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chinaquest
网上寻宝大行动
新浪寻宝大行动,
奖品多多,快来加入
文化教育

新浪首页 > 文教首页 > 文学专区 > 作家专栏 > 专栏文章

吴亮 专栏

南琛 专栏

古尤尤 专栏

猪小猪 专栏

陈跃红 专栏

棉棉 专栏

王兰芬 专栏

麦田 专栏

张颐武 专栏

赵波 专栏

老了一点 专栏

宁肯 专栏

射覆 专栏

萧萧0253 专栏

狼小京 专栏

苇一 专栏

浪人柳无缺 专栏

浪打郎 专栏

焦国标 专栏

pigsyme 专栏

傻青 专栏

慧远 专栏

慷慨的棉花 专栏

我爱虚词2001 专栏

丑丑 专栏

宝玉还泪 专栏

独语天涯 专栏

三寸钉 专栏

粉红的墙 专栏

十三月 专栏

烟灰玫瑰 专栏

浪得虚名 专栏

韩晓萱 专栏

须弥山主人 专栏

火光熠熠 专栏

papa7263 专栏

善良的dog 专栏

小刀迟 专栏

萧三郎 专栏

三只钉子 专栏

罗云川 专栏

笨笨 专栏

春风不相识 专栏

瓜 专栏

林禺 专栏

蝴蝶笑 专栏

聊胜于无 专栏

elfhe 专栏

goodspring 专栏

008520059 专栏

文嚎 专栏

碧血汗青 专栏


杭州杂谈--油条的来历


          作者:碧血汗青
http://edu.sina.com.cn 2001年02月16日

  我出生在杭州这个有天堂之称的城市,只是因为我父亲那时在当兵,我母亲和我奶奶还在上班,所以在一岁多时便被送到了我祖籍--江苏的一个乡下地方,由我奶奶的妹妹--我们那称之为姨婆来带,她家里多是女儿,记忆里对我是极宠爱的。到了我念幼儿园的时候,我便跟着我母亲在杭州附近的一个小镇念幼儿园,因为那是我母亲工作的地方。

  真正住在杭州,是在我念小学的时候,我母亲的工作终于从那个小镇调回了杭州,我也便回杭州念书了。

  我小时的记忆里,杭州人吃早饭的情形通常是这样的,早上在一个小饮食店前,排着一条不短也不长的队伍,买的一般是三样东西:油条、糯米饭和豆浆。那时的糯米饭是要用粮票买的,所以买的人不是很多,因那时一个人一个月只有二十几斤的粮票可领,用来吃饭正好够,是以买的最多的便是油条和豆浆了。我自己是极喜欢吃油条的,早上花三分钱,买了油条,蘸着酱油就泡饭吃,实在是很写意的一件事。泡饭也是杭州人很喜欢的一种早上主食。现在也还是大多数杭州人的早上的首选,虽然近来很多报章上说泡饭是如何任何的不好。

  记得那时节杭城大大小小的饮食店极多,大多是那种旧旧的,不是很明亮却较干净的那种。早上很早便开始卖早点,约在4点钟就有买油条的。我一直吃着这样的早点,一直到我离开了家到外地工作。

  我大学毕业后,因为不愿在沉闷的分配单位工作,便辞职去了深圳。

  十余年前的深圳还不是现在这样的繁华,但贫富差距还是和现在一样的大,多的是高档酒楼,余下的便是大排挡了。我一人在那开始了一种整日为生计奔波的生涯。

  日子久了,时常吃着粤式的早茶或西点,有时一个不知是何方特产的面饼了事,便免不了起了乡愁,颇为怀念起那些油条、泡饭来了。泡饭还好自己用隔夜的剩饭来做,第二日清早用开水一泡便可,只是少了油条未免有些无趣,但油条却是我无能为力的。期间又常常出差在全国各地走动,却发现油条那时节似乎在江浙一带有之外,其余地方竟是极少有的。

  过了两年之后,有一日我起的较早,好象是七点罢,下楼去吃早饭,走到街角,竟意外的发现有个很简陋的小摊在炸油条卖,卖的人也不少,我一喜之下不由快步跑了过去,一问,答曰一元钱一根。那时在杭州的普遍工资似乎方才两百多元,深圳高些,我当时拿两千多元,相比之下,这油条价钱在内地怕是要吓坏人的,当时我只想着要吃,便一口气买了五根,回到楼上,蘸着酱油吃起来,那舒适写意的感觉致今还记忆犹新,现在却是很少有什么能让我产生这样的感觉了。

  后来,我便时常地早早起来买来吃,渐渐地发现,去买的人里唯有我一个是年纪较轻的,其他的大多是五、六十岁的人,且都不是本地人,口音也都是江浙一带地。奇怪的是那时节我竟没有碰上一个杭州人,现在想来也还觉得匪夷。我母亲间中也来过,有段时间是由她去买的。

  再以后,买油条渐渐地多了起来,价钱也降到了五毛钱一根,后来是遍地都是了,许是因为改革开放之故,出外谋生的人多了,交流也便多了起来,包括油条也开放交流到了各处,现在我在各地基本上都看见有油条买的了。

  我在大约四年前又回到了杭州,不再出去了。日子久了,又发现了一件事,就是杭州街头大大小小的饮食店竟然已是凤毛麟角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酒楼。好在油条还有买的,只是卖的人都是外地人,地方也换成了政府统一制作的流动早点车,一过八点半就销声匿迹了,犹如人间蒸发了一般。不久又有了新闻说很多早点是用泔水油做的,一时间油炸的东西少有人问津,后来渐渐地忘了,便又吃了起来,包括我在内。只是这时候已然是把这当作是一个方便的早上充饥的东西和方法,不再有小时的写意感觉了。

  一日偶而翻书,见到一则关于油条的传说,才知道那小小的油条竟还和一段历史公案有关,而且还是在杭州诞生的。

  据说,油条是在南宋时节便有了的。当时的抗金名将岳飞岳鄂王及子、婿岳云、张宪被奸相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了以后,杭州市井坊间莫不愤慨,有个做油饼的早点小贩早上起来做生意,一边做一边与老婆两人又说起这事,越说越来气,愤恨之下用面粉捏了两个人形当做是秦桧和王氏丢进油郭里去炸,一边说“油炸桧儿!”,“桧儿”的“儿”字是因为杭州人说话的时候多有在语后加个“儿”字的,至今还是这样的习惯,杭州话里“儿”字特多。旁边的人听见了便道:“卖与我吃了他!”于是乎一发而不可收,众人纷纷过来要吃一个“油炸桧儿”来解解气,后来两人做不及了,便不捏人形,只做两个面粉条一绞丢进油锅里去炸了事,就是今日油条的形状了。以后因为叫叫顺口,便叫成了“油条”。

  杭州现在还有一种到处都可见到的小吃,是用一张薄薄的象纸一样的面饼裹了油条。放上几条葱,用一个木头的工具在平底煎锅上一压,压得扁扁的,一两分钟后便是香香的极诱人的点心了,名字便是“葱包桧儿”,可见还是保留了原来的说法的,尚可印证那个有关油条的民间传说,只是想起那秦桧王氏至今还日日在被人吃,隐约觉得也可算是报应不爽了罢。

发表评论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