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浪寻宝大行动,奖品多多,快来加入!!



文化教育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文教信息> 文化漫步> 人民网 > 正文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世纪国宝”亮相中华世纪坛 传统文化迎候激情

http://edu.sina.com.cn 2001/01/08 09:50   人民网

  博物馆里川流不息的观众,古迹遗址前人头攒动的游客。在历史的烛照下--

  在国外频频掀起中国文化热潮的“中国黄金时代文物展”,近日在祖国首都遭遇热情。1月1日下午,这台更名为“世纪国宝展--中华的文明”的展览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世纪艺术馆首次亮相,就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半天内有近千人观赏了精美绝伦的国宝。

  联想起这一两年其他文物展览的盛况,有关专家欣喜地感叹:传统文化颇有当年“严肃音乐复兴”之势。

  生活风尚

  中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李季告诉记者,今天的观众对于文物考古展览的热情是以往不能想像的。

  以历博为例,2000年举办的展览几乎都有出乎预料的表现。年初“龙的艺术”展览在北京与台北同时进行,集中展示了新石器、青铜器、明清瓷器、玉器等等关于龙的文物,没想到这个“贺岁展”在两个城市同时掀起了传统文化的热潮。摩肩接踵的“龙的传人”从那些数万年前的粗大石器,千百年前的精美铜器玉器中,静心体味先人的气息。观众评语中,一句“从中体味那传之久远的民族精魂”,让布展的专家们几欲泪下:这种理解准确地传递了中华儿女共同的心声。

  “敦煌艺术大展”堪称去年最火的展览。两个月时间里,30多万观众带走了对丝路之珠辉煌历史的崇仰之情。那些天,高峰日达8000观众,创造了历博建馆以来从未有过的盛况。那种扶老携幼的场面生动地诠释着人们对于古老历史文化的强烈热情和旺盛需求。因为这种热情与需求,正在改建的历史博物馆克服种种困难,于年底推出了“珍藏特展”。

  根据故宫博物院的最新统计,去年共有680万人次的观众,又创历史新高。有关负责人介绍,1997年以来,故宫观众年年递增。无论寒暑,总有川流不息的人流涌进这红色的宫门,最后带着满意陶醉的神情离开。

  无数博物馆、遗址就这样成为人们假日游览的好去处,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周口店、涌向兵马俑,在祖先留下的遗迹旁,沐浴传统文化的气氛,享受现代生活的乐趣。

  媒体热点

  这两年来,举凡文物考古、历史文化研究方面的重大事件,都成为媒体倍加关注的重点。在网上网下多种媒体的交相和应中,一向生涩冷僻的古代历史文化,细致亲切地弥漫在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中。

  点击各大网站,搜索这一年备受网友关注的重大文化新闻,便会发现,关于考古的发现、文化遗产的保护、古代历史的研究等方面的内容傲居榜首。圆明园国宝回归、西部文物状况、舟山古城保护、老山汉墓发掘、夏商周断代工程进展,直至三星堆考古,这些话题曾在所有著名网站的醒目栏目出现,引发过千万“网民”的热情。

  保利博物馆回购圆明园国宝后,应网友们的热切要求,人民网“强国论坛”专门请来有关专家在网上与网友交流,场面热烈;在此之前,“强国论坛”邀请文物专家和政协委员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开设网上论坛,同样受到热烈欢迎。在与网友的现场交流后,专家们对于网友提出问题的水平、对祖国文化遗产的了解程度以及强烈的感情大加赞赏、甚为感佩。

  对于传统文化的报道,也当然地成为各大报章的重点,它们以“独家报道”、“特别报道”的形式,占据了重要版面。即使是一些偏重于社会生活的报纸,也在读者期待的目光中,将这些报道图文并茂地置于醒目位置,不惜篇幅和版面。

  在今天人们关切的目光中,中国古老的历史文化正渐渐复活着它的一颦一笑,成为我们生活的组成部分。

  精神渴求

  人类需要历史,需要可以感触、可以体味的历史,需要在必要的时刻,重新置身于历史的氛围,从而使现在与未来在历史的泽被下,更加明亮和坚实。正是在历史的烛照下,千百年来我们民族所凭信的精神支柱、文化的根源,才能得以绵延不绝。

  这才能解释,为什么人们会从繁华喧嚣的都市生活中抬眼,关注那些乡野之中风尘仆仆的考古学家;这才能解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观众从紧张的工作中抽身,奔向博物馆里的那些文物珍品;这才能解释,为什么像夏商周断代工程那样严谨晦涩的学术研究,会引起如此多国人的牵挂。

  近些天,北京在西黄城根道路改造工程中发现了明清皇城城墙基础。消息传出后,发掘现场每天都吸引了众多北京市民的围观,不少原来住在这里,后来搬迁到房山的群众,也闻讯特意回来,问这问那。住在附近的百姓主动为发掘人员端茶送水;有的还将自家收藏的清代地图送给文物部门。群众感叹:当时真不该拆了这些珍贵的城墙,现在虽然只剩下墙根,但一定要保护好……此情此景,令考古发掘人员为之动容。

  珍惜自己的历史并且有能力顾视、守护自己的历史,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章节。近两年来,中国古老的历史文化所遭遇的热情令人欣慰,一位学者由此感慨:“回望历史不是单纯的怀旧,而是每一个现代人在面对未来时必需进行的心智操练--因为历史性是现代性乃至人性的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对于我们这个跨入新世纪的文明古国而言,古老的历史文化的滋养,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根基。(卢新宁)




 相关链接
新世纪第一天 200多件稀世国宝亮相中华世纪坛 (2001/01/01 19:45)
1000万元诱饵太小 千年国宝《食鱼帖》未拍出 (2000/11/07 04:06)
图文:圆明园国宝在哈尔滨展出 (2000/11/04 04:05)
兽头国宝明起公展 (2000/11/02 16:53)
稀世国宝楼兰彩棺隐身何处? (2000/10/17 16:32)
国宝回归展背后的故事:国宝是如何“回家”的 (2000/10/07 16:01)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聊天室全面升级 手机大奖等着你
专题:争议“处女情结”
钻石美人:伊丽莎白-赫莉内衣写真
新浪招聘网站
辽宁队前锋张玉宁遭起诉
2000年精彩国际新闻图片回放
手机栏目提供选购、评测个性化方案
孟京辉与他的《臭虫》



 新闻查询帮助及往日新闻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