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暧昧的婚外情,一个没有结果的爱情,一部朦胧诗般美丽的电影,这就是王家为的《花样年华》。
象王家为的大多数电影一样,《花样年华》的故事也是在一种舒徐的日常生活中缓缓展开的,它表现了六十年代香港商业社会到来时,个人感情的骚动,与世俗道德冲突所产生的尴尬和困惑。那段无声无息的爱情始终压迫着我们的心扉,张曼玉和梁朝伟的表演细腻而内敛,使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他们无从把握的感情,与来自生活深处的压抑和无奈。六十年代的流行音乐象一条轻轻流动的小溪一样贯穿其中,若有若无,给人带来了一种莫名的伤感和忧郁,我们似乎在这样的音乐声中感受到了时光的流动,花样年华的逐渐老去,爱情乃至生命,最终都化作了风中的絮语。我们正是在这样茫然无措的意境中观照爱情,观照人生,以至电影结束时,我们体验到了一种“曲终人散后,一弯新月如水”的意绪,让人久久不能释怀。
王家为无疑在刻意追求一种境界,一种古典的爱情境界。在《花样年华》中,当女主人公苏鼓足了勇气,才终于说出了“今晚我不想回家”时,男主人公周的脸上竟没有任何惊喜与幸福的表情,有的只是沉重和忧郁,让观者为之动容。那一代人的感情常常就是这样表达的,他们身不由己,言不由衷,既无法把握自己的感情,更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只能任由生活之舟随波逐流,只能任由花样年华枝叶凋零;他们很少考虑自己的生活,而是首先生活他人的世界里;他们对新生活有着热烈的向往,却又承受着沉重的思想压力;那个年代生活简朴而世俗,内敛而真诚,与王家为的风格自然地融和在一起,在细微处暴露出男女主人公的内心纤微,既有怀旧的唏嘘,也有人生的茫然,让人心旌摇动。传统美术中有“空白”之法,正所谓“善藏者未始不露,善露者未始不藏”,以虚代实,以无形当有形,起到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花样年华》即深得此妙,成功地传达了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心感受,给人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
在一个“脱”片泛滥的时代,那种“迷人小资”的“性骚扰”反而会更有味道,正应了古人的那句“妻不如妾,妾不如妓,妓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的俗话。爱情的过程才是最为迷人的,一旦有了结果就会索然寡味,距离可以产生美感,王家为显然对这一传统的美学规则心神领会,所以他在《花样年华》短短的九十几分钟内极尽意淫之能事,他让女主人公换了二十几条艳丽的旗袍走在雨夜的胡同里,且留下一个婀娜多姿的背影,仿佛是时间之外的精灵;他让孤男寡女留在一间房子里过夜,却又不让他们上床;他让男女主人公终于说出了“如果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和我一起走?”“如果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带我一起走?”正当我们期待着高潮的到来时,电影却在这时戛然而止。看完电影,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英国诗人济慈的一句诗:“这是幻影?还是梦境?歌声已经杳逝,我在昏睡还是清醒?”电影已经结束了,只有我们的思绪还在四处飘荡着。
商业文化最大的特色就是标新立异,王家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一反“大众文化”的普通套路而行之,由媚俗而转到它的反面——媚雅,与时下流行的商业片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因为它的边缘而成为新的卖点,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王家为为什么把已经拍好了的床上戏给统统删掉了。在人们对《花样年华》众说纷纭,媒体推波助澜的同时,它已经获得了不菲的票房收入。
当然,《花样年华》也的确是一部不俗的艺术电影,它唤起了一代人的怀旧情绪,我们很多人都在其中找到了那种似曾相识,欲说还休的爱情感受。可以说没有一定的人生阅历就很难体味到《花样年华》的微妙之处,特别在今天这样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以我们的窘迫,已很难拥有一种从容,宁静的心态去笑对人生了,这部电影则告诉我们曾经有过那样一个舒徐的时代,让我们在对花样年华的怀想中,暂时停下自己急促的脚步,回首重温那个唯美的时代……
|