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君随笔:周庄洁茹(二)
http://edu.sina.com.cn 2000/06/07 新浪文教
晚饭则是在热情的周庄主人的劝酒声中吃了很久,在许多鲜美的菜色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那周庄人引以为自豪的"万三蹄"了,其味道之香,肉质之鲜嫩,是我多年没有吃到过的美味。阿婆茶是周庄人最爱喝的茶,而且吃茶的方式很讲究。茶具越古越好,煮水要用陶器瓦罐,燃料要用竹片树枝,沏茶要先点茶头,隔数分钟后,再用开水冲泡,这样可以使茶色香味浓。人们经常看到六七十岁老太聚在一起吃茶,因此称为"阿婆茶"。现在周庄此风更盛。品茶时配以茶点:菜苋、瓜子、酥豆、各式蜜饯和点心。
晚上,我和周小姐在主人的安排下,在蒙蒙的细雨中,乘船夜游了周庄的水道。为让游客观赏古镇迷人的夜景,周庄在条条小河中安装傍水灯,把双桥、富安桥、贞丰桥、青龙桥、太平桥等桥梁衬托出一条清晰的轮廓;而挂着红灯的艘艘小木船,在河中荡漾,乘坐在小船上的游客,一边尽情观赏迷人的夜景,一边聆听悠扬悦耳的苏州评弹、锡剧演唱和箫、笛吹奏,景情交融,美不胜收。周庄的河水很静,静得连船儿前行划开的波纹也难以觉察。若不是亲眼看见河旁两岸的风景在灯火中红红绿绿的变化,你绝不会相信船在前进、岸在滑行。右边一排排的青砖瓦房旁,临河的窗户上挂着一只只赤红的大灯笼,我们可以清楚看见红红的大方桌旁谈笑风生的顾客。这就是周庄的生意人家了。
左边,一户户的青砖瓦房背水而立,一棵棵翠色欲流的杨柳伫立于青砖房旁。
柳树拖着纤纤的柳条,不时亲吻着河水,像一位寄情于河水的多情少女。
在这样一个令人陶醉的夜晚,我们不但谈到了文学也谈到了她们这一代人的人生哲学,有人这样概括她们:在很小的时候,她们早熟;在长大以后,她们却像个孩子;在读书时,她们早恋;在该结婚时,她们却又单身;在该上大学的时候,她们呆在家里;在该工作的时候,她们却不愿做父辈们认为正经的事情。他们生在红旗下,长在物欲中。父辈们总是用担心的眼神看着她们,害怕她们失业,害怕她们吸毒,害怕她们堕落。学校的循循善诱,家庭的谆谆教导,都无法阻止她们热爱城市的假面生活,热爱身体的狂欢,热爱比白天更加丰富的黑夜。他们真正的成长是在九十年代,对七十年代风起云涌的政治运动没有记忆,对八十年代的思想喧哗不想知道,父辈们所想所做的一切,他们都不承认,他们只承认自己的选择,只承认时代不可阻挡的进步潮流。
周小姐对此不置可否地一笑:也许吧,但我和她们不一样。并送给我一本她的刚刚出版的新作:<<小妖的网>>,封底介绍说:本书为国内第一部由职业作家创作的长篇网络爱情小说。年轻漂亮的茹茹辞去公职后,与家庭也处于决裂的边缘。网络让她找到了与现实迥异的另一种生存。无数如她一样的青年男女,在这个虚拟的空间里寻求自由的翅膀;聊天室和BBS成为宣泄苦闷和欲望的角斗场。在现实与网络之间的跑马观花,让小妖精茹茹像流浪的浮云一样在网络上四处漂移,又像网络幽灵一样在各城市间游荡。但通过网络文字建立的情和爱也容易在网络中破灭,这更使他们的快乐与忧伤,分外奇特,也格外跌宕。一则则动人的网络故事和情爱经典,描绘出了中国第一代网络青年在面对开放网络社会时的困惑与惆怅,展现了新新人类特定的爱情观与生存状态。后现代式的浮光掠影,真真假假的心理独白,既俏皮幽默,又见灵巧心机,让人不忍释怀。就是这本书,几乎使我彻夜未眠,同时也让我阅读了她的不一样.....我在网上玩得很疯,他们叫我小妖精茹茹。最早以前我的网络名字是“我在常州”,那是一个中性名字,我可以用那个名字勾引别人,也可以用那个名字被别人勾引,我玩得很好,从中得到了无穷无尽的快乐。可是我犯了一个大错误,因为自从我出现以后,又出现了很多“我在广州”,“我在扬州”或者“我在杭州”,很多时候那么多的“我在什么州”同时出现,就像召开一个全国性的电话会议,我们把所有的人都弄得眼花缭乱,而且到最后连我们自己也弄不清楚自己是谁了。
后来有一个男人对我说,我在常州你说的话真奇怪,像妖精一样。多么漂亮的句子,像妖精一样。于是我就改名字叫小妖精茹茹了。总之在网络上改一个名字就像换一次人生,什么都可以重新再来。在日本上班的牛牛牛先生也曾经说过,为什么大家在聊天室总改名字呢,还不是为了重新作人?我同意。.......我迷恋网络,我迷恋它。我曾经很清醒,我只是用最少的时间下载我需要的软件和资料,我只是看一眼新闻的标题,我惟一做的事情只是搜索每一个中外文网站,我找到了很多疯狂转载我们小说的网站,我在整理证据,我想在秋收以后与他们总结帐。.......而事实上,那些不写也不发表的孩子们,他们都写得好极了,如果所有的网民都说他们是最著名最优秀的网络作家,那么当然也有他们的道理。尽管我从来也没有看过他们的小说,我是一个职业作家,我曾经和所有的职业作家们想的一样,网络上没有好小说,可是后来,我不得不承认,真正的高手,他们只在网络上写作,或者这么说,他们很边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