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chinaquest
网上寻宝大行动
新浪寻宝大行动,
奖品多多,快来加入
文化教育

新浪首页 > 文教首页 > 文学专区 > 作家专栏 > 专栏文章

吴亮 专栏

南琛 专栏

古尤尤 专栏

猪小猪 专栏

陈跃红 专栏

棉棉 专栏

王兰芬 专栏

麦田 专栏

张颐武 专栏

赵波 专栏

老了一点 专栏

宁肯 专栏

射覆 专栏

萧萧0253 专栏

狼小京 专栏

苇一 专栏

浪人柳无缺 专栏

浪打郎 专栏

焦国标 专栏

pigsyme 专栏

傻青 专栏

慧远 专栏


无可奈何花落去


          作者:慧远
http://edu.sina.com.cn 2001年02月05日

  --读《雪国古都千只鹤》

  《雪国古都千只鹤》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是代表作,他以这三部小说获得了一九六八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泰戈尔之外,他是获此殊荣的第二位东方作家。

  川端康成的小说展示了日本传统文化的内在美,刻意追求一种“残照在战败而荒芜了的故国山河的日本美”;他的小说将凝重与冷清,浓艳和颓废,不可捉摸地结合在一起,精致而富有朦胧的诗意,其中贯穿着一种淡淡的东方宿命,蕴含着人生的徒然与美的终结,以及无端的人生哀愁,这些使川端的小说产生了一种空幻而无从把握的艺术美感。

  川端康成的小说大多完成于二战结束后的四五十年代,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原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封建岛国,与中国一样,日本的近代史也是以丧权辱国为其开端的,在西方工业文化的冲击之下,日本传统的封建文化已显然无法应付瞬息万变的世界局势,东方文化共有的在价值取舍上的落后与陈腐,连同这种文化下生产力的落后与陈腐已彻底无遗地暴露出来。“不论是义理心性,纲常伦纪,还是名教气节,道德仁义,它们再也没有自新能力构筑出一套制度,典章,融成一套规范,方式,从而成为一个活的文化体,它们必须让位于理性--法--平等--自由--民主这样一套现代的形式”(刘再复,林岗《传统与中国人》)。这正是在近代历史中,中国传统文化与日本传统文化所共同面临的尴尬困境。

  与中国不同的是,日本自古即是“蕞尔之帮”,既无四夷来王的荣耀历史,也没有“唯我为大”的天朝思想,而且早在“明治维新”之前,它就已经展开了对于自身传统文化反思的“脱儒入法”运动,所谓“先王之礼乐刑政,美则美矣,而于今无用。不啻闲余之谈,童子玩具也。”(海保青陵《万物谈》)这已经从根本上动摇了“先王之道”的根基。有了这样的文化反思为基础,它就拥有了较为灵活的适应性与模仿性,痛定思痛,它能够迅速看清世界发展之大势,并对自身作出必要的改造和调整,“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吸取了欧美各国的长处以及中国文化的精髓,加以消纳整合之后,青出于蓝胜于蓝的范例。”(高希均《我们从“日本经验”中得到什么?》)“明治维新”使日本在东方世界脱颖而出,使它很快进入了西方列强的行列,并继承了西方列强弱肉强食的侵略本性。但是随着二战的失败,日本军国主义美梦的破灭,欧美强势文化渐成主流,传统文化已无可挽回地成为昨日黄花,那种战败的颓唐,和传统文化的失落所带来的切身之痛,给日本人的精神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正是在这种气氛笼罩下,川端康成完成了他这三部小说的创作。(其中《雪国》初稿发表于1937年,定稿发表于1948年;《千只鹤》发表于1952年;《古都》发表于1962年。)

  面对着传统文化的失落和西方强势文化的入侵,川端康成表现出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伤感与绝望,这样徒然的努力,使他的小说充满了文化的失落,人生的喟叹,这三部小说可以说是川端康成对于日本传统文化的一曲哀艳的挽歌。

  在一九六八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奖仪式上,川端康成发表了名为《美丽日本的我》的演讲,将日本传统文化的特殊性以“雪月花”一词加以概括。“雪月花”源于中国古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在这里,川端康成用这样一个带有朦胧美感的词汇象征了日本传统文化难以言说的东方神韵,表现了日本传统文化纤细,雅致而脆弱的精神境界。川端康成在他的小说中不厌其烦地向我们描绘着传统的茶道,工艺绝伦的染织绸缎,氤氲着历史氛围的古都建筑,古典庭园,植物园,工匠荟萃的古老街衢,以及丰富多彩的民俗节日。他笔下的传统艺妓既有着艳而不俗的外表,也有着多情细腻的感情,她们象征了东方文化“浓妆淡抹总相宜”的动人神韵,寄托了川端康成对于传统文化深深的眷恋。

  我最喜爱川端康成小说中对于花的隐喻,在他的笔下,古都,美女,樱花,爱情,构成了如梦似幻的组合,浓墨重彩之下表现出了惨淡和凄凉的宿命,这正是川端康成刻意追求的境界。樱花的美艳而短命象征了无常的人生,入世太深会流于老脱圆滑,入世太浅则往往四大皆空,或者只有樱花的境界才是最为理想的人生吧,这应当是川端康成来自生命高处的参悟。在川端康成的笔下,传统文化是那样的美仑美奂,同时又是那样的不合时宜,犹如一组美丽眩目的玻璃景观,美则美矣,但只是轻轻一碰,它便碎掉了!川端康成一直将死看作一种“灭亡之美”,他认为那是日本文化中最美的东西,他非常欣赏画家古贺春江说过的一句话:“再没有比死更高的艺术了,死就是生。”川端康成曾经表示“自己必须和源远的传统一起生存下去”,当传统文化最终成为昨日黄花时,那么他的生命还有什么意义呢?于是,川端康成在疑惑中哀叹着传统文化的消逝,在不堪回首的意绪中完成了他“美的终结”--《雪国古都千只鹤》,并最终以自己的生命完成了对传统文化的殉道!

  三岛由纪夫曾经这样评价川端康成的小说:“川端氏的作品里,纤细连接着强韧,优雅与人性深渊的意识互挽着手。在其明晰之中,隐含着不见底里的悲哀,尽管属于现代,中世日本修道僧的孤独哲学却呼吸于其间。他对用语的选择,显示出现代日语极致的精妙,以及微妙的震颤和战栗的感受性。”

  川端康成的世界的确是这样一个奇美的天地,在那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东方文化特有的诗情画意。但是无论传统文化对于生命意识如何的高超,那种封闭式的内敛,却已分明不适于日益开放的现代世界了,传统文化必须以普通一员的身份加入多元化的国际社会,并接受现代世界的检验。优选劣汰,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世界文化趋势,日本传统文化如此,中国传统文化亦复如此。川端康成也许并未意识到,针对于东方古老的文明,“西风东渐”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的终结,而更应当是世界文化相互融和的起点。

发表评论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