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陈染的多种可能性
http://edu.sina.com.cn 2000/05/25 北京晚报
王蒙:陈染的作品似乎是我们文学中的一个变数,它们使我始而惊奇,继而愉悦。她的小说诡秘、调皮、神经、古怪,似乎还不无中国式的飘逸空灵与西洋式的强烈与荒谬。她我行我素,神啦巴唧,干脆利落,飒爽英姿,信口开河,行于当行,止于所止,坦诚得让我心跳,不仅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方式,而且她的造句与句子后面的意像也是与众不同的。这就是独一无二的陈染!她有自己的感觉,自己的词汇,自己的世界,自己的符号!还有她稀奇的比喻和暗喻,简直是匪夷所思!从她的许多冷幽默和俏皮中,我们可以明确看出,她是我们的同时代人,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上,生活在我们之中,她的作品里也有一种精神的清高和优越感,她只是生活在自己的天地之间,然而很深邃。
吴义勤:作为一位女性作家,陈染在90年代的中国文坛确实具有一种独一无二的价值。陈染对于小说实验性、先锋性和新潮性的偏执与坚守,使她的写作天然地带着某种极端的意味,自然而然地成为各种文化潮头所无法回避的一种尖锐的存在,她自由写作的文人姿态,单纯而又边缘化的女性文本经验以及前卫性的话语方式都无疑构成了90年代女性文学的一方奇异风景。与其它的写作不同,陈染的小说呈现的是一幕幕带有终极意味的人类悲剧性生存景观,她把自己孤立于欢乐的人群之外,以一种思想者的姿态体验和言说掩盖于生存表象背后的那种生存之痛,我不知道,当代还有哪一位作家会像陈染这样专注于对生存痛苦的发掘和书写,但是我敢肯定,陈染无疑是把文本主题融入生命体验的最真诚最绝对的一个。她勇敢地暴露和敞开了她所体验和感受的全部生命之痛,把一个女人的欲望、心智、孤独、恐惧、病态、阴暗等等一切的本来面目都呈现出来。正因为如此,我觉得陈染应是我们当下一把难得的精神标尺,她对于“生存之痛”的描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从混浊、黑暗的生存之地突围而出,并且进入敞开和透明境界的可能。
戴锦华:似乎十分自然地,陈染作为一个女人书写现代都市女性的故事,而且她笔下的主人公大都是以青年女性为主。如果说陈染的作品仍是某种人物的假面舞会,那么她披挂的是一张几近透明的面具,不是男人对女人的凝视,不是潜在欲望视域中的窥视,而是有自恋、有自审、有迷茫、有确认,固执顽强地托起一个女人的天空,逃离男性话语无所不在的网罗;反思男性文化内在化的阴影,努力书写自己的真实、体验,同时通过对女性体验的书写,质疑性别次序、性别规范与道德原则。
贺桂梅:个性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体验是陈染的创作主题,她的写作资源来自作家的自我反省和对生存个体的审视,而最真切和深入的个体体验又必然来自作家自身,因此,写作对作家而言既是生存的观照也是生存本身,而作品中的个人化体验则经由文字写作而深化为人类的普遍处境---这构成了陈染创作的最大特色,也构成陈染作品读解的多种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