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面对社会竞争,学习与提高将伴随人的一生。 本报讯 经澳大利亚议会和总理内阁批准,澳联邦教育部从1989年开始,用几年时间,对高等教育结构进行了大规模战略性调整,把原来的19所大学和近百所高等教育学院(CAE)合并为36所大学。与此同时,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资结构也做了重要调整,不断加大经费投入。从1989年开始,大学办学经费除来自联邦政府投入的运转经费、海外学生学费、科研合同及科研顾问收入、投资收入和其它商业活动形式的收入以外,还增加了体现学生“交费上大学”的“高等教育供款计划(HECS)”。 据澳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1996—1997年度,全国用于高等教育研究与开发(R&D)的总投资为87亿澳元(其中公共投资占51%,私人机构投资占47%,非营利私人机构投资占2%),它相当于当年澳国内生产总值的1.6%。2000年,国家用于高等教育的总投入为90亿澳元(其中联邦政府投入为60亿澳元)。这种投资力度对于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来说不算小,它使得澳高等教育在世界范围内保持着比较好的发展态势。从1989年实施高等教育结构战略性改革以来,高教系统办学效益明显提高,在校学生数迅速增长。据统计,1999年澳在校生达69.1万人(1989年在校学生数为44.1万人)。澳大学高学位学生在校人数也呈增长趋势。1999年课业修习(Coursework)硕士生入学数(2.9万人)为1989年的4倍,科研工作(Researchwork)硕士生入学数(3600人)为1990年的1.5倍,1999年博士生在学人数亦稳步上升,达6100人。近年来,澳高校科技论文出版量大约占全世界高校科技论文出版量的2.7%左右。高等教育各级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年年看好。 尽管如此,近年来联邦政府、高教界和社会各阶层人士对澳高等教育现状和发展前途仍表忧虑。尤其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大学在发展战略上的应对思路和措施似显不足。它具体表现为:大学未能足够鼓励科研的多样性和杰出性,大学科研与国家创新体系的联系不够,大学相关强项领域不集中,研究生就业技能准备不足,难以满足雇主需求,教育资源存在巨大浪费。就高等教育产品(毕业生)质量而言,其创造能力和综合资质、独立竞争性和批判意识、口头书面交际能力和人际关系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尚未达到未来社会发展所要求的水平。2000年联邦教育部的年度报告指出,学生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国际竞争和国际化的加强、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要求大学必须进行巨大的适应性变革。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近几年联邦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作出巨大努力,为提高高等教育办学质量,正在采取“以质量立教”的第二步战略行动。他们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 究其要者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明确和强调联邦政府对于高等教育发展的职责。 其主要职责是:增加国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保证高等教育的质量,改善大学对各类学生需求和工业界需求的应对能力,加强以知识为基础的国家创新,保证公共资源使用的有效性。 二、改善大学教育质量评估和监督机制。 1999年10月,经总理内阁批准,在接受联邦政府经费拨款的所有高等教育机构中推出国家新型“质量保障框架”(QualityAssuranceFramework),把对高等教育机构教学质量、科研质量和科研培训质量的评估和监督全部纳入“质量保障框架”之中。总理内阁同时决定并授权联邦教育部部长理事会从2001年开始,建立“澳大利亚大学质量署”(AustralianUniversitiesQualityAgency)。“大学质量署”是联邦政府指导下的独立机构,设常任理事会和办公室。常任理事会共6名成员,由三部分人组成。1/3成员由高教机构选出,1/3成员由联邦政府任命,1/3成员由州(地区)政府任命。“大学质量署”代表政府、工商业界和社区的利益及要求。“大学质量署”有自己的专家工作组。专家工作组由高教机构、“澳科研理事会”和“国家卫生及医学研究理事会”等方面的专家组成。“大学质量署”的主要职责是对大学进行阶段性审计;跟踪和检讨大学的教学及科研质量(研究生完成学位情况、科研经费收入情况和科研成果产出情况);根据高教机构和政府的要求及咨询意见,协商大学质量修订标准;跟踪和检讨澳高等教育体系和“质量保障框架”相类似的世界水准。“大学质量署”定期就上述情况向联邦教育部提交报告。如果“大学质量署”就某高等教育机构的办学质量提出质疑性或否定性报告,那么被点名的学校就将失去获得联邦政府财政支持的资格,并将通过论证程序最终失去联邦政府的财政支持。 “澳科研理事会(ARC)”根据有关法规授权教育部长提出ARC科研活动方向,批准大学科研战略计划,并决定学校竞争性拨款规模。此外,对大学教学和科研质量发挥监督作用的机构还有“联邦高教管理服务”、“澳大利亚技术网络工作”和“大学21世纪”。澳联邦政府认为,这项科研及科研培训的全新框架及相应措施,将使大学的科研和科研培训体系成为实现澳社会经济和文化目标,进入21世纪的有力工具。 三、确定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的课程骨架,加强毕业生技能评估,强化对教职工的激励机制。 联邦教育部在2000—2002年高等教育的发展报告中确定的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的课程骨架有10大类,它们是:农业生物畜牧类、建筑类、艺术人类学社会学类、商贸管理经济类、教育类、工程测量类、卫生类、法律类、科学类和兽医学类。生物技术被确定为21世纪国家战略发展重点项目。 1999年澳联邦政府责成“澳教育研究理事会(ACER)”成立毕业生一般技能评估机构(GSA),建立毕业生评估项目标准库(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人际关系及合作能力、文书写作及计算能力)。 为提高大学教学科研质量,早在1996年联邦教育部就成立了“大学教育和教职员发展委员会”。联邦政府在1997—1999年间提供2000万澳元专项经费,用于提高教职人员素质,加强大学的创新能力。“大学教育和教职员发展委员会”向联邦教育部部长建议,在大学建立以下教职员奖励项目:国家教学个人创新奖、国家教学团体创新奖、学术和行政管理人员奖和优秀教师奖。1999年全澳受奖个人53名,受奖单位13个。联邦政府还将拿出2.59亿澳元用于增加教职员今后3年的工资。 四、动员全社会力量,提高和加强公民接受高等教育的均等性,改善教学科研条件,提高大学教育质量。 1999年10月,澳联邦政府在堪培拉召开“全澳地区峰会”,意在弥合大城市和中小城市之间在教育方面日益扩大的鸿沟。来自全国282个社区、政府和工商企业界的代表出席了这次峰会。会议就高失业率、青年就业机会减少、青年自杀、工业与廉价劳动力、政府和私人基础设施投入趋少、小城市高教低入学率、教育与培训机会不均等若干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这次会议达成以下几点共识:小城市的通讯和技术必须进行革命性变革,保证那里公民有接受高等教育的特殊政策和机会;欠发达地区有使用图书馆和体育设施等资源的优先权;政府须向欠发达地区提供足够的教育经费补助;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义务教育要“结对子”。 2000年2月,澳工业科学资源部在墨尔本召开全国创新大会。除了教学和科研单位以外,“全澳工商理事会”和其他一些工业团体也参加了这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的宗旨是要形成政府、工业界和科研团体在国家发展战略上的共识,推动经济增长,强化竞争,增强创新能力,集中研讨工业创新、知识产权管理、人类创新能力、科研机构的结构及功能、创新及激励机制,以及资源、科研基础设施的加强与合作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提高高等院校教学科研质量,从1999年中期开始,联邦政府组织澳国立大学继续教育中心专家对澳大利亚和国外(英国、新西兰、美国、瑞典等)高等教育现状以及自身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短长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和评价澳大利亚现代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模式,并专门邀请新英格兰大学高教管理和政策中心的教授对澳高等教育的质量管理模式集中进行评估。 联邦政府自1990年以来对澳本土及环海诸岛的本土居民、岛民、经济欠发达地区居民、边远地区居民、残疾人和在澳定居10年以上不讲英语的人群接受高等教育的现状,进行深入跟踪及研究,提出相应特殊政策,保证这部分特殊人群接受高等教育的平等权利,诸如启动“尝试项目”,允许欠发达地区12年级学生在校选课,提前体验大学生活,加强欠发达地区远程教育,为欠发达地区学生提供特殊奖学金优惠进入大学,加强欠发达地区通讯和信息技术创新,提供更为灵活的学习环境等。(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馆教育处供稿)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文化教育频道。
|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