认真投入自己的本职工作。
此外,中国队在此次北京奥运会很多项目上“百花齐放”,这能有效带动全民健身热潮。心理专家提出,如果市民的奥运激情依然久久难以平伏,可以将“过剩”的热情投入健身运动中。“对于很多学生、白领,久坐教室或办公室,日常锻炼本身就很匮乏,如果能因为奥运会而产生运动愿望,对于自身健康是非常有益的。”专家表示,消耗体能还能有效“克服”焦虑、空虚等低落情绪,让生活变得快乐、充实,所以在后奥运时代,不妨健身延续奥运风。 (记者 涂端玉 通讯员 王军 肖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