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 | 免费邮件 |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文化教育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网络文学 > 不吐不快> 旌旗网上书店>新闻报道




《读书》事件中三个场地的较量

http://edu.sina.com.cn 2000/06/26  旌旗网上书店

  作者:BR

  一天来看过了关于《读书》事件的诸多文章和信息,知道又是一群文化人为很不文化的事儿开始过招了。对阵双方是《读书》(及其拥护者)和它的攻讦者,但仗打得颇乱,大仗里还有小架,大事件里还有个人问题,个人问题还搅和着一种什麽历史问题。现在看来,交手双方阵容相差悬殊,《读书》一方正面战场只有董妈妈一人支撑,虽说有甘阳先生助阵,但甘先生又手忙脚乱地忙于打私架,使其军力大打折扣,而反方人数占优,属外围游击部队,散点进攻,已经有人民的汪洋大海之势。

  事情就是有人批评《读书》的风格或是说品质,质疑《读书》杂志创立的学术“长江奖”,于是正反双方开始过招,但中间又有人冒其前主编之名在网上插了一手,激怒了正方大将甘阳先生,继而又扒开了前主编以及《读书》的陈年老帐。

  就三个场地的事情聊一聊吧。闲聊,聊到哪算哪儿。

  一、近年《读书》是与非:谁也倒不下的较量

  这是分不出对错的较量,管他什麽左派右派南派北派洋派带派有派派头头派武当少林峨嵋崆峒的,谁都有自己的道理,而且是相当有道理。至于这是否涉及了杂志品质,也是一样无对错可呈。即使处于极其劣势者,最后还能使出一招滴水不露乾坤定位的护命大法: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但虽然没有胜者败者对者错者,却有一个吃亏者,那就是《读书》杂志:保持了面子,失去了形象,而且由于《读书》一副把批评者当敌人的架势,势必失去更多的读者。董妈妈把对《读书》的批评(就算尖酸些)称做“攻击”“中伤”“谩骂”“围剿”和扣帽子,显得好没肚量。一个人是攻击,两个人是攻击,怎麽那麽多人都是攻击。跟一个人有私怨,怎麽跟那麽多人都有私怨,假如跟那麽多人都有私怨,那可真成问题了,你杂志又不是“王海打假公司”。

  作为《读书》原来的半铁杆读者,咱翻了一下家里的《读书》杂志,发现买的最后一期是1999年第一期,就是说一年多没看了。

  说实话,这几年《读书》给咱的印象不是一个兼收并蓄的杂志,倒象是一个小沙龙的内部刊物,把这几年的《读书》拿来翻一翻就知,目录上无非就是那几个人换班似的来回“值刊”,从不更新的熟脸不厌其烦地出面。其实这个熟脸烂炒的现象可以扩大到当前整个文化类期刊界,如果你不幸是一个文化类期刊读者,你就会发现翻过来掉过去就那几个同志来回各刊串门。一月份在A刊是这几位同志,二月份在B刊还是老哥几个,三月份少了俩,那是哥们正在抓紧学习新课本,为下几月的投弹做准备。就这样,几个人搞成小沙龙,小沙龙再联成大沙龙,小沙龙越来越多大沙龙越来越很大,只是里面的人面和人数--照旧。

  总嚷嚷民间民间民间,民间在文化界都快成“你吃了吗”,以后咱要给期刊做广告宣传什麽的,咱就做:你民间了吗?不过,咱问一句,“民间立场”就是偶尔熟人臭聊聊烦了时从地里抓来一傻小子寻寻开心搞搞新意思吗?咱想,“民间立场”可不是你心情来了买来几块地瓜一摆那麽机动,而是在你的地里你愿不愿种下地瓜的种子,你的土壤能不能让地瓜生长,地瓜在你的土壤里会不会越长越变得象土豆之类的东西。

  二、长江《读书》奖:无法掩盖的要害

  杂志风格转变或品质下降的问题是公婆各有理的事,这问题总不象屎和花的气味那样能使人们一鼻了然地断出香臭,但《读书》被击中了要害部位:“长江奖”。获奖作品是否公正这问题也是见仁见智的事,不用费言,但其主编获奖这事就实打实的是硬伤,哪个二百五大夫来了都不会说这是小溃烂。既然作为杂志社成员“不具备推荐、评选资格”,那麽不管中间有多少理由,只要这条不变,就不能有此种情况发生。

  但《读书》让人笑得岔气的地方是对主编汪晖获奖做的解释:“汪晖作为《读书》杂志社的成员……是不具备推荐、评选资格的。但评选活动开始时,他已经在国外进行学术活动直到现在。”哈哈,还是想笑。前面已经说了“不能”,而后面又无理找理地给出一个“不不能”,有时侯某些文化人说话绕来绕去的反而拌了自己的舌头。这句话要给改编一下特别有趣:白雪公主作为有夫之妇……是不可以同阿里巴巴结婚的。但是在阿里巴巴向她求爱时,白雪公主并不在她丈夫身边--所以……。

  “《读书》杂志原有将之撤下的打算,但这是经过程序产生的结果,《读书》杂志没有这个权力,民主的结果只能尊重”--又一段可笑的话,让人怀疑《读书》编辑的理性或是真诚。这里的程序是一个什麽无法无天的程序,程序是以什麽为根据运转的?这里的民主是一个什麽无视无顾的民主,民主是以什麽为准则成立的?红灯停、绿灯行,你规定了一个基本原则,然后又在具体操作中按照当时的几个值岗交警的意思随意亮灯,最后告诉大家:我们要尊重民主的结果。这种以违背自身基本原则为前提而成就的“民主”,还真好意思挺着脖子叫自己“民主”,咱看这恰恰是一种当事人随心所欲的专断!真正的民主绝不是单纯的一种当事人(关键的三个字)的多数意见吧。除去了严格的原则和科学的程序,那个独立存在的“民主”到底是个什麽东西?:)呵呵,那是我们很能够了解的事。

  另外,有钱理群和汪丁丁由于有自己作品入选而中途退出评委会的一事发生,还能自称自己的评选程序科学吗,还诺贝尔呢。从哪方面说都没法说通,作为评委,二位作品如何能进入评选程序、作为有资格参评者,二位如何能进入评委会。噢,合着哪有便宜就去哪儿。不过,这招真好,咱就是没机会,要是有机会搀和到这种事情里,咱也先当个评委啥的,跟其他评委混个熟,等他们把咱作品选上后,咱再一退,等着拿奖金。

  想起了去年《诗刊》的那个笑话般的什麽诗人评选活动。那次评选的结果大多是该刊的新老编辑及其亲密同志,但就这你还真不能说人家什麽,人家又没说自家人不能参选,而且结果还是统计群众的选票得出的(咱也在编辑部混过,群众选票,啥叫群众选票呀),哼哼,这个选票有多少代表性,你那刊物能收到多少选票,而在这有限的选票里谁知道又有多少你们编辑的学员?反正,现在冒着群众的名义干着不群众的事也多了,见怪不怪,挂羊头买狗肉不是当今的一个特征,当今的一个特征是:挂羊头买臭狗肉。而《读书》的这个“长江奖”跟《诗刊》不同之处在于,它买的不是臭狗肉,而是他的买卖手法有些不是味。

  三、甘阳:(--who亦远who--(:沈昌文:都是网络惹的祸

  不管怎麽说,大谈自由主义的甘阳这回彻底栽在网络的无度自由里了。在这次纯属网络惹的祸里,甘先生彻底体现了某些文人之间善于敷衍关系而不管内心喜恶的特征。

  这事情的事实就跟秃脑瓜顶上的虱子一样清楚,而且这个秃脑袋又是特别的秃特别的亮。事情挺有趣也很简单,一个蒙面人从甘阳背后打了他一闷棍,掉头跑了,甘阳没抓着人,却拾到一块蒙脸黑布,只见上面写着:我是沈昌文。于是甘阳恼羞成怒,掉头找到沈昌文,二话不说上去就一菜刀。结果,甘阳回来时与那个蒙面人再遇个正着,那人嘿嘿一笑又告诉他:俺不是沈昌文。

  这件事,甘阳一是栽在对网络的无知,二是栽在冲动。网络上一不见人二不闻声的,人家说是谁就是谁呀,你看到啥就是啥呀,要是人家说他是鲁迅,你是不是要到周海婴家去找正在看永不瞑目的鲁大爷算帐。咱要是转贴亦远的文章,咱就署名“甘阳家对门”,那会不会更有闹。当然,甘阳的冲动在这里能说明他的直率,还是表明他面对反驳的沉不住气,这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甘阳在回击里扒别人的“伤口”(待考)时,却扯露出自身品质上的缺口。在5月23日《明报》的《为〈读书〉讨个公道》一文里称沈昌文为“沈公”,余音未落,转身就在回应亦远的文章里骂其为“如此无赖”“人品太坏”,先生你的腰也太体操了,咋拧都行,同志们实在无法接受你的身手。哎,也难为您,称这种人为“公”那麽多年,浑身上下得费多大劲儿呀。

  另外,咱发现了一个甘先生写这篇檄文时的大秘密,来……小声告诉大家,别让甘先生听见。

  甘先生的文章是捧着一本辽宁教育出版社81年版的一本书写的,哈哈哈,咱独家发现。

  这本书叫《成语典故》。

  在《无可奈何答昌文,百般不解说〈读书〉--甘阳就《读书》之争答沈昌文》一文里,除了“恶狠狠”“发噱而好笑”“要发疯”“王八蛋”“阴险”之类词语外,咱发现了成卡车拉的大批量四字成语和四字短语,就此可以再编一个四字贬义词语备忘录:自作多情、心胸狭仄、硬充英雄、互相倾轧、排斥异己、争权夺利、矫揉造作、迹近无赖、为虎作伥、气量太小、

  手段卑鄙、人品太坏、如此无赖、混水摸鱼、乘火打劫、落井下石、装疯卖傻、神经错乱、道德抹黑、政治陷害、恶劣之极甘先生在文中说“但老实说如果甘阳也可以打成"中共特务",只怕中国知识界没有几个人清白了。”那麽,咱觉得这话还可改成这句话:但老实说如果甘阳也没有读过“成语典故”,只怕中国知识界没有几个人会运用成语了。




 新浪推荐
台湾海峡局势
2000高考专题
消夏旅游专题
偷渡客惨死英伦
抗美援朝战争专题
欧洲杯足球赛专题(24小时滚动报道)
新浪商城,全新改版!
新浪50M免费电子邮箱
日本超人气组合SMAP
中国ICP与纳斯达克
新浪网歌手卢庚戌
2000年港姐评选专题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