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用户注册| 网站地图
内容中心
  新浪首页>文化教育>文教信息>文化漫步>光明日报>内容




李自健和油画《南京大屠杀》

http://edu.sina.com.cn 2000/04/28  光明日报

  4月22日,一则电视新闻引起了我的注意:旅美画家李自健的巡回画展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李肇星大使和美国 一些著名人士出席了画展,画展中的巨幅油画《南京大屠杀》深深震撼了观众(见4月23日本报)。看着电视画面里的李自 健和他的贤内助、诗人丹慧女士,我的思绪不禁回到将近一月前,我在美国洛杉矶李自健家里采访他的情景。

  当时,一位朋友告诉我,有一位画家来美十余年,历尽艰辛终于取得骄人成绩,有没有兴趣见见面?由于我的日程安 排得很紧,感到没有时间再作安排。然而,当这位朋友接着说,这位名叫李自健的湖南籍人,就是前一段时间由于展出油画《 南京大屠杀》在国际上引起轰动的著名画家。说到这里,我马上说,赶紧和他联系,只要可能就要和他见一面。我实际上早就 注意到:油画《南京大屠杀》于今年2月在荷兰参展时,尽管先后多次受到日本的压力,但还是终于展出了。

  当时,我就为画家的正义和勇气所深深感动。

  用心来创作李自健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说话仍带着很浓重的湖南口音。他告诉我们,油画《1937·南京大屠杀 屠·生·佛》,创作于1991年至1992年,是一幅三联画。原作现藏于台湾佛光缘美术馆。这幅作品画的是1937年 日本人侵占南京,屠杀成千上万的中国人的历史场面。画面中尸体成堆。日本鬼子狞笑着杀人取乐,和尚在收殓尸体,尸体堆 上尚存的一个小孩,头仰着对空哭喊,这景象令人惨不忍睹,战争的残酷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他作为一名中国人,早就对日本 一小部分人至今不承认存在南京大屠杀的暴行感到十分的愤慨,一直想有一个机会通过自己的画笔,将这一历史悲剧重现出来 ,以警示后人,永远不要掉以轻心,永远要牢记这一血海深仇。所以,在来美数年,有了自己的画室以后,他所精心创作的最 重要的一幅画就是《南京大屠杀》。

  强烈的反响油画完成后,1993年1月首次在台湾展出即引起轰动,一个月的展期里先后有30万人参观了作品。 接下来的岁月里,李自健带着他精心创作的近百幅作品,带着他的《南京大屠杀》,以“人性与爱”为主题,先后在全球五大 洲的15个国家和地区巡回展出,有60万人观看了他的画展。“有那么多的人被感动了。”李自健说:“我的巡回展都是毛 遂自荐的,没有经纪人。展览开幕时没有多少人,开幕后人越来越多,到闭幕时,有好些人由于没有看上画展而遗憾。在巴西 、在荷兰、在马来西亚都出现了这种情况。”

  李自健随手翻开在世界各地作巡回展时,观众们的留言簿。荷兰观众卡琳写道:“《南京大屠杀》让人感到震惊,尤 其是与其他美丽的人物画形成的反差。画家以熟练的画笔表现如此残酷的画面,真是令人叫绝,我热血沸腾。”法国观众凡尔 特写道:“对于那幅《南京大屠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为什么人们(少数日本人),不去愤恨罪恶,而寄恨于画?”马来 西来观众瑞沙写道:“《南京大屠杀》是一幅内涵很高、令人心神恍惚的作品,是一幅很难得的写实主义作品。它已把观众带 入了另一种境界,已把全场其余作品掩盖了,而显得无声无息了。”

  荷兰的三场斗争空前的影响,使日本一些人坐不住了。李自健说,在计划赴日展出时,日本蛮横地要求:李自健如果 要想到日本办画展,必须把《南京大屠杀》撤下来。而且,开始对李自健在别的国家举行的画展进行捣乱。最为典型的是发生 在荷兰的斗争。

  李自健最近半年来,先后在荷兰举办过三次画展。第一次是在去年10月,他应邀在荷兰西菲士兰博物馆举行首次画 展,他的艺术造诣受到荷兰各界人士的刮目相看。可是,因为画展中有油画《南京大屠杀》,就招致日本驻荷兰大使馆多次给 博物馆馆长斯彼立威特打电话,要求撤下这幅画。斯彼立威特馆长当即顶了回去。第二次是今年一月,国际著名的苏富比拍卖 行,特邀李自健到该行在阿姆斯特丹的荷兰总部办画展。在展出前夕,苏富比主办者未经画家同意就将《南京大屠杀》撤下来 了。画家十分愤怒,质问主办者:为何擅自将画作撤下?

  最后了解到,还是日本驻荷使馆从中作祟,苏富比拍卖行怕得罪日本大客户,不得不屈从。第三次是发生在今年二月 ,李自健的画展在荷兰泽斯特王宫举行。短短三四个月的时间里,一位中国旅美画家的画展能在世界艺术大师伦勃朗和凡·高 的故乡三次举行,并引起轰动和惊叹,这是多么令人惊诧和激动的消息。泽斯特市副市长证实,在李自健画展即将在泽斯特王 宫开幕时,他们也接到来自日本使馆的电话,要求撤下《南京大屠杀》,当然被拒绝了。为此,荷兰各大媒介纷纷发表评论和 读者来信,认为要求撤画是不可思议的丑闻,一时间在荷兰形成了一个《南京大屠杀》热点。当这幅作品在荷兰泽斯特王宫展 出,观众如潮,在留言簿上写下了大量愤懑的观后感。

  为什么日本某些人不管四处碰壁还要对一幅画过不去呢?李自健说,美国著名艺术评论家怀伯曼曾指出:《南京大屠 杀》艺术威力,说明“这是一份无比雄辩的声明。在这幅唯有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可与之相比的描绘可怖战争的作品中,作 者再现了1937年日军侵占南京的暴行。当年德国法西斯极端害怕艺术作品《格尔尼卡》,今天一些掩饰当年日本法西斯暴 行的日本政客当然也害怕艺术作品《南京大屠杀》。”

  “我心深处”

  李自健是我国培养的“文革”后第一批大学生,198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88年 赴美麻省艺术学院深造。

  他说:“来美这些年,时时刻刻感到自己是个中国艺术家,祖国养育了我,培养了我。我内心深处,童年的生活、农 村的生活不断地一幕幕展现出来,我有着一股强烈的冲动,要用画笔表现中国人民的善良、美好、奋斗的品质,并通过展出和 世界人民交流。我有一种使命感,我想用作品把中华民族的精神、爱心和真情传达给世界人民,让世界充满爱。”

  一位叫福莱曼的观众在看完李自健的画展后这样写道:“我从未去过中国,但这些画让我作出我一定要去中国的决定 。我的心跳停止了片刻!真不敢相信,真像自己亲身走在乡村,通过自己的眼睛,看每一样东西,沉默的自然,富有感情的面 容,非常动人……我不能止住泪水,那样真,那样有人性,那样充满生命。”(马晓毅)

请您点击此处就本文发表您的高见



  新浪首页>文化教育>文教信息>文化漫步>光明日报>内容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