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浪寻宝大行动,奖品多多,快来加入!!



文化教育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文教信息> 文化漫步> 北京晚报 > 正文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曾让人毛骨悚然的《一只绣花鞋》正式登场(附图)

http://edu.sina.com.cn 2000/12/06 09:48   北京晚报

  《一只绣花鞋》简介:

  讲述的是1948年国民党政府在崩溃前,曾秘密成立梅花党,旨在打入我党内部伺机而起。我党特工龙飞设法与梅花党党魁的女儿白薇邂逅,潜入梅花党党部盗取有梅花党人名单的梅花图,却告失败。从此,梅花图杳无踪迹,图上梅花党人名单成为悬秘。十年后,核潜艇设计图外泄、老虎滩出现伪装女士、火葬场闹鬼,销声匿迹十几年的梅花党又开始行动……

  你还记得吗?

  清晨,嘉陵江面涌起大雾,雾徐徐飘来,教堂在雾中时隐时现,活像一个幽灵在空中飘来荡去。清洁老工人王凯仍旧像往日一样用大扫帚清扫附近的路面,忽然发现教堂的小楼上亮着烛光,那烛光忽闪不定。为了探个究竟,他放下扫帚,朝教堂走去。教堂内空无一人,东楼在大堂正门内,烛光就是从那里发出来的。王凯走上楼梯,猛一抬头,只见在楼梯口出现一个高大身影,那身影愈来愈大,愈压愈低,这个中国修女头戴黑教巾,两只眼睛露出凶光,脸色惨白,身穿一件黑旗袍,赤着左脚,右脚穿着一只精致的绣花鞋……

  这个没有讲完的、令人发毛的故事,正是来自于刚刚在书店全新登场的中国当代恐怖小说先驱《一只绣花鞋》。

  这本书之所以刚一浮出,就在京城激起了不小的水花,玄机就在于“广告先行”这四个字,这只“绣花鞋”早在“文革”时便开始广而告知了。30多年后,它终于结束了偷偷摸摸走街串巷的“黑户生涯”,装帧精美、印制考究、新形象的《一只绣花鞋》被摆上了京城大大小小书店的货架。手里虽然拿着新版书,但人们嘴里说的、脑子里想的,仍然是这本书不同寻常的曲折身世。

  真实经历留下“绣花鞋情结”

  在重庆,记者看到了一本名为《一双绣花鞋》的手抄本小说,与出版的《一只绣花鞋》在书名仅一字之差。作者叫况浩文,今年70岁了。  1951年全国镇压反革命时,正在西南公安部五处任干事的况浩文参加了重庆3·13逮捕行动。3月12日晚上,他带着十多个人的加强班,前往重庆市南岸的龙门浩执行任务,当晚抓了11个坏人,其中有一个骨干分子,是个三四十岁的女人,逮捕她的经历令况浩文至今难忘。“当时是凌晨四五点钟,屋内没有灯光,我们用手电筒照明,对她例行搜查,手电一晃,突然,我看见穿衣镜下面有一双黑底白花的绸缎绣花鞋,心中一惊,这暗处肯定藏着人,我持枪向柜子后面扑了过去。但是,柜子后面除了那双绣花鞋,什么也没有。”况浩文回忆道。这个小插曲给了他莫名的强烈感觉,但这时的他也不知道这段经历将会成为他今后创作中的巧妙一笔。

  1957年,28岁的况浩文创作了小说《在茫茫的夜色后面》。1964年初,他与导演张波一起将这部小说改写成了电影剧本,油印了70多份,剧本也是几易其名,从《一双绣花鞋》、《静庐凶杀案》直到《雾都茫茫》。但由于“文革”,电影停拍,但故事情节却被知情的人们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去。1979年《红岩》杂志复刊首期刊登的便是况浩文的《雾都茫茫》。第二年,同名电影拍摄完成。

  不久前,国内著名作家、学者组成了一个“‘文革’手抄本经典文库”编委会,特邀况浩文把《一双绣花鞋》编入丛书出版。

  “文革”中的《一只绣花鞋》

  那十年,对于爱故事的人是寂寞的,萧条的文坛挤不出一滴水来为口干的人们解渴。文化是被禁锢的,单凭《艳阳天》、样板戏远不能满足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于是乎,特殊的时代产生了特殊的文化,民间口头文学不胫而走,各种手抄本应运而生。

  《一只绣花鞋》因其神秘而恐怖的破案故事,而成为“文革”中最著名的手抄本小说,一个听完讲给下一个,你抄完我抄,有的能侃、有的化简,衍生出了数十种版本。此次,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这本《一只绣花鞋》,就是由作家张宝瑞整理完成的比较早的1971年版本。

  张宝瑞是知名的“手抄本作家”。1969年,他从24中分到北京铁合金厂做了一名炉前工,在这里一干就是10年。当时只有十六七岁的张宝瑞是生产班长,上夜班的时候,为了调动工人们的干劲儿,他就为他们讲些提神儿的破案故事,边侃边编,边编边侃,讲到肯节儿上就留一手,“欲知某某生死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大家都特别爱听,捧场、喝彩的人不少。就这样,张宝瑞的生产班组还成了生产先进单位。后来,他把这些故事写了下来,工人们就在上夜班的时候在炉前看,越看越喜欢,工人们就开始抄。

  张宝瑞说,他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故事都是虚构出来的,原型很少。他认为,手抄本本身是自己内心感受和情怀的一种表达,虽然当时自己写的东西不能正式出版,但通过手抄本这一形式,同样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而且这种通过侃故事来锻炼构思的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为他之后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一字一句抄小说

  当年,为一本小说点灯熬油、笔走龙蛇,抄得手都抽了筋儿的情景,是现在“书山有路”的年轻人无论如何也想象不了的。

  现在四五十岁的“老三届”,那时可是正年轻,作为热衷于手抄本的主力军,在传抄上可真是一点儿也不惜力。有的是,上边上着课,下边却在课桌底下猛抄,忙的连课间也顾不上休息;有的是,不占白天工夫,专门等夜深人静的时候猫在被窝里,就点着手电“开夜车”,一抄就是一宿。那时候,这些手抄本小说只能偷偷地抄,而且因为要看、要抄的人多,时间往往特别紧,有时就只能借到一天。虽然困难重重,但是那时的人们对于抄手抄本这件事似乎是格外有瘾。每抄完一本都特有成就感,然后就开始翻来覆去地阅读自己辛苦抄来的作品,或讲给人听、或借给人抄,真是乐在其中。

  武先生回忆说,在“文革”时他还只是个小不点儿,看见姐姐神神秘秘地老是捧着个本子看得有滋有味,但自己又认不得几个字,就缠着姐姐念给自己听,姐姐当时看的就是《一只绣花鞋》,那里面的故事特怕人,他总是听着听着就躲到被窝里不敢露头,但是越听越爱听,每天晚上都要缠着姐姐给他讲,才肯睡觉。

  何谓“手抄本”

  手抄本主要是在“文革”期间流行,时间大约在1970年到1976年。据统计,流传有300多种手抄本,有名的起码有二三十种。它是“文革”这段特殊历史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一传十、十传百,因用手抄录而得名。当年手抄本都不署作者的姓名,再加上随着传抄逐步被不同的人加工,实际上可以说手抄本是一种群体劳动、一种自由文学创作。

  有业内人士将手抄本小说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具有悬念和传奇性的侦破小说,典型的就是反特题材,这一类中最有名的当数《一只绣花鞋》;第二类以反映科学家题材为代表,张扬在1963年写的原名《归来》、后名《第二次握手》的小说就是这一类中颇有名的一部;第三类就是不太健康的,因写得过于露骨,所以直至今日仍不适宜出版。

  80年代初期,《第二次握手》成为第一部正式出版的“文革”手抄本小说。而此次出版的《一只绣花鞋》,只是《“文革”手抄文存》这套丛书的第一本。明年,张宝瑞的《落花梦》、《叶飞三下江南》和张扬的《第二次握手》这三部著名的“文革”手抄本小说将陆续出版发行。(张(女虎))


该书作者 张宝瑞




 相关链接
《一只绣花鞋》:“文革”期间手抄本今日成畅销书 (2000/11/19 07:00)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2000年世界小姐选美
美国总统大选
新浪招聘网站
时尚精品图片库
手机栏目提供选购、评测个性化方案
支持奥运,网上签名!
网上学园提供学习电脑网络技术文章
全国男篮甲A联赛



 新闻查询帮助及往日新闻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