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 | 免费邮件 |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文化教育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文教信息> 文化漫步> 辽沈晚报 > 正文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沈阳城真有2300岁

http://edu.sina.com.cn 2000/07/29  辽沈晚报

  一年前,如果你想了解沈阳城的始源,恐怕没有人能准确地告诉你,因为那时这还是个百家争鸣的问题。即使一年后的今天,可能绝大多数人还是回答不了这个问题。作为沈阳人,不知道自己居住的城市究竟是建立于何时,何人所建,这实在有些令人感到尴尬。其实,早在去年年底,这项沈阳历史上的空白就已被填充,经过有关专家学者的考察、论证,最终确定了以战国时期燕昭王十二年(公元前300年)燕国大将秦开设立辽东郡时建立的候城作为沈阳建城始点。为详细了解其中的缘由,记者采访了参加“沈阳建城始源研讨会”的两位学者。

  1.秦开是沈阳城的“开城大将”

  当记者向辽宁大学历史系郑川水教授采访有关秦开的生平时,郑老欣喜地告诉记者,今年9月1日沈阳市民将在“建城2300年大庆典”上一睹“开城大将”秦开的“风采”。他介绍说,届时,“秦开”将手执燕王职戈,身披猩红斗篷,高踞秦汉筑城彩车之上,统领着100名身着粗麻铠甲的燕国士兵,手执枪、盾、旗帜,昂首前进,100名身穿彩装的秦、汉仕女队伍紧随其后。队伍中传来的是一阵阵沉雄旷远的脚步声,并夹杂着悦耳的钟磬兵戈之音,车上飘扬着“燕”、“汉”、“候城”和“秦开”等红黄黑白4种纯色旗帜,场景将甚是壮观。

  据郑老介绍,关于秦开只是在《史记》中有简略的记载。当时的中原正处于战国时期,七国争雄,连年交战。北方各少数民族对地处北部的秦、赵、燕等国长期袭扰,战事不宁,成为大国争雄中原的后患。赵国的武灵王首先进行了胡服骑射的改革,继而逐走楼烦等胡人,建造长城。秦国也仿效筑城御胡。此时的燕国正处于昭王图治,国力复盛之时,也想给胡人一点颜色。而燕国望族秦开经历奇特,年轻时曾被当作人质扣押在胡人部落多年,因此对胡人的语言、习性、特点和战术等都非常熟悉,故成为燕国领兵突袭东胡的最佳人选。果然,英勇的秦开率领的燕国劲旅不负重望,经过几番恶战后,一举击溃东胡军主力,并将其逐出辽河流域,为防东胡再犯,秦开率兵也建起了一道西起河北北部,东至辽东(今丹东一带)的燕国长城,驻军戎守,并在长城以内的土地上设立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等五郡,委派官员管理。沈阳当时是属辽东郡临近长城线的一个县级军戎之城,名曰候城。

  关于评述秦开这位旷世功臣的功绩,沈阳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研究员李仲元认为秦开强兵却东胡后,平息、消除了东胡对中原的侵扰和对先进生产方式的破坏,并将中原先进的生产方式和进步的国家制度扩展到一直在东胡落后的部落联盟控制下的东北地区,将华夏文明、炎黄教化延伸到蛮荒之地。同时却东胡、筑长城、拓边土、建五郡,将河北北部和辽宁大部分纳入中原体制,为以后的大一统立下了旷世奇功。

  2.沈阳城2300岁

  沈阳建城时间一直是史学界争论的焦点之一。经过几代考古学者的共同努力,历经几十年,尤其是1998年以来沈阳市召开的两次“沈阳建城始源研讨会”,终于在1999年12月,大部分与会学者达成共识,认为沈阳建城始源是战国时期燕国在以燕昭王十二年(公元前300年)为上限的十几年间所建的候城,至今的公元2000年共2300年整。

  据《史记·匈奴传》记载,燕国对现今辽沈地区的开发,始于燕国大将秦开击败东胡,修筑辽东长城,并建立辽东郡(首府在今辽阳)等五郡以御胡。我国著名史学家、东北史地专家金毓黻在其所著的《东北通史》一书中,根据对古书的考试,把秦开设立辽东郡的时间定为秦昭王十二年,即公元前300年。此后这一观点又普遍被多部有影响的史学著作的作者承认和采用,成为沿用已久影响较大的观点。

  另据史书记载,公元前300年,燕昭王继位后,为报齐国企图乘燕国内乱吞并之恨,招贤纳士,奋发自强,以图复仇雪耻。当时燕国国力强盛,有能力也需要击败袭扰本国北方边境的东胡,并继续向北扩展,以便除掉进攻齐国时的后顾之忧。而在燕昭王后期及以后,由于燕国集中力量战齐,加上大将乐毅出走,国力日衰,大规模向北拓举已不可能。

  根据众专家、学者的推证,公元前300年燕国始设辽东郡后,为治理新征服的广大地区,并防御外族入侵,不可能只兴建首府襄平(今辽阳市)一个城,而应同时设立若干个郡辖之下的县级城以实现管理的职能。根据地理位置及有关汉代辽东郡各县的记载,在这里所设的县应有与汉代同名的候城。

  另外,本世纪70年代,在沈阳故宫大政殿前和沈河公安分局院内,发现战国至汉代城址;1993年又在沈河区宫后里发掘出战国至汉代的古城墙遗址,并出土瓦当、板瓦等官衙所用的建筑构件,充分证明了沈阳市旧城区域内,从战国时期就建有相当规模的古城。解放以来沈河区热闹路、大东区四一库等地出土的战国墓葬及大南、小南等处发现的汉墓群,也可以作为当时古城存在及规模的佐证。据考古专家鉴定,沈阳城内出土的战国文物的时间上限为包括公元前300年在内的战国晚期前段,正相当于燕国设立辽东郡并建立其属县候城的年代。

  3.候城是沈阳城的“老祖宗”

  郑川水教授告诉记者,“候城”最早见于《汉书·地理志》,“候”是“伺望”、“侦察”、“守护”的意思。按《汉书》、《资治通鉴》等书注文的解释,候城即障,意为设在边塞上负责了望、守卫的城。而沈阳在战国秦汉时所建古城,北临辽东长城,以“拒胡”为目的,有明显的伺望、守护之城的性质,与候城之意正好吻合。其正式的专有县名,应是自此演变而来。西汉的候城县,是辽东郡的“中部都尉”治所,显然是处于军事防务要地,东汉时又曾在此设置“障尉”一职,负责边境防务,与候城的“障”之意正相符合。

  专家们认为,至此还不能说明沈阳城内古城遗址就是汉代及以前的候城县,于是他们又开始了艰辛的查根溯源工作。

  《汉书·地理志》记载,候城县原属辽东郡,东汉时与辽阳(今辽阳县偏堡子)、高显(今苏家屯区魏家楼子)二县一起,并入东边的玄菟郡,说明候城县位于辽东郡的东侧,且与辽阳,高显处于同一区域。

  民国以前中外学者大多将候城县定位于沈阳市内及附近。解放后至七十年代以前,学术界结合考古资料,定候城于沈阳市东、南郊出土的汉代古城址。七十年代后,沈阳城区发现了战国至汉代城址、城墙,并出土了战国时期板瓦、“千秋万岁”瓦当等文物,证实城内有官署建筑,从城的规模和周围墓葬的数量和等级分析,应确定为候城所在地。

  候城虽然是边塞防守性质,但不一定都要建在距塞(长城)特别近的地方,这在考古发掘中已得到证实。沈阳虽距辽东长城北段和东段约百里,但仍在其防守纵深范围之内,并可以起到领导、协调地区防务的作用,所以汉代在此设中部都尉和障尉,与“候城”的名称并不矛盾。

  明了了沈阳城始源的来龙去脉,作为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人,大概不再会处于那种不知城为何人所建、建于何时的难堪境地了吧!而应该做的,是为我们的开城大将喝彩,为我们的城市而自豪!本报记者孙凤杰






 新浪推荐
特别报道:协和式客机在巴黎上空坠毁
新浪奥运专题网站
趣味心理测试
2000高考专栏
中韩足球对抗赛
沪深股市2000年中报
网上学电脑学上网
新浪网勤工俭学信息留言版




新闻查询帮助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