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浪寻宝大行动,奖品多多,快来加入!!



文化教育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文教信息> 文化漫步> 北京晚报 > 正文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陆幼青“死给人看” 《死亡日记》引发争议

http://edu.sina.com.cn 2000/11/13 16:01   北京晚报

  自从得知生命还有三个月的年轻人陆幼青选择了利用这三个月的宝贵时间写一本书,用永久的文字记录下临终前人的心理状态;自从陆幼青选择在“榕树下”网站一篇篇发表这些文字;自从北京华艺出版社决定全力投入,打破常规出版《死亡日记》;自从这些“自从”开始,社会上的理解与不理解扑面而来。支持者自然占多数,但网上不断出现文章说陆幼青“沽名钓誉”;社会上闲言说“自残还给人看”,说出版社“没良心赚黑钱”,“拿一个人的生命进行炒作”。出版社有些顶不住了,开始拒绝记者的采访。

  出书是为炒市场还是慰藉生命

  华艺出版社的责任编辑不否认出版社考虑经济效益,“我们在开始时没那么伟大,但当我们看完书稿之后情况就不同了”。用金丽红副社长的话说:“我们感到一种沉重的责任”,散文般优美的文字一下子吸引了他们。在谈到为何选择出此书时,责任编辑黎波说:“首先我们认为国内没有一本同类的书,也许很多人可以平静地面对死亡,但是能用吸引读者的文字记录下来,而且又愿意公开出书,各种条件都凑在一起,确实难得。”谈到出书利润,黎波说:“书的价位定在最低点,18元一本的价位是作者定的。”陆幼青夫妇提供给出版社三个数字,即18、18.8、21,出版社选择了18元。根据通常的操作,这本书完全可以定位在24元至25元,出版社考虑这样一本好书,要广泛传播,争取更多的读者受益。读者多了利润再低,也会积少成多。

  这是一次刻骨铭心的出书过程,出版社在与作者一次次接触的过程中,不仅被作者的文字打动,更被作者利用仅能利用的疼痛间隙去完成写作而感动。陆幼青脖子上的肿瘤压迫食管、气管,难以进食与呼吸。每天都要服药消肿,几个小时后又肿起来,他就抓紧这点可怜的时间写下生命的感受。出版社破常规预付了足以应付眼前医疗费的稿酬。同时还打算搞社会捐助活动,但是又怕被社会误解。于是停了下来。

  陆幼青大胆地“死给人看”

  这是中国第一部袒露死前隐私的书

  曾经当过陆幼青“老板”的朋友、比他大一岁的谢荣祥不仅关心和鼓励他“写下去”,而且到北京与华艺出版社当发行部主任的老同学黎波面谈推荐。当时已有11家出版社在争出版权。华艺出版社副社长金丽红带队,亲自跑到上海与作者交流。双方一拍即合。在陆幼青的观念中死并不可怕。他的作品字里行间显现出来的是,在人生旅途中轻松地停下来,回忆往事,欣赏日月,难得有空儿“酒不醉人人自醉”。陆幼青并没有借景消愁。他感觉到了冷,就直言冷在何处。在书中真情地袒露了有些医疗机构并没有以人为本,冷酷为多,之所以放弃治疗,是因为惧怕治疗。六年前当他被确诊为胃癌做过化疗,但没有坚持下来。他认为治疗过程是很残酷的,首先你被确定为绝症,这与西方国家的差别很大。在西方,癌症不被认为是绝症,而是重症,可以有针对性地去治疗,局部用药,而我们有些机构却是一股脑地大面积地化疗,化疗后造成极大的痛苦和副作用。所以陆幼青认为治疗与不治疗都一样痛苦,干脆别治。陆幼青笔下的心理流露,应该对我们研究治疗癌症患者很有价值。

  “陆幼青能‘死给人看’并且能让我们活生生的人亲眼看到亲身经历这一事件,这对于研究了一辈子心理学的我来讲,还没有看到有第二个勇士。美国有写死亡的书《反抗死亡》、《生死之歌》、《相约星期二》,但都不是活着的时候写的。陆幼青真是很了不起。”这是我国心理学权威人士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张吉连昨天下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

  死到底能不能写给人看这是境界问题

  “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新闻媒体热心关注出版过程,这是一个绝好的临终关怀,因为这是作者本人的愿望。这件事说明作者、出版界、新闻媒体已经上升了一个境界”。昨天下午我国心理学权威人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吉连先生在家中接受记者采访时激动地这样说。

  张吉连教授认为,对于死亡,中西方有不同的理解,中国大多数人一直回避谈论死亡。西方的理论是这样的,非存在是存在感不可分隔的一部分。为了体验人生存的意义,首先要认识不存在的可能,因为有不存在威胁你,因为你时刻都会考虑到不存在,所以要从死亡的积极意义上看待死亡,而过去我们只从死亡的消极意义上来看待死亡,所以死亡就比较可怕。应当说死亡的威胁恰恰赋予生命最积极的现实意义,使个人的存在真实化、绝对化、具体化,如果没有非存在的意识,存在就必然索然无味。

  话到此,张吉连教授摊开双手,继续解释说:说白了吧,只有真正对死亡有准备的人,才能真正地拥有人生。陆幼青认为在自己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写出死亡的感觉是有价值的,媒体和出版社完全应该大张旗鼓地宣传。鼓励生命的强者,正如昨天《北京晚报》的报道,这是财富!本报记者窦清风报道贾中山摄




 相关链接
泪水打湿《死亡日记》 陆幼青著作终于出版 (2000/11/12 06:35)
陆幼青7日住院等待看见《死亡日记》 (2000/11/09 17:19)
《死亡日记》见证癌症患者与死神赛跑 (2000/10/23 09:01)
崔永元陆幼青“相约星期二” 实话实说《死亡日记》(附图) (2000/09/06 10:10)
《死亡日记》准备上银幕“直播” (2000/09/04 08:40)
“死亡日记”引来网友的激情评论 (2000/08/17 09:49)
《死亡日记》作者陆幼青的故事 (2000/08/16 16:11)
“死亡日记”反响大,读者希望不要干扰他的心 (2000/08/16 13:52)
死亡日记(节选) (2000/08/15 15:15)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第三届珠海航展
纪念抗美援朝战争专题
新浪招聘网站
美国NBA专题
手机频道提供资费技巧WAP及电信资讯
支持奥运,网上签名!
约会文学请到新浪文化专区
最新聊天室:E网情深



 新闻查询帮助及往日新闻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