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新浪考试
新浪考试 | 新浪首页
爱问新闻搜索
考试专区高考 | 考研 | 自考 | 成考 | 中考 | 外语考试 | 四六级 | 资格考试 | 司法 | 会计 | 公务员 | 新托福 | 资料共享 | 在线题库 | 知识库
title
全国2005年10月自考大学语文(本)试卷附答案
自考365
2006-11-03 11:51:16 已经有 人做过此试卷
 
页码:[1] [2] [3] [4] [5] [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 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用“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来批驳冉有推卸责任
的辩解,这种论证方法是

  A.演绎法 B.归纳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2.《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来揭示 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这种表现方法是

  A.铺垫 B.对比

  C.反衬 D.象征

  3.李斯《谏逐客书》能够说服秦王收回逐客成命的根本原因是

  A.历史事实论据充分,事实胜于雄辩

  B.反复正反对比,纳客逐客利害昭彰

  C.切中秦王急于统一天下的心理愿望

  D.排比对偶联翩,行文气势十分充沛

  4.下列《“今”》中的论证,通过演绎法证明“今”最可宝贵的是

  A.屈原的《离骚》,永远使人人感泣

  B.宇宙大化,刻刻流转,绝不停留

  C.时间但有“过去”与“未来”,并无“现在”

  D.一掣现在的铃,无限的过去和未来皆相呼应

  5.《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最能体现中心论点的语句是

  A.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B.《书》日:“满招损,谦得益。”

  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D.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6.《选择与安排》中,朱光潜阐发“常山蛇阵”的特点,是为了通过比喻来论证

  A.每件艺术品都必须突出一个中心意旨

  B.每件艺术品都必须抓住几个典型细节

  C.每件艺术品都必须做到层次脉络清楚

  D.每件艺术品都必须是个有生命的整体

  7.《张中丞传后叙》中,作者补记许远的事迹,采用的方法是

  A.立论中补记 B.记叙中补记

  C.驳论中补记 D.抒情中补记

  8.《种树郭橐驼传》中,橐驼种树的基本原理是

  A.其本欲舒,其培欲平 B.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C.其莳若子,其置若弃 D.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9.在《报刘一丈书》中,作者描写干谒者的行为主要是

  A.奔走权门,毛遂自荐 B.奔走权门,摇尾乞怜

  C.奔走权门。邀功请赏 D.奔走权门,索官求爵

  lO.《故都的秋》中,为了突出北京秋天“色彩浓、回味永”的特色,作者两次写到南 国之秋的色淡、味浅,这运用的表现方法是

  A.对比 B.类比 C.铺垫 D.侧写

  11.《爱尔克的灯光》中,写我走过故居时,“这条街、这个建筑物开始在我的眼前隐 藏起来,像在躲避一个久别的旧友”,这里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借代

  12.《诗经。氓》所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

  A.兴 B.比 C.赋 D.比兼兴

  13.曹操《短歌行》的主旨是

  A.渴望贤才汇集,建立功业 B.喟叹功业难成,借酒浇愁

  C.感慨亲朋离散,孤苦无依 D.感叹人生苦短,忧从中来

  14.作品融诗情画意于一体、风格清新淡雅的著名唐代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王维 D.杜牧

  15.自居易《杜陵叟》“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四句的抒情方式是

  A.直接控诉 B.借叙事抒情

  C.借景抒情 D.借典故抒情

  16.李商隐《无题》中运用比兴手法抒情写意的诗句是

  A.相见时难别亦难 B.蜡炬成灰泪始干

  c,晓镜但愁云鬓改 D.夜吟应觉月光寒

  17.《前赤壁赋》继承和发展的赋体的传统手法主要是

  A.铺张扬厉 B,夸饰渲染

  c.主客问答 D.骈俪对偶

  18.《断魂枪》开头的社会环境描写,对后文人物性格展现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制造一种急剧动荡的气氛 B.设置一个让人表演的舞台

  c.展现一幅人物活动的背景 D.反衬种种落后于时代的心态

  19.《麦琪的礼物》中采用虚实双线并行的结构,其主要目的是

  A.避免重复 B.留有余地

  c,制造悬念 D.强化矛盾

  20《宝玉挨打》中,说“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到这个分儿”这句话的是

  A.袭人 B.林黛玉 C.贾母 D.王夫人

页码:[1] [2] [3] [4] [5] [6]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