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chinaquest
网上寻宝大行动
新浪寻宝大行动,
奖品多多,快来加入
文化教育

新浪首页 > 文教首页 > 文学专区 > 作家专栏 > 专栏文章

吴亮 专栏

南琛 专栏

古尤尤 专栏

猪小猪 专栏

陈跃红 专栏

棉棉 专栏

王兰芬 专栏

麦田 专栏

张颐武 专栏

赵波 专栏

老了一点 专栏

宁肯 专栏

射覆 专栏

萧萧0253 专栏

狼小京 专栏

苇一 专栏

浪人柳无缺 专栏

浪打郎 专栏

焦国标 专栏

pigsyme 专栏

傻青 专栏


斗兽场边的少女


          作者:陈跃红
http://edu.sina.com.cn 2000年11月07日

  惊鸿一瞥七月的罗马,骄阳似火。

  南欧的灿烂阳光毫无遮拦地向地中海畔的这座历史名城倾泻下来,然而竟也挡不住源源而来的游客洪流,或者干脆说,正是这阳光在给游人火上浇油,愈加助长了人们的游兴。

  从早到晚,所有的大街小巷都晃动着旅游者的身影,一个个墨镜草帽,T恤仔裤,身上挂满尘土汗迹,却显得激情高涨,仿佛被一种不可抗拒的生理兴奋所控制,被一件伟大的艺术作品所激励,从而乱了方寸,忘掉了自己的身份和角色,忘掉了生活和生理的法则,一头扑进了这块艺术、历史和自然风景的圣地。难怪骄狂一世的英国名诗人拜伦也不得不赞叹说:“汝乃世界之花园。”

  毫无疑问,七月的罗马是一部正在播放中的、充满魅力、动感和激情的、无穷无尽的风光艺术片。

  而就是在这一片火热律动的风景运动中,我有幸又一次看见了那幅静止的画面,那是属于某种让人见过一眼之后就再已不会忘怀的景色。

  五天以前,也是在这里,这一情景曾经给我留下过极深刻的印象。

  那天午后两点左右,我第一次走近了克卢索(Closseo)大竞技场,又俗称斗兽场的地方。这座能容纳8万7千名观众的竞技场,无可争辩地被认为是罗马的宏伟纪念碑。公元249年纪念罗马建城一千周年大庆的时候,曾经有一千对角斗士和数千头象、虎、狮、狼、河马等在此搏杀,数以千计的人和兽被杀死,尸横遍地,血流广场,场景空前惨烈。

  而斯巴达克思这位罗马历史上最著名的奴隶起义的英雄,作为一名角斗士,其生涯也和竞技场紧密相连,关于他的小说和电影中的竞技表演场面描写,给世人留下了无比深刻的记忆。所有这些,都使大竞技场成为罗马这座永恒之城的象征,以致有人预言,大竞技场在,罗马则在,大竞技场若垮掉,则罗马将亡,而倘若罗马灭亡,世界末日就将来临了。

  而今差不多两千年过去,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雷击、地震和战火洗礼之后,尽管已是满身岁月疤痕,处处断垣残壁,但竞技场的巨大身影仍旧一如既往地矗立在罗马城的中央。每年的复活节前夕,主宰梵蒂岗的教皇都要在这里举行盛大的宗教仪式,纪念耶稣背着十字架走向卡里莱阿山,成千上万民众将会涌向大竞技场观赏盛况。

  大竞技场,作为意大利和欧洲历史上最重要的标志性景观,今日已成为世界上每一个游历罗马的人们必到的地方。

  同任何一个旅游季节一样,当时的竞技场内外游人如云,到处熙熙攘攘,游客成群结队,指指点点,拍照摄象,忙个不亦乐乎。我也未能免俗地顿时起了拍照留影的念头,于是穿过匆忙游走的人堆,在大竞技场与古罗马广场入口交汇处,靠近一座巨大的凯旋门的地方,找到了最佳拍摄角度后,便举起相机四处寻人帮忙。

  就在这一刻,我瞥见了那幅画面。

  那是在位于竞技场与凯旋门之间的草地上,周围都是来回走动的游客,草地上自然也错落地坐着一些休憩的游人,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与竞技场相关的景观上,高大的城垣,残破的门楼,装扮成古罗马士兵的工作人员……。当然,偶尔也有恋爱中的男女,在这古老壮观的背景下重复演绎着电影《罗马假日》中的动人场景,尽管场面依旧动人,然而,习惯了的人们却基本上是视而不见,管自走自己的路。

  在这片流动的风景中,唯有她,一个短发、白衣、仔裤、凉鞋的东方女孩,独自坐在草地中央,背对阳光,十分安静地在读着一本书。身旁这世界一流的景致,似乎根本就没有引起她的兴趣;四周晃动着的各种肤色的人群和多种语言混杂的声音,她基本上也是充耳不闻,那情形好象已经完全走入书的世界中去了。

  这一特别的景色,理所当然地吸引了从来就好奇心比较强的我。于是,我决定姑且暂时放下拍照的欲望,就地坐在不远处的废墟石阶上,不动声色地静观这片难得的“风景”。

  老实说,选择如此闻名又如此喧闹的地方,坐在毫无遮蔽的阳光下,在万众的熙熙攘攘中间看本什么书,一开始总给人一种做“秀”的感觉。历史上虽然有所谓闹中取静读书成名的佳话,可那是指的思想界、文学界或者科学界个别大师的嗜好,况且,就是这些故事,我也认为多少有些后人附会的成分在里面。更何况眼前读书的是那么一个正处在人生花季的女孩,却又偏偏坐在世界上最美丽的风景旁边。我倒真想看看她是如何地心无旁骛,沉溺于书本的。五分钟过去,没见其抬头,书慢慢有节奏地一页页读过去;又差不多十来分钟过去了,她还是没抬头,书依旧一页页地读过去。这回轮到我沉不住气了,何况我也没有这么多时间,便走上前去,打了一句招呼:

  “你好!”(英文)

  她似乎没听见或者说没注意。

  “你好!”(中文)

  她有所感觉的动了一下,那么是一个华人女孩无疑了。见她将眼光从书上略微不情愿的收回,合上书,抬起头来。只一瞬间,我已经注意到那是一本畅销的英文小说,叫《英国病人》。显然,这是一张文静、秀丽的脸,不必去细细描绘她的容貌,只要想一想大学校园里不太多,但总是能够见到的那极少数长相出众,同时又学习刻苦的女生就可以了,只是眼前这位的眼睛和眉宇间透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忧郁和淡漠。她没有开口,而是用眼睛询问地看着我。

  “小姐,可以为我拍张照吗?”我有把握地用中文要求。

  对方点点头,放下书站了起来,接过我的相机,问了一句:“怎么拍?”

  “取那些装扮的罗马士兵为背景,其它随便。”

  对方熟练地调整位置和距离,快门按动的时候,我已经确信将是一张拍得相当不坏照片。当我谢谢二字说过,没容再问点什么,她一边回答“不用”,一边已经往草地上的书本走去了。我当然不好再上前去打听,异国他乡,一个男人对女同胞过分的好奇特别容易令人生疑,所以只能知趣地自己走开去。再回头的时候,她已经旁若无人地又坐在那里静静地读她的小说了。在游客热闹的风暴旋涡中,她那一小片安静的风景就好似风平浪静的暴风眼,只是这平静中总让人感觉到些许的凝重和隐隐的不安。

  又见伊人

  此后几天,尽管有那么多令人激动和神往的地方要朝拜和欣赏,但是,偶尔我还是会记起那幅静坐读书的画面。倒不是我这个中年汉子一时有什么罗曼蒂克之想,而是那场景给人留下了太多的疑虑和猜想了。

  一般的说来,由于安全的因素,罗马这座城市是不太适合单身游客自助旅行的,特别不适合单身女人,尤其是东方年轻女人。黑手党虽然如雷贯耳,但其实与普通人无关,倒是小偷、骗子和吉普赛人的男女老少让人防不胜防,偷抢乞骗四位一体,常常弄得游客在钱包相机不翼而飞之后还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许多不擅用信用卡的东方人,那鼓鼓囊囊的钱包正好成为窃贼猎取的对象。

  如果是女人的话,更不得不注意那些心怀叵测的男人,人财两损是常有的事。欧洲的华文报刊年年都在报道类似的案件和防范措施,亚洲的旅行机构也总是在提醒游客不要独自去意大利。海外的朋友中盛传一类笑谈,说是要害一个女人的最好办法就是怂恿她一个人去意大利旅游。保证她到达罗马的第一天就会丢掉相机,第二天将会丢掉钱包,第三天连贞节也会失去,到了第四天连护照都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了。有了这么多真真假假的传闻,现在真正到了罗马却看见了一幅如此对比鲜明的风景,能不让人悬念和大费猜测么?

  然而五天之后的此刻,当我又一次来到竞技场的时候,那画面又一次出现在我的眼前,以致一瞬间我竟出现错觉,好像这本来就是罗马斗兽场边一组静止的风景,一直在那里,从来就没有变化过。

  人始终是这样一种奇怪的动物,要泯灭他的好奇心其实是很难的,或者可以说,好奇心正是进步和发现的动力之一。当然,我现在的好奇心不大会有什么发现,不过,明知不太可能一探究里,但我还是愿意一试,毕竟这场面太具诱惑力了。正是抱着这样的心思,我走近了那片风景。

  “你好!”我当然是讲的中文。

  她缓缓地抬起头来,立刻就认出了我,“还要拍照吗?”

  “不,我只是想问问,你这几天都来这里看书吗?”

  “好像是吧。怎么……?”她下意识地看了一眼手中的书,那书已经不再是《英国病人》,而是马格丽特·杜拉斯的《情人》英译本了。天知道这几天之内她还读过其它别的什么。

  “你别误会。我是说,这样热的阳光,这样多的人,这么吵嚷,不干扰么?何不寻个安静阴凉之处?”

  “我倒不觉得有什么影响。”她心不在焉地环视周围,语气并无丝毫做作之处。“太阳很好,人多……又有什么关系呢,谁也不会在意的。”她看了我一眼,那意思仿佛是说,“除了你……。”

  我开始有点不自在了,便极力叉开话头说道:“我是从中国国内来访问的,你从哪儿来?这里别的地方去过了吗?”

  她不见吃惊地“哦“了一声,然后才回答,“从加拿大来。去了一些地方,像梵蒂冈、万神庙、西班牙广场什么的,其实,罗马都差不多吧。”

  “还会去别的地方吗?什么时候回去?”

  “不一定,看看吧,想回去的时候就回去。”

  “有同伴吗?”

  “你认为有这个必要吗?”

  我又再一次从她的眼中瞥见了那一丝不易察觉的忧郁和淡漠。这一会轮到我无话可说了。

  很显然,她既没有表现出对我问话动机的疑虑,就像很多外出的单身女子面对陌生男人的所表现出的那样。也毫无他乡偶遇故里之人的惊喜,从而向我探问点什么的想法,甚至感觉不到有愿意将谈话继续下去的哪怕一点点意愿。看样子,这谈话已经不可能再继续下去了,我只好说了句:“打扰你看书了,谢谢你哪天的帮忙。再见!”

  “再见。”说完,她已经又开始埋头读书。

  静止的风景

  尽管这并不是一次成功的交流,因为所有我的疑团一个也没解开,但这并不意味着谈话过程中没有信息传递。它的言行举止,她的语气神色,使我隐隐觉得在这静如止水的面孔和淡漠的眼神后面,一定藏着一个决不简单的人生故事。

  当然,这也许只是我主观的臆断,也许根本就什么都不是。但愿如此。尽管作为记实性的田野调查随笔,我不能够随意去虚构一个或者美丽浪漫、或者是令人心碎、或者令人惆怅的感人故事,这样,尽管可以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却违背了我的写作动机。但是,我还是有理由和义务给自己和读者保留下思考的线索和想象的空间。

  如同我们不能够拒绝美好的事物一样,我们同样也没有权利将上天赋予人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搁置不问。

  毫无疑问,在人流涌动的巨大斗兽场边,这片小小的静止风景是美丽的,美丽得让人过目不忘,然而它惊人的反差又使人疑窦顿生。

  一个华人女孩,没有亲人和朋友结伴,独自一人从地球的另一边跑到罗马来,却既无赏风景吊古迹的兴致,更无寻求浪漫交流的欲望,反倒是一天又一天地坐在这废墟旁边读小说,既不在乎环境的喧闹,烈日的暴晒,也不在乎自身的安全,更不在乎金钱的消耗,须知旅游旺季在意大利每停留一天都意味着一笔不小的开销。当然,在废墟旁读书,这同样也很有情趣,很有品位,然而为这情趣和品位付出的代价也未免太大了点,更何况天天如此也难免单调和枯燥。再看她那淡漠的神色和偶尔一现的眼中忧郁,大概也真的并无想寻求点什么情趣和品位的动机。显然,与其说她在期待什么,倒不如说是在试图忘却掉什么吧,所以才对人、对事、对风景、对时间,对周围的一切都表现出一种淡漠和距离,才能做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甚至连自己的存在也无所关怀。

  那么,在她的内心深处藏着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也许,除了她自己,恐怕真的不会有什么人能够知道了。生活中无数悲欢离合的故事,难道不都是这样被藏入内心,并最终随着生命的消解而化为虚无的吗。因而关于这个斗兽场边少女的生命故事,可以说我们依旧一无所知,也可以说早已不言自明了。还是随便她去吧,我已经该向罗马告别了。

  当我最后离开竞技场的时候,忍不住再一次回头,她仍旧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书捧在手上,俨然一片静止的风景。

发表评论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