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淘淘是个5岁的男孩,聪明活泼,特顽皮好动。不管是在自己家里还是在幼儿园或别人家里,见到什么新鲜的东西都要去碰,为此不仅家里的东西经常被他搞坏;更让妈妈感到尴尬的是,老师和同学也常来告状,弄得妈妈常常是又赔钱又赔笑脸。一气之下,妈妈忍不住要打他一顿,可是好不过一天,他又故伎重演。有朋友提醒,这孩子,是不是有多动症啊?妈妈一听急了,连忙带孩子去医院请精神科专家诊断,专家的诊断结果并没有多动症。
正常的孩子,怎么会如此调皮捣蛋?这究竟该怎么办呢?当淘淘妈妈在朋友的陪伴下,来到咨询室时,第一个问题就是:是不是孩子的名字起错了,叫淘淘所以就淘气啊?我笑着回答:应该不是啊!在详细询问了淘淘的生活环境和家庭的教养方式后,我明白了淘淘“淘气”的真正原因。
原来,淘淘从小就有一支庞大的“家长队伍”,他出生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六位大人为了照顾他,合力买了一套联体别墅,楼上楼下住着,每天分班排时间精心呵护他。身体倒是养得不错,几乎很少生病,智力发育也很好,对事情反应很快、记忆力超强,精力也特旺盛。可是,六位大人共同照顾,每人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和行为要求都不一样。对孩子喜欢摸各色新鲜的东西,当科学家的爷爷认为很好;生活严谨的外公则认为孩子要守规矩,随便乱动东西是不礼貌的行为。而奶奶和外婆呢,则总是在爷爷和外公两位固执己见的老人之间,没原则地左右摇摆。爸爸妈妈工作比较忙,平时对孩子照顾不多,听到孩子不好,有时就要教训孩子;而每当这时,奶奶和外婆又必定要出面护着。
心理学研究证明,家庭是孩子出生后首先接触到的环境,一个人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也就是儿童个性的可塑期,主要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因此,家庭对孩子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在家庭系统中,家长无疑是最直接与孩子发生互动的层面,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行为和个性都产生直接的影响,他们教养孩子的观念和方式对孩子的人格发展发挥着最为重要的作用。
孩子生出来是一张白纸,孩子自身并没有判断是非的标准与能力。他们无法抽象地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好还是坏,是对还是错,只能通过家长的反应来判断。对淘淘“六位家长”式的养育方式,由于六位养育者的养育观念不一致,家长没有统一的行为准则和是非标准,致使淘淘无所适从,造成了他的不适当行为。
于是,建议淘淘妈妈就孩子的问题开个家长会议,让六位家长先就孩子的教养方式达成比较一致的观念,再具体讨论孩子以后的教养问题。如有可能,主张改变目前“六位家长”共同教养的方式,改成主要由孩子父母负责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