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谓之不宜”的提出者是( ) A.老子 B.孔子 C.荀子 D.庄子
2.声音的强弱决定于( ) A.频率的大小 B.振幅的大小 C.发音体的松紧 D.说话的速度
3.语音中声带振动的浊辅音是( ) A.乐音 B.噪音 C.乐音和噪音的混合体 D.纯音
4.舌尖前不送气清塞音是( ) A.[t] B.[d] C.[ts] D.[s]
5.汉语北京话中,有的人把“一般儿大”(同样大)说成“一边儿大”,这种现象在语音学上叫( ) A.同化 B.异化 C.弱化 D.增音
6.把词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所依据的是( ) A.音节的数量 B.语素的数量 C.词的用途 D.词的地位
7.“背黑锅”、“走后门”、“碰钉子”都属于( ) A.惯用语 B.谚语 C.成语 D.简缩词语
8.外语学习中,学习者往往会建立一种不同于母语也不同于外语而只属于个人的语言系统,这就是( ) A.交叉语 B.双语 C.混合语 D.中介语
9.外语学习中,学习者的母语会对其所学的外语产生影响,这种现象叫( ) A.语言接触 B.语言迁移 C.语言混同 D.语言杂糅
10.机器翻译可以分为四个层级,其中最高的一级是( ) A.语境平面的翻译 B.语义平面的翻译 C.句法平面的翻译 D.单词平面的翻译
11.汽车司机行驶到路口,看见红灯就会马上停车,这是一种( ) A.感性思维 B.逻辑思维 C.发散思维 D.推理思维
12.人大脑的右半球掌管( ) A.语言活动 B.直观动作的思维活动 C.抽象思维 D.判断和推理
13.一般认为人大脑语言功能的临界期最迟是( ) A.2至3岁 B.6至8岁 C.9至10岁 D.12至13岁
14.从语言形式本身看,双词句标志着儿童产生了最早的( ) A.语音能力 B.语义能力 C.语法能力 D.构词能力
15.在儿童语言获得过程的某一阶段,儿童说出的话很像大人打电报时所用的表达方式,这个阶段他们的语言被称作“电报式语言”,这个阶段是( ) A.咿呀学语阶段 B.单词阶段 C.简单句阶段 D.复杂句阶段
16.小脑的主要功能是( ) A.连接大脑左右两半球 B.负责内脏功能 C.控制人体运动的平衡 D.负责掌管记忆功能
17.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是( ) A.音素 B.语素 C.义素 D.义位
18.文字起源于( ) A.结绳 B.图画 C.结珠 D.穿贝
19.语言间亲属关系最重要的标志是( ) A.语音对应关系 B.词汇对应关系 C.语法对应关系 D.文字对应关系
20.要确定几种未定的“话”是属于同一“语言”的不同“‘方言”,还是不同的“语言”,应当依据( ) A.说话者相互理解程度 B.语言结构本身差异的程度 C.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认同感 D.说话者的民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