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chinaquest
网上寻宝大行动
新浪寻宝大行动,
奖品多多,快来加入
文化教育

新浪首页 > 文教首页 > 文学专区 > 作家专栏 > 专栏文章

吴亮 专栏

南琛 专栏

古尤尤 专栏

猪小猪 专栏

陈跃红 专栏

棉棉 专栏

王兰芬 专栏

麦田 专栏

张颐武 专栏

赵波 专栏

老了一点 专栏

宁肯 专栏

射覆 专栏

萧萧0253 专栏

狼小京 专栏

苇一 专栏

浪人柳无缺 专栏

浪打郎 专栏

焦国标 专栏

pigsyme 专栏

傻青 专栏

慧远 专栏


网络侵蚀着心灵的细腻与精微


          作者:慧远
http://edu.sina.com.cn 2001年02月05日

  人们常说互联网改变了人的生活,对于生活在中国传统生活方式之中的人们,对于温柔敦厚,感情内敛,与人为善的传统中国人,互联网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场革命,那不仅仅是思想上的革命,同时也是感情上的,生活方式上的革命。有人说“春雷一声震天响,来了救星互联网”,有人说“当你登陆上网,随着剧情的深入,什么样的人物和故事都有可能出现”,网络的世界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个崭新的,五彩缤纷的天地。

  触网不久,我就不自觉地沦为一个所谓的网虫,我开始不分昼夜地在网上飘啊飘啊。我泡聊天室,变换各种身份与美眉们(鬼知道是否真的是美眉)打情骂俏,我去各个网站的BBS灌水,拍砖,那一段时间我变成了一只真正的“大虾”,佝偻在电脑显示屏前,目光暗淡,精神迷乱;偶尔出去一回,也是四肢无力,精神委靡,带点“黄病色”。渐渐的,我开始有了自己喜爱的网络社区,有了自己习惯的网络生活,我不再胡乱晃荡,而有了自己经常光顾的网站,也有了自己圈子里的网友,我们都把那些网站视作自己的精神家园。去这些网站的BBS贴文章是最令我欣喜若狂的事情,比如在那个“性问题论坛”,人人都可以肆无忌惮地面对性问题,发表自己对于性的看法,有时还可以读到非常精彩的性体验的段子,就象村上春树的小说所写到的那样,“不妨有一个视角来将性作为一个表现形式??作为一种亲密的交流形式??加以积极对待。”人们坦诚相待,没有任何沉重的感受,把性作为人人之间亲密的交流形式,在日常生活当中根本就是难以想象的事情,在这里却成为一种现实。还有一个文化聊天室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我总是在一个固定的时间泡上一杯清茶,开始了与各位网上大虾们的聚会,我们在这里针砭时弊,指点江山,有时也发发牢骚,吐吐苦水,偶尔也会开个“月光酒会”,彼此遥碰一杯,做为神交已久的见证。

  但网络到底算是一个什么东东呢?上网越久,这种疑惑也就越来越多地困扰自己。不可否认,上网的乐趣很大程度在于一种神秘的虚幻,一旦暴露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就会破坏那种平等公正的气氛,所幸的是“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所以你可以上窜下跳,逮谁咬谁。所有的网民都是平等的,没有政治,经济的差异,也没有“蓝领”和“白领”,高官与平民之分,在网上没有骄傲与自卑,这是最让人感到轻松的地方。但网络无疑是一把双仞剑,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久而久之,我们就会产生一种虚无缥缈的困惑。在聊天室里信口开河之后,我常常有一种丧失真我的感觉,我不止一次的自问:这就是自己吗?在BBS上尽得童言无忌的乐趣,除了娱人自娱而外,却没有任何成功的感觉。常常在午夜敖游之后,我总是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贫乏,就象经历了一场梦游,经历了一场感情泡沫与成就泡沫的双层破灭,我感到苍白而虚弱,甚至怀疑到个人存在的真实性。仍然是一样的夜空,仍然是一样的月光,但哪个才是真实的自己呢?

  曾经在《书城》上读到过许知远的一篇文章,他这样写到:“在这个空间中,万物是由简单而没有重复的0与1组成,它们随时可以被打破与重组;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充分隐匿其间,无须任何责任与信誉。借此,我们的确获得了某种轻逸的力量……他们变换着不同的名字,与不同的异性与同性进行着交流。然而,很快我们就发现了这群伪卡萨诺瓦(欧洲著名的花花公子)们的虚弱之处。他们缺乏基本的勇气与真正的自由。他们躲在屏幕背后,他们唯一的关注点仅仅是形式单一的网络调情。……他们没有核心,只是漫无目的地飘。”正是借助了网络的黑暗,懦夫变成了强者,一向的道德楷模变成了玩世不恭的花花公子,知天命的老人变成了青春美少年,感情内敛,沉默寡言的人则变得侃侃而谈,口无遮拦。正是借助了网络的黑暗,人们得以满足一种阴暗的心理需要,那是属于规范之外的,边缘性的,下意识的心理展现。

  网络在侵蚀着传统的细腻与精微,清晨接收电子邮件时的感觉的确好爽,正是在与机器的交流中,我们不知不觉地改变了自己的写作方式,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自己的感情方式。我忘不了自己独坐灯下给远方的朋友所写的第一封书信,更忘不了自己给心爱的姑娘写出的第一封情书,那些不知被涂改了多少次的书信的确很幼稚,今天看去甚至还有些矫情,但是我永远无法忘记自己执笔在手时心灵的颤抖,它们无不饱蘸着自己深挚的感情啊!我们是否已经感受到,电子邮件已然没有了这种带有墨香的私人气息,没有了朋友之间促膝谈心的亲切感??我们可以在一封传统书信的字里行间把握到对方感情的起伏,但电子邮件却显得如此冰冷,机械,例行公事,它根本无法承载深刻,真挚,细腻的人类感情,在电子邮件的打磨之下,我们更加讲求效率,我们的感情平滑而缺少起伏,它再也没有了山重水复,一折三叹的细腻与精致。

  “如果说,工业时代解放了人类的手足,大大延伸了人类身体的能力,那么数字时代则企图‘解放’人类的大脑,甚至解放人类情感,想象方面的问题。当先进技术无孔不入地插进人类的身体和生活,人类还有多少东西留给自己?”“在电脑控制发展的未来,人类是否会将自己的大脑托付给电脑,人生不再需要从幼稚到成长到成熟到苍老的种种生活体验,因为电脑会模拟一切?我们每个个体还能成其为个体吗?个性魅力,美好的情感,智慧还有价值吗?”(《读书》2000年7月号)

  在今天这个时代,这已经成为我们不能不认真面对的疑问。也许人类最终还是需要这样一种柔情,用我们敏感的心灵去感受人生的纤微,去发现人生蕴藏的美丽,用一腔柔情去抚爱它们,去感受它们;计算机的确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但是我们永远也不能让它任意践踏人类深邃的思想与丰富的情感,否则,它对人类而言还有什么意义呢?

  人在网上,我不能不时时告戒自己,我决不要成为一个网络人!

发表评论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