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chinaquest
网上寻宝大行动
新浪寻宝大行动,
奖品多多,快来加入
文化教育

新浪首页 > 文教首页 > 文学专区 > 作家专栏 > 专栏文章

吴亮 专栏

南琛 专栏

古尤尤 专栏

猪小猪 专栏

陈跃红 专栏

棉棉 专栏

王兰芬 专栏

麦田 专栏

张颐武 专栏

赵波 专栏

老了一点 专栏

宁肯 专栏

射覆 专栏

萧萧0253 专栏

狼小京 专栏

苇一 专栏

浪人柳无缺 专栏

浪打郎 专栏

焦国标 专栏

pigsyme 专栏

傻青 专栏


木与石的宿命


          作者:陈跃红
http://edu.sina.com.cn 2000年10月26日

  站在罗马市苑的高处往下看,我头脑中的第一个念头竟然是想起了中国古代的阿房宫、未央宫、上林苑之类已经消失了的巍峨宫室。只是由于那些著名辞赋的描绘,我们才能够通过文字依稀记起那些绵延数十里,甚至数百里的壮丽宫殿群落。至于真实建筑,却早在差不多两千年前就被一次次的大火烧成了灰烬。而眼前的罗马市苑正像是古罗马的阿房、甘泉、上林和子虚。可它此刻却正一一展现在我的眼前。

  尽管这只是一片废墟,可着你不妨想想看,这都是一片什么样的废墟呀!简直就是一座被外星人废弃了的宏伟都城。已是差不多两千年左右过去了,可是当年整个都市的格局和轮廓至今依旧清晰可见,几乎所有建筑的框架也都仍然耸立在那里。那一排排高低参差,宏伟壮观的雕刻石柱,那整齐规划,却又错落有致的建筑群,庙宇、元老院、议事厅、法院、市场,浴场……,那宽阔笔直的中央大道,远处影影绰绰屹立的凯旋门。还有山上山下,夹杂其间的排排云松。

  的确是太壮观,太阔大了,他给人的视觉冲击力,让人立刻就会想起美学上的两个重要范畴:崇高和壮美。

  只有在这里,你才会有如此强烈的历史时空的感觉,因为几千年的世事沧桑,透过眼前这宏大的城市废墟,就几乎的活生生地展现在你的眼前。

  事实上,罗马也确实曾经是西方世界的心脏。有一句著名的西谚说:“条条大道通罗马”。而所有那些由世界各地通向罗马的大道,都是以这个罗马市苑作为起点和终点的。

  今天,当我终于站到这片废墟前的时候,我只觉得与古代世界的会面是如此的亲近,而与历史的无言对谈是如此的真切。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了眼前这片由大理石,花岗岩和火山熔岩雕琢堆砌而成的都市废墟的框架。尽管经历过兵灾摧毁和大火的焚烧。尽管经过了数千年历史和自然风雨的吹蚀,但它仍然能够保持住庞大的身躯,巍然地耸立着,轮廓分明地铺叙和延展在古老而又现代的罗马城的中轴线上。每天都听凭来自全世界的无数人们在它身边瞻仰和凭吊,在它的躯体当中徘徊留连,领略它往日的无限风采。

  其实何止是罗马市苑,在罗马,在意大利的许多地方,到处都可以看到类似的宏大建筑废墟,宫殿、神庙、剧场、角斗场、浴场,还有那遍布世界的罗马水道……。

  在庞贝,由于火山灰的遮盖,留给世界的竟是一座完整的城市。当我漫步在庞贝古老的街道上的时候,那份置身与历史空间中的文化冲击,至今想起来还感慨万千,而我们东方中国的宫室就没有这样的好运了,如果从商纣王自焚宫殿算起,真不知曾经有过多少座雄伟壮观的宫殿,在改朝换代的战火中焚毁殆尽,连点儿痕迹都未曾给后人留下。于是我们今天只有倚赖历代文人墨客的文化记忆,才能够多少在想象中去恢复和还原些许过去的辉煌。

  说实话,于汉代达到其颠峰状态的大赋是我不太喜欢的文体,但是在这里我却要感谢它们,如果没有那些洋洋洒洒,铺陈排比的记载,我们甚至连在记忆中都会永远失去那过去曾有过的建树。正是因为有了像《子虚赋》、《上林赋》、《二京赋》、《两都赋》、《三都赋》以及《阿房宫赋》这些作品的记载,在谈到历史上的宏大的宫室建筑成就之时,我们才多少有点面子,而不至于彻底的遗憾。

  然而在罗马,在意大利,面对那一座座立体的建筑废墟,我依旧感到莫大的遗憾。别人的历史存在通过这些建筑,曾经达到何等的辉煌?它有什么样的格局和价值,活生生地就展现在你的眼前,让你震惊和晕眩,佩服和赞美。这使我在心里非常的嫉妒希腊、意大利这些民族。

  而我们的历史在哪里呢?要到坟墓里去挖,要到博物馆里去寻,很多情况下只能借助历史和文学的记载去想象和推断。

  不错,我们也有像故宫,长城、兵马俑、古城墙、佛像和一些庙宇塔楼的东西留了下来。可是,他们往往大都是些近世的作品,以明清为主,唐宋已属稀见,更遑论汉魏和先秦了。

  与我们这个民族曾经拥有的悠远历史时间和庞大空间相比较,那留下来的遗迹和文物真是微乎其微。

  有时候我甚至认为,那秦砖汉瓦的建筑格局之所以数千年不变,没有大的技术和工艺创新,其原因也许正在于没有可以比较的现实参照系。一次次的毁掉又重建,地面上永远都只有不远几代人的作品立在那里,总是感觉良好。我甚至怀疑中国封建历史的漫长和无数朝代的循环往复而没有大的变革,恐怕多少也和这建筑的命运有点关系。

  有研究说,开封的地下有七座城的堆积,我的洛阳朋友也很骄傲地告诉我,说是洛阳地下有九个朝代的城池。不管这是不是事实,然而我都相信,以我的眼光,到了实地是看不见的,需要专家才能找到和作出判断。

  而在这里,在罗马,差不多所有时代的建筑都屹立在那里。什么古希腊式、古罗马式、文艺复兴风格、罗可可风格、巴洛克风格等等,都挤挤挨挨地摆在你的面前,一比较就明白。甚至父亲和儿子作品的区别也可以分辨。如果你去曾经烧死过科学家布鲁诺的鲜花广场转转,在那里就可以见到父子两代建筑艺术家竞技的楼宇和雕塑作品。

  罗马的古代废墟和建筑实在是太密集了,假如你乘车游览,那简直是大傻瓜,因为夸张点说,每隔三五步你就会碰见一个古迹。你也不必担心走错了路,或许你走叉的地方更有参观和欣赏价值也说不定。而即使是在北京这样文物古迹密集的城市,而今已越来越多的被淹没在现代城市的阴影里了,你必须在导游的引导下或者循着地图去找才能有所发现。

  在罗马与北京,意大利与中国之间,就历史文化的保存程度而言,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大的反差和对比?

  原因实在是再简单不过,就是一个建筑的材质问题。在中国,除了地基外,多数的建筑材料用的都是木料。去看看故宫吧,从柱子到屋顶,所谓雕梁画柱都是木材为主。还有那么多关于伐大木建宫室的传说和故事。一粒火星就可以把它们全都化为灰烬。即使没有人火和天火,那木头的东西再结实,又能经得住多少岁月风霜雨雪的侵蚀。而在意大利,那里的建筑材料多数都是石头,大理石、花岗岩、玄武岩、火山岩。无论是兵灾火祸,还是千年风霜,都对这些石头奈何不得,就算是倒塌了,破裂了,它也只不过是换一种方式站在那里而已。

  当中国人在木头上尽情发挥他们的艺术才能的时候,意大利人却正在坚硬的石头上挥洒自如的表现他们的艺术创造力。到了两千多年以后的今天,罗马人终于赢了先手。自恺撒甚至更远的祖先以来,给他们留下的这笔遗产,让今天的意大利人真是受用不尽。以致无数人都认同这样一句格言:“罗马归来,死而无撼。”想一想,只是一个材质的选择,就给中国人留下了数千年的遗憾。假设当初,也就是从夏商周,从秦汉以来,咱们中国人就选择用石头来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和艺术的原料材质的话,那么,今天的中华大地上,会有多少宫殿群落、楼台亭阁,剧院街市,以及无数的艺术品被留存下来。

  那该是一派什么样的壮观景象!当你漫步在上古三代的宫室废墟间,当你去凭吊绵延起伏,恢弘壮丽的阿房宫、未央宫,上林苑遗址时,当你走在到处是真正古代街市房屋的两京三都的大街上时,就像我在罗马,在庞贝街上曾经有过的感慨一样,老天!那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什么样的体验?

  走笔至此,我只能抱怨命运的作弄,抱怨上帝的不公。除此而外。剩下的就真的只有遗憾了。文化比较的结果,有的时候确实是十分无奈的。

发表评论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