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新浪寻宝大行动,奖品多多,快来加入!! |
|
|
新浪网友:ldcen 时间坐标是明亡前后,空间坐标是南京秦淮河畔桃叶渡,在这样狭小的时空范围内,有四位杰出的女子同时被中国文化史永远珍藏。她们就是被称为明末四大名妓的柳如是、顾眉、董小宛、陈圆圆。她们是一个群体的代表,这个群体所蕴含的文化热量让后代阅读者的眼睛难以绕开。其中,柳如是尤其被人关注。 和所以的风尘女子一样,柳如是的背后是浸满了痛苦的身世。年仅十岁,她就被卖入了娼寮。她在这里学会了很多东西,不仅仅是琴棋书画,更主要的是反抗。所以,十四岁时被卖给了一个老翁做妾后,她很快就同这一家的一个男仆私相阅悦,干净利落地给老头戴上了一顶绿帽子。 结果当然是一顿羞辱之后被逐回娼门。在柳如是的眼中,从良做妾也并不比青楼生涯更为体面,生活在豪宅之中也不过是别人的性奴隶而已。阅历日富的柳如是张张扬扬地卖身为生,她性情刚烈,为人豪爽,敢做敢当,颇有男子风范。她在花柳丛中佯狂出世,时常穿儒服戴儒巾,招摇过市,见到相识则抱拳施礼,称兄道弟。她天生聪颖,凭自学积累了很深的文学底蕴,“分题步韵,顷刻立就;使事谐对,老宿不如。”她酒量颇丰,和男人比诗斗酒,经常让男人们醉吐狼籍,自己却若无其事。 幸运的是,那些流连在花街柳巷的不羁文人能够欣赏柳如是的这种作风。他们不是那种被教条遮住双眼的男人,他们能够看到柳如是别具一格的美,他们钦佩柳如是的洒脱大胆。 就是在这种情境下,柳如是和文人名士尽意交游,指点烟霞,品评文字,这种人性的舒张确实是所有闺阁女子所不能梦想的。不过,浪荡漂流毕竟不是她的本意,一半是欣赏“文坛领袖”的才情风雅,一半为了逃避江湖上的风波险恶,为自已寻找一个终身归宿,二十三岁的她开始主动追求起年过花甲的钱谦益。她的追求方式是那样的大胆直接,崇祯十三年十一月,她轻舟简装突然出现在钱谦益的半野堂,使后者大吃一惊。只见眼前这位女子“幅巾(儒巾)弓鞋,著男子服,神情洒落,有林下风。”明媚清秀的脸庞在男装的映衬下更得姿媚横生。老名士钱谦益在“文坛领袖”之处还有一个别号,叫做“风流教主”,从青年时代起便是脂粉队中的英雄,风流阵中的魁首。如今虽然廉颇老矣,为人却更是通达旷放,阅事既多,颇识得真正的人生三味。他曾在诗酒集会上和柳如事有过往还,当时颇为青目。此刻,对柳如事的突然出现他并不以为鲁莽,反而非常欣赏,而且花甲方年能有这样出色的女子主动追求,亦是喜出望外。 几天之后,柳如是便成了半野堂的女主人。半野堂风景清幽,松涛满耳,杂花满目。山泉激湍,在堂外挟花片而过。一老一小一对恋人,在堂内“湘帘檀几,煮沉水,斗旗枪,写青山,临墨妙,考异订伪,间以调谑。”这无疑是数千年中国人家庭生活中为数不多的完满的幸福片断。 女人的美丽和男人的觉醒是分不开的。周作人曾说,士人的高下在他对女性的态度中即可鉴别。柳如事的幸福也有钱谦益的通达,这位老名士对人生对世界都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由此导致他一糸列与众不同的作法,其中包括他不为明朝殉节。钱谦益以致仕大员,社会名流,和柳如是结婚时,居然按迎取良家女子的方式郑重其事,“行结郦礼于芙蓉舫中,箫鼓遏云,兰麝袭岸,齐牢合陛,九十其礼。”这种蔑视社会规范的做法引起社会公愤,认为他“亵朝廷之名器,伤士大夫之传统”,物议沸腾。看热闹的老百姓纷纷拣砖取瓦,掷打彩船,钱谦益在舱中“吮毫濡墨,笑对镜台,赋催妆诗自若”。 柳如是既嫁,也并没有从此改弦易辙,收拾个性,做起中国家庭的贤妇角色。她依旧狂放不羁,和钱谦益的一班朋友比酒作乐,往往酩酊大醉,“咳吐千钟倒玉舟”,颇有太白遗风,实无闺阁风范。钱谦益居然毫不介意,反而称赞她“佳人那得兼才子,艺苑蓬山第一流”。 更为当时世人诧异的是这位老儒有时厌倦应酬,竟会委托柳如是穿上男装,外出代他拜访客人,“竟日盘桓,牧翁(钱谦益号)殊不芥蒂。尝曰:此吾高弟,亦良记室也。”钱谦益能做到这一点,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钱谦益对柳如是完全是一种平等的态度,充分尊重充分信任。另一方面说明钱氏的朋友们,不以为忤反而能欣赏钱的这种作风。至少在这些人的观念里,女性已经取得了和他们平等的地位。世界在这个颠覆的角落里找到了平衡。 在柳如是和钱谦益的轶事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还是明亡之际,柳如是劝钱氏殉国而钱氏不能,柳奋身入水企图自尽又为钱所阻拦。钱氏降清后,外忧清议,内惭神明,烦躁时常绕屋彷徨自言自语“要死要死”。柳如是一次在旁冷冷说道:“你不死于乙酉(南京陷落之日)而死于今日,不已晚乎?”钱氏哑口无言。 人们说柳如是明于民族大义而钱谦益贪生怕死,一个妓女能够如此刚烈而大臣却这样畏葸,实在是一个极有意义的对比。不过,我觉的钱谦益的懦弱后面似乎还有别的内容。事实上,那些为数不多的殉国者们不过是用自己的生命草草演示了一个别人已经演示一千遍的僵硬的文化定理,没有任何新意。钱谦益本人并不认同这一定理,正如他不认同其他的许多文化定律一样。当初他即使起过殉国的念头也应该是为了逃避矛盾而不是舍身取义。事实上,在当时那种情形之下,活下去,对一个人的人格弹性和人格结构是一个更大的考验。 柳如是性格的刚烈决定了她最终会以一种斩钉截铁的方式来解决与这个世界的冲突。钱谦益死后,钱氏族人威逼她交出财产,她在众人的围追之中登楼自缢,简洁地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钱谦益被人嘲笑为“两朝领袖”,而龚鼎孳后来则被人讥为“三朝元老”。这两个人诚为有缘。龚鼎孳和钱谦益、吴伟业并称为诗坛“江左三大家”。钱氏娶了柳如是,而龚氏的夫人顾眉同样是秦淮河畔的一面艳帜。只不过,这两对夫妻面对世事的白云苍狗,态度各有不同。 与柳如是一样,被士人尊称为“眉兄”的顾眉在爱情中也是主动的一方。顾眉原可以凭自己的能力独立生活,她社会交往能力强,办事精明圆通,很早就在桃叶渡口拥有了自己的产业“眉楼”,为妓而又兼鸨母,在江南声色场中混得如鱼得水,是有名的一掷千金的“青楼阔少”。她天生丽质,风度闲雅,既能放浪,也能端庄,万种风情迷倒了无数男人,有人甚至因得不到她而自杀,她却似乎不为任何人动心。社会经验丰富的她是一位现实主义者,她要求的是既有社会地位又有才情的英俊男人,这样的男人既能给她有力的保护,又能满足她的精神需要,否则,她宁肯放浪到老。这时,龚鼎孳出现了。 龚鼎孳刚刚中进士不久,时任兵科事中,年轻英俊,风华正茂,前程似锦,南下金陵办理公务的过程中结识了顾眉。两人虽然一见倾心,不过龚氏当时尚且是一种逢场作戏的心态,并没有想到要和一位欢场女子结订终身之约。直到回到北京,他才发现自己对这个风尘女子魂牵梦糸,已经割舍不下了。正在之时,他忽然收到时顾眉托人带来的书信,表明了相守终生的愿望。龚氏虽是仕途中人,更是性情中人,既然佳人有情,才子也便欣然从命,两人的相知水到渠成,一帆风顺。 和明末所有的才子佳人故事一样,政治风云的大开大合始终是他们爱情生活的背景。明末的政治黑暗混乱,龚鼎孳的仕途却一帆风顺。这应当得力于他随机应变的本领。和顾眉一样,龚氏也是一位现实主义的信徒。李自成攻占北京,龚氏率先投降,为李自成政权四处奔走,数十天后,风云突变,多尔衮赶走了李自成,龚鼎孳似乎没经过什么犹豫,又投降满清。和柳如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顾眉也曾经劝过龚氏,不过是劝他早点投降。以至于别人责问龚鼎孳为何屈膝变节时,龚慌不怿言,竟说:“我原欲死,奈小妾不肯何”?成了千古笑谈。 不过,不论政治背景如何变幻,他们的爱情却似乎超乎其上。他们的生活似乎和世事沧桑两不相干。国事糜烂之际,龚氏明媒正娶江南名妓入京,而且又把婚后两人生活中的种种细节写成诗文公开刊刻,向世人喋喋不休他们梦一样的幸福。看来,他们有点被幸福冲昏了头脑。明清代替,他们一面屈节投降,一面却不避忌讳,在诗中写下对世事沧桑的悲叹和品评,挟论公允,颇有见地。他们的夫妻恩爱在新朝被列为罪状遭到攻击,言官说他“前在江南,以千金置妓,名顾眉生,恋恋难割,多为奇宝异珍以悦其心,淫纵之状,哄笑长安,已置父母妻孥于度外”。可是龚氏在丁父忧加江南时,公然携顾眉同行。守丧期间,顾眉无视官员服丧的严规,带着龚鼎孳重游金陵,沿江访友,在镇江、苏州、杨州、杭州等地游赏欢宴,屡兴诗酒之会,甚至招妓歌舞佐酒。这些举动在当时足以使龚氏丢官甚至入狱。龚氏夫妇在此时表现出来的勇气证明他们其实并不缺乏胆量和气魄。 龚氏夫妇的特别在于他们诗酒清歌不废,同时对世俗的物质利益也绝不拒绝。他们人格结构的包容性和多层次性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个特例。守丧期满回京复职后,龚鼎孳以十分积极的态度投入政治之中,屡屡上书提出政治建议,颇得顺治皇帝欣赏,连连拨擢,很快升为一品大员。按规定,一品大员的妻子应当封为诰命运夫人。龚鼎孳的正室夫人童氏在明朝时已是命妇,因为龚的移情别恋,此时独居江南老家,听到这个消息,语含讽刺地致书龚氏,说:“我经两受明封,以后本朝恩典,证顾太太可也。”既挖苦龚氏变节,又讽刺顾氏烟花出身,用语含蓄刁钻,一时传遍京城。谁知龚鼎孳果然顺水推舟,顾眉也欣然领受,妓女出身的顾眉名正言顺地成了一品诰命夫人,同时意味着龚氏废嫡立庶。满城哄笑一刹间变成了愕然,面对这对敢做敢当的夫妇,人们反倒不知该何合拢他们张大的嘴巴了。 世事变化无常,顺治十二年,龚鼎孳因为上书言事,触怒皇上,被贬为散职。巨大的荣辱起伏对龚氏而言不能不说是沉重的打击。这时,顾眉为安慰丈夫,借口为自己祝寿,携丈夫南返,在旧日卖笑的桃叶渡口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寿宴,她请的客人,既有当地的名爵显贵,又有社会名流,更为可异者,其中居然还有顾眉旧日交好的妓女数十人!宴上,客人中的几位出自龚氏门下的翰林亲自上台串戏,出演《王母宴瑶池》,顾眉和“旧日同居南曲呼姊妹行者李六娘,十娘,王十娘等”在台下安然欣赏。这惊世骇俗的一宴也只有顾眉才能设计得出。 龚鼎孳对这位女知已一直是铭感有加,钦敬不已。他曾赋诗“虎噬都无避,蛾眉那可捐”。应该说,是顾眉给了他超脱世俗的勇气。龚氏是“浪子宰相”,顾氏是“闺中阔少”,两个人都是享乐主义者,都精明现实,他们的行为和世俗是合而不合,隔而不隔,他们既蔑视规范又能利用规范,重视物质又能超越物质。明清之际,许多原来桃叶渡的旧客成了反清复明者,终日被官府追捕。顾眉当日虽然力劝龚鼎孳降清,此时却不避风险,多次资助这些朝廷要犯。傅山、阎尔梅、朱彝尊,还有一些亡友的遗孀,都曾收到过顾眉的大笔寄赠。在当时,这种举动绝对需要摧锋折刃的胆量。 对于这对恩爱夫妻的评价,一直都是后世阅读者的难题。我们大脑中那些固定的判断范式,都被他们一件又一件出人意外的举动打翻。也许,只有经过秦淮河畔桃叶渡口的薰风薰染过的人才能这样的让人捉摸不定,一言过难进。 明末的秦淮河畔,是道貌岸然的中国历史没有遮好的一处隐私。我们真的应当感谢历史的疏忽,正是在这块让它不屑一顾的人欲横流的堕落糜烂之地,生命的斑谰光彩人性的繁复美丽才尽情展示,才能让后世的我们通过文字的几块碎片,慨然想见当年的风流。当年的风流,实在已超出了今人的想象。正是这几块文字碎片,让我们必写了祖先们的生命深度。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