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为了孩子(上)
何建明
“我、我是堂堂正正的北京人呀,可现在我连小时候一起读书的同学都不敢见了,为啥?就是我现在这个样还有人相信我是北京人吗!”这位考生母亲一说话就擦眼泪,看着她满头银丝,我心底油然升起一股怜悯之情。在我保证不说出她的真名后,这位大姐才同意我的采访。
我这里称她为章大姐吧。
章大姐是1970年下乡的,还没有读完高中就被学校一声令下跟着同学们到了山西吕梁山一带插队去了。她与当年很多北京女孩子一样,是瞒着家长自己硬把户口迁走的--那时候这样的行为是“真正的革命行动”。她本来因为年少体弱可以分配到好一点的乡村,但由于“革命意志坚强”,要求批准到最穷的山区落户。就这样,她在山西和河南交界的运城地区的一个山村安家落户。那是个完全与世隔绝的穷地方,上乡里的小镇也要走上近一天的山路。章到这儿插队后住在一家有3个儿子的老农家,主人待她不错,特别是每当生产队分给她重活累活时,当家的老爷子就嚷着叫3个儿子帮她干。日久天长,章便把这儿当做了自己的家。尤其后来她在北京的老母亲去世后,便跟这家房东的关系更亲近了一步。在她插队的第3年,房东大妈给她从城里扯了一块的确凉布,送到了她的小屋,随后问她愿不愿嫁给她家的3个山伢仔中的一个?章摇头也不是点头也不是,最后还是这家的老爷子选定的--嫁给二伢子吧。就这么简单,她就当上了这家的第一个儿媳妇。她的丈夫年龄与她还算相配,大3岁,而她的大伯子已经32岁了还是光棍。当了人家的媳妇,自然接下来就是生儿育女了。到八○年那会儿,那些当年与她一起下乡插队的知青都可以回城时,章的大孩子已经8岁,小的也有6岁了。根据当时的政策,她回城的希望是没有了。
她只好默默地流泪,偶尔站在黄土高坡向自己的故乡遥望一下,像是做错事似的很心虚。岁月的沧桑已经使她渐渐淡漠了自己是个北京人的概念。她把漫无边际的黄土高原和身边的两个孩子当做了生命中惟一的希望和全部的寄托。
突然有一天有人告诉她:根据政策,你可以有一个孩子回北京。
她的那颗已经枯萎了的北京情结仿佛在这一夜间猛然长出了绿芽,那颗死了几回的心顿时被打动了:坚决送娃儿回北京上学!
不管丈夫怎么嘀咕怎么罗嗦,她第一次在家里表现出不可更改的决心--孩子一定要送走!送到北京去!
北京,我的北京啊!多少年来,章第一次站在黄土高坡上,使出全身力气,对着自己的故乡方位,大声高喊。
她向北京送来的是小女儿。为了送谁回北京,丈夫还跟她吵了一场。丈夫的意见是送儿子,而她则坚持送女儿。“山里的女孩子除了嫁人和替别人生孩子外还有什么出息?”她抱住自己的儿子,痛哭流涕地对他说:“不是妈不心疼你,可你看看妈现在还有哪点像城里人?哪点像北京人呀?妈不能再让你妹妹一辈子像我一样的苦命……”
临走那天,她抱着两个孩子,痛哭了很久很久,一直到拖拉机开出几道山弯,她才放开儿子的手,与女儿一起千里迢迢回到了久别的北京。
啊北京,多么熟悉而又极其陌生的北京。章虽然自插队后的二十几年中也多次回过北京,可当她此次领着女儿重返北京,细细观望亲爱的故乡时,她才真的感到故乡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大得她这个从小生长在这儿的老北京人有种完全找不回自己曾经是个地道的北京人的感觉。她伤感起来,眼泪不停地流,害得一旁的女儿连声说:“妈,要不我们回山西算啦,这儿不是我们的家。”
“胡说,这儿才是你的家。记住:有谁问你时,你要一点不含糊地告诉他们:你是真正的北京人!”她要满嘴山西口音的女儿发誓。
女儿只好老老实实地听母亲的话,孩子哪里知道母亲让她牢记这话的真正含意。
章把女儿带到北京后,遇到的头件事是给女儿找所学校,哪知本来很简单的事却弄得章不知如何办才好。章在北京的亲人除了两个哥哥外,没有什么人了。章自己的父母在前几年就谢世了。虽然两个哥是亲的,但天各一方多年,再说哥哥家的孩子最小的都快大学毕业了,大孩子早已有了后代,章家祖上有房子后来拆迁全都变成了公房,等于章在北京的根也没了,她女儿的落户问题也是她同两个哥哥前后商量多次才定下的。最后还是大哥心胸宽敞些,章的女儿就落在大舅家,可大舅妈说孩子住的地方得另外想法。章看看大哥家的情况也确实为难,一个三室一厅的小三居五个人住着已经够呛。章便同二哥和二嫂商量,因为二哥家也是个三居室,两个女儿一个快要结婚了,另一个刚上大学,挤挤应该是没多少问题。但二嫂一脸不高兴,碍于面子没对章直说。
“这样吧,正好我们一楼比别人方便些,我给孩子在门口搭一小间出来,要是她嫌,以后我再跟她换,妹你看怎样?”二哥显得无可奈何但毕竟是真诚的。
“行,娃儿能在北京有个落脚的地方就成。”章没有特别的要求,能让女儿有个睡觉的地方便是阿弥陀佛的事了,还讲究啥?再说哥哥家怎么着总是自己人嘛。
特别说明:由于高考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高考消息可能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手机短信传送天气预报、演出信息、彩票号码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 文化教育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