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浪寻宝大行动,奖品多多,快来加入!!



文化教育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文教信息> 文化漫步> 浙江青年报 > 正文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浙江海宁改造旧城区 徐志摩老宅将成为废墟

http://edu.sina.com.cn 2000/12/20 08:24   浙江青年报

  12月18日,记者走进海宁市硖石镇西南河街。一间间破败的木楼相互支撑在冬日的阳光里,江南水乡的柔软气息在这里变得有些浑浊,青石铺就的小巷深处渗出一股霉干菜的味道,若有若无。西南河街17号隐身于这片没落的旧城区民居之中,一样的圆木立柱,一样的当街小窗,一样的沉寂与狼藉。站在锈迹斑驳的铁门前,你很难想百年前任性调皮的徐志摩会从门里跑出,并且在五四时代成长为白话坛“新月派”的代表!或许,记者将成为凭吊徐志摩出生地老宅的最后一位外乡人。挖掘机的轰鸣已然在西南河街头响起了,用不了多久,这里的一切将灰飞烟灭。目前,海宁市旧城改造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改造的重点区位——环西山及西南河两个住宅区块,将拆除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房舍,海宁市旧城改造办公室决定明年春节前拆除完毕。位于硖石西南河街17号的徐志摩老宅就在拆迁区内,随时可能被拆一空。

  徐宅成了盲流的天堂

  退休教师叶培怀先生1956年搬入西南河19号,是徐宅的紧邻。在其引领下,记者走进了垃圾遍地的徐宅。木楼阴暗的角落里突然爆出一串土话,让人吃惊不小。定睛一看,一个盲流蹲在那里大便。叶老师说:“几十年来,我与杨之健(17号原住户之一)义务接待了世界各地的游客,法国的、日本的好几百人,国内游客就更多了,谁也没在此地唐突过。现在要拆掉了,整条街的住户也搬得差不多了,这里却成了盲流的天堂,有些识货的贼,把雕花的门窗都偷走了。”据老人介绍,徐志摩先祖从明正德年间由海盐迁至硖石定居,迄今已有四百八十多年了。他指着客厅的横梁说:“这里原来挂着一块大匾,上面有梁启超题的‘玉和堂’三个字。旁边墙上呢,原本是一式蛎壳落地长窗,现在早没啦!”在二楼朝南的小书房,老人比划着说:“那边以前是两只书架,古色古香的,堆满了书,还有一只古琴,两大箱字画……”阳光斜斜的照射进来,木地板上几只空香烟盒、破烂的内衣裤、半截日光灯管、一滩湿湿的污迹特别显眼,书房里空空如也。

  文保部门:干着急没办法

  海宁市文化主管部门对徐宅的遭遇表示遗憾。分管同志认为由于该老宅不是文物保护单位,其产权也不在文化部门,文保部门现在虽然也做了很多工作,但仍是干着急没办法。据他们介绍,海宁名人辈出,市里对名人故居等文保建筑的保护均非常重视。徐志摩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作为海宁籍文化名人自然也受到了当地的重视。早在1998年,市里便将徐的新宅命名为徐志摩故居,颁布其为海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26年10月徐在硖石干河街修建二层西式洋楼,当年11月徐与陆小曼在此度蜜月,当地人称其为新宅)。1999年又拨出150余万元专款对该故居进行修复,现已对外开放。同年又投入10多万元将位于市区西山公园内的徐志摩墓进行扩建整修,以方便游人观瞻。海宁文化部门认为,名人故居不同于文物古建,其保护应有选择性,不能太滥。至于徐宅拆除一事,虽然暂无法律依据保护它,但并不是说文化部门在袖手旁观。

  城建部门:古屋文物不能一味加以保留

  徐宅该不该拆呢?海宁市建设规划处马主任表示,在海宁市总体规划时曾对这个问题提出讨论,讨论的结论是:古屋文物不能一味加以保留,要看其有无保护价值。马主任说:“徐志摩出生地的房子已经破破烂烂,整个西南河区破旧不堪,实在没法翻修。即使只将古宅孤零零地留着,也得不偿失……”在海宁市旧城改造办公室,记者巧遇该市建设局邱局长,他觉得易地保护比较妥当。邱局长说:“西南河住宅区块规划是今年下半年定的。就我所了解,不光徐宅,硖石镇的木楼大部分是清朝建的,从结构上讲徐宅并无典型之处。并且,由于承重的梁、柱、架都是木结构,又加上多年失修,现在东歪西倒的,拆也很有必要。如果将古宅留在那里,周围都是高楼大厦,就像穿西装带了个小毡帽,很不协调。再说这一带旧民居无厕无水也是实情,继续保留会给旧城改造带来一些问题。”邱局长认为:名人故居的保护应有审批程序,在这件事情上市里应有统一的规划,统筹考虑。记者感到担心,海宁市相关决定出台之前,徐宅逃得掉灭顶之灾吗?

  徐志摩研究者:这样的宝贝怎么能毁掉

  中国作协浙江分会会员顾永棣先生从事徐志摩研究多年,他认为老宅应在原地加以修复。顾说,其一,徐氏老宅历经480余年风雨沧桑,如此古建筑,海宁少见。保存它就相当于保存了一块海宁城镇发展里程碑,同时也为海内外海宁籍游子保存了一条感情链;其二,徐自1896年诞生在这座老宅里,直到1918年赴美留学,整整22个年头生活在这座老宅里,几乎占据其生命的三分之二(徐卒于1931年,终年35岁)。其诗作《一道金色的光痕》、散文《祖母之死》及大量书信日记所记述的人事变迁,无不以老宅环境为背景,一旦失去了老宅,其诗文就失去了事实空间的依托,游人也无从寻踪觅迹了。其三,历史文物的保存与保护不是请客吃饭,有了红烧蹄子,可以舍掉东坡肉。该老宅与干河街新宅并不重复,而应配套。老宅代表江南水乡封建时代聚族而居的典型,而新宅中西合壁式的建筑风格,反映的是一个接受了西方现代文明后的资产阶级家庭。顾永棣说:“水泥商品房万万千,徐志摩名居只一间。当地政府旧城改造固然没错,但同时又在大打旅游牌,把这样的宝贝遗产毁掉后,拿什么给人看呢?”见习记者刘华 文/摄




 相关链接
徐志摩唯一剧作在沪首演爆棚 (2000/10/24 10:14)
徐志摩的“八宝箱”公案 (2000/09/19 11:59)
徐志摩墓前 (2000/09/13 12:47)
徐志摩陆小曼唯一剧作《卞昆冈》十月上演 (2000/09/12 10:45)
书摘:谁是最爱徐志摩的女人 (2000/08/09 11:25)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婚外恋--一声叹息的悲哀
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
写真组图:旗袍与女人
新浪招聘网站
杨晨停赛风波
2000年精彩国际新闻图片回放
手机栏目提供选购、评测个性化方案
孟京辉与他的《臭虫》



 新闻查询帮助及往日新闻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