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 | 免费邮件 |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新浪寻宝大行动,奖品多多,快来加入!!



文化教育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文教信息> 文化漫步> 北京晨报 > 正文

-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敦煌之子再续辉煌--常嘉煌自费开凿石窟纪实

http://edu.sina.com.cn 2000/09/23  北京晨报

  自莫高窟的崖壁上敲响了千年以后震惊世界的第一声,这开凿洞窟绘制精美彩塑的工作历经了十个朝代一千余年,但是由于历史的变迁,莫高窟沉寂了

  敦煌位于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处。南枕祁连山,西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靠北塞山,东峙三危山。莫高窟坐落在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宕泉河谷里。

  相传公元366年,也就是前秦建元二年,一位名叫乐亻尊的和尚杖锡西行,来到三危山下的宕泉边,突然,他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三危山上,佛光万道,气象万千。好一幅神奇的千佛图啊!他认定这里就是他所要寻找的佛教圣地。于是,他便在此安营扎寨,化缘募捐,在莫高窟的崖壁上敲响了千年以后震惊世界的第一声,开凿了第一个洞窟。以后经历十个朝代,由十六国到元代的一千余年间,先后开凿了一千多个洞窟,无数无名的画工,在里面创作了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画,建造了世界最大的画廊。莫高窟现存洞窟492个,彩塑2400余身,壁画45000多平方米,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由于历史的变迁,到公元1524年,也就是嘉靖三年,明王朝下令闭锁嘉峪关以后,废弃了瓜、沙二州,敦煌成为西域游牧民居地,城街荒废,石窟创作也就停止了,莫高窟从此沉寂了。

  在能参加敦煌藏经洞发现百年纪念活动时,记者来到这块圣洁的土地。站在莫高窟60公里远的一片断崖边上,听到脚下又响起了开凿的锤声,看到敦煌现代石窟艺术工程时,我们感到又惊奇,又惊喜,敦煌石窟创作是一项古老的工程,它延续了千余年的历史,现代石窟工程则把现在传给了未来。而这项工程的奠基人就是被称为“敦煌之子”的常嘉煌,其父是被誉为“敦煌守护神”的常书鸿。

  常书鸿,这位昔日巴黎画界的艺术骄子,为了拯救敦煌艺术宝库,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毅然回到了祖国。在随后几十年艰苦而孤寂的生活中,他把一切都献给了敦煌

  常书鸿1904年出生在西子湖畔。1927年他去了法国,留学十年间,他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许多油画被法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1935年秋季的一天,在巴黎塞纳河畔旧书摊上,常书鸿偶然看到了伯希和编辑的《敦煌图录》画册,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为了拯救敦煌艺术宝库,他放弃了国外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毅然回到祖国。1943年7月27日,他担任首任“敦煌艺术研究所”所长。

  此后,在几十年艰苦生活中,常书鸿历经了种种不幸与打击,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坚守在三危山下的断崖边。他组织修复壁画,整理流散文物,撰写了一批有较高艺术价值的论文,临摹了大量的敦煌精品壁画,并在国内外多次举办大型展出,为保护、研究莫高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94年春节的晚上,也就是常书鸿辞世前的百余日,他曾给江泽民主席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忆及当年受周总理‘敦煌工作一辈子做不完,要世世代代做下去’的重托,现吾妻承仙、小儿嘉煌均有志继承我的事业……吾心稍安。”

  1994年6月23日,常书鸿带着对敦煌无限的眷恋离去了。他回到了永远的故乡,留下了一个未了的心愿。常书鸿逝世后,骨灰一部分放在八宝山,一部分埋在敦煌故居前,骨灰回敦煌时,是总理的专机送回来的。

  常书鸿的故居坐落在九层楼前的皇庆寺里,院内有一块同地面持平的墓碑,赵朴初先生题写的碑文是“敦煌守护神常书鸿一九○四--一九九四”。院里是三间土房,堂屋放着常书鸿的遗像,桌子上放着当年江泽民主席发来的唁电。日本友人赠送的常书鸿半身铜像摆放在屋里。

  常嘉煌生在敦煌,名字中带着“煌”字。他的命运似乎注定离不开敦煌。“文革”中,他曾一度要改个名字。父亲常书鸿对他说:“改名字,改变不了你的命运。”

  在常书鸿故居,记者见到常夫人李承仙和常嘉煌。常嘉煌1950年4月出生在敦煌莫高窟,高高的个子,微黑的脸庞,显得既沉稳、纯朴,又颇具学者风范。

  常嘉煌回忆说:“我就是在这里出生的,我母亲还记得我小时候第一幅画是在莫高窟的沙地上用树枝画的。她说我的艺术生命是从敦煌的沙地上开始的。这些往事在我心里注入很深的敦煌情。‘文革’中,我曾一度要改个名字。父亲说:‘改名字,改变不了你的命运。’”

  一座敦煌现代石窟艺术工程,凝结着无数人的敦煌情。延续千年石窟的历史,留下这个时代的画卷,作为当代人对敦煌的礼赞

  对于现代石窟议论者颇多,在莫高窟这样伟大的艺术宝藏旁,再开凿新的艺术石窟,意义何在?

  当问及这一话题时,常嘉煌沉吟了一会说:“简单地讲,对敦煌爱与恨的情结促成我做这件事,从公元366年乐亻尊开凿第一个洞窟,到1524年石窟创作停止,敦煌创作的辉煌持续了千年。我作为敦煌的儿子就想继续这种停止的历史。目前敦煌是一座旅游观光城市,对于现代人来说,总觉得欠缺点什么,所以我就想用开凿石窟的办法带动敦煌文化的复兴,为敦煌历史增添一点光彩。”

  在敦煌国际学术讨论会闭幕的最后一天,常嘉煌跟我们约好,下午3点带我们去参观他的现代石窟工程。

  现代石窟建在敦煌千佛洞的西南两公里的地方,坐在车里,常嘉煌滔滔不绝地介绍着:“开凿新石窟是我父亲生前的心愿,是他没有完成的课题。父亲生前曾有四句话:‘保护敦煌,研究敦煌,弘扬敦煌,继续敦煌。’只有继续敦煌一直没有做,为什么?我现在才体会到其中的难度。”

  车行到一处断崖边,看到不远处有一处土坯构筑的房屋,四周围墙有4米多高,这就是常嘉煌为开凿现代石窟建造的工作室,像农舍,又像一处汉代的烽燧,跟四周的环境自然和谐,融合在一起。进了工作室,给人一种神秘感,房梁上挂着红布条,写着“上梁大吉”,1998年8月4日吉时立。

  推开画室的一扇门,一个黢黑的地道口出现在我们眼前。沿着82级台阶,往下十几米深,就到了现代石窟的中央通道,里面灯火通明,常嘉煌说:“这是青海石油管理局从两公里外无偿引来的水电。”石窟已打通了近300米,上下两层,左右贯通,两侧已凿出了三个艺术石窟和四间休息室。石窟坐落在宕河古河床的断崖上,从洞窟往下看,十几米深处,黄色的河水哗哗地流着,远处卧佛山历历在目。几名画工拿着锤子还在叮叮当当地开凿着。

  在不破坏敦煌地表自然的前提下,常嘉煌开始的这一新的艺术工程不仅会重现古代石窟,而且现代艺术家也可在石壁上给子孙后代留下自己的作品,这是敦煌历史的延续,也是一项承前启后、绝无仅有的工程。

  常嘉煌表示,第一个洞窟的艺术创作必须是中国人的作品。谈到对现代石窟的构想,他说,第一个洞窟叫海外遗玉窟

  在1号窟里,常嘉煌为我们讲了现代石窟的设计及构想。“我小时候就听父亲说,祖先凿了很多洞窟,我们是不是能开凿新的洞窟,画新的壁画?过去是一种很朦胧的东西。到1995年敦煌市领导跟我提出过,我们这一代人应给子孙后代留下点什么,我就开始了现代石窟的构想,找一段比较适合开凿石窟的断崖,进行着大胆的尝试。图纸是我自己设计的,资金是我在日本画画攒起来的,没钱了,就到日本画画,有了钱,就回敦煌。”

  从1996年10月起,常嘉煌在日本多次举办个人画展,筹集资金,十几次赴敦煌,将资金投入工程。他的母亲李承仙也多次将自己的积蓄投入工程。常嘉煌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拒绝了国外公司和团体提出用他父亲的作品作为投资交换的条件,同时也拒绝了日本一家株事会社社长提出的由他指定的日本画家,进行第一个石窟壁画创作作为投资条件的要求。常嘉煌表示,第一个洞窟的艺术创作必须是中国人的作品。

  常嘉煌谈到了对现代石窟的最初构想:第一个洞窟叫海外遗玉窟,把伯希和、斯坦因等人盗到国外的藏经洞绢画复原画到墙上。他说,60多年前,也就是1935年,在法国塞纳河畔,这些绢画打动了我父亲,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60余年后,我又在日本东京京都艺术馆看到了大批敦煌绢画,非常漂亮,色和线条都比敦煌画要鲜艳得多。同样我也受到极大震动,下决心把散失的绢画复原到现代石窟墙上来。第二个洞窟是想复原唐代贞观年间的220窟,在1945年,我父亲把覆盖的宋代壁画剥下来后,发现题记“贞观十六年敬造”,是莫高窟最艳丽的洞窟之一。曾有一次,我在洞窟里协助拍电影照明时,打的灯很亮,我父亲一进洞子,马上惊呆了,他说:“要能够复原唐代刚完成的状态就太好了。”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经过种种研究,颜色成分变化也分析出来了,已经考证出20种敦煌壁画颜料。加上我母亲在敦煌工作了4个月,每天去研究那些壁画,完成了220窟1:10的草图,母亲要求无论遇到任何困难,也必须在2004年4月6日常书鸿先生百年诞辰之前完成220窟的复原。

  对于第三号窟,常嘉煌说:“我去过西藏,看到西藏寺院那些壁画很受启发,我设计在这搞一组大型壁画,当我看到北京历史博物馆展出的600米唐卡长卷后,深为震动,我想请那些藏族艺术家来画。另外,还有一个表现佛教东传的石窟,除了中国艺术家外,也可能请国外的艺术家来画。印度英迪拉甘地艺术中心的主任已表示,要选拔一批优秀的学生来这里学习和画画。”

  1996年6月,在常嘉煌的倡议下,兰州的西北师范大学成立了敦煌艺术学院,并在敦煌设立了教学基地,敦煌现代石窟将作为学生实习的课堂。

  敦煌莫高窟254窟,有一幅巨大的北魏早期壁画《萨垂那太子舍身饲虎图》。常书鸿和常嘉煌都曾临摹过《舍身饲虎图》。由《大藏经》中这个感人的故事,我们似乎明白了敦煌之子开凿现代石窟的初衷

  敦煌莫高窟254窟,有一幅巨大的北魏早期壁画《萨垂那太子舍身饲虎图》,这是《大藏经》中的一个故事:从前,大车国王有三位太子,最小的太子叫萨垂那。一天,三位太子进山打猎,见七只出生不久的小虎,围着奄奄一息的母虎,嗷嗷待哺。萨垂那看后,极为伤感,他要救活他们,于是决心舍身饲虎。他支走了两位兄长,脱了衣服,躺在虎口边。但是母虎太虚弱了,连吃肉的力气也没有了。萨垂那救虎心切,折竹刺,登山崖,刺喉咙,纵身跳崖落在虎口前,母虎闻着血味,用舌头舔食,挣扎着起来,将萨垂那的血肉吃完,顿时,大地为之震动……1943年,常书鸿及其弟子初来莫高窟时,第一个参拜的就是254号洞窟的这幅壁画,从中悟出只有抱定舍身饲虎的决心,献身于敦煌,才能干出一番事业。

  以后每逢敦煌研究所来了新同志,常书鸿总要领他们首先参观这个洞窟。常书鸿临摹过《舍身饲虎图》,常嘉煌也临摹过这幅图,从这个感人的故事,我们似乎理解了常氏父子两代人的敦煌情,似乎明白了敦煌之子开凿现代石窟的初衷……(贾利刚 江丽)




 相关链接
中国长城嘉峪关戈壁滩上墨写巨型“龙”字 (2000/01/13 11:19)
“敦煌学中心说”引起的反思 (2000/09/21 10:14)
参观人潮带来污染 敦煌壁画患“癌症” (2000/09/15 09:34)
专家指正:张大千没有破坏敦煌壁画 (2000/09/08 13:01)
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谈敦煌的保护 (2000/08/24 09:40)
 新浪推荐
奥运专题:陶璐娜为中国射落首金
奥运专题:中美女足大战
新浪奥运有奖竞猜
网上购买大幅奥运精彩图片
新浪网推出奥运短信息手机点播服务
争议另类少年作家韩寒
十一旅游征友
最新聊天室:E网情深



 新闻查询帮助及往日新闻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